最近社群話題除了有7月5日的預知夢,還有許多KOL們在呼籲大家要開始做防災準備。我一直在想「預知夢」這幾個字好像在我哪個文件裡看過,今天終於想起,去翻出來,原來去年我的人類圖老師幫我解圖的時候,在報告上寫到我有這樣的「天賦潛能」。
我的老師是這麼說的:
「困惑,預知夢: 過去如萬花筒,不斷在腦中播放, 直到訊息浮現, 靈光乍現,讓困惑的過程自行解決。小小提醒:無須試圖解決頭腦的困惑, 享受『困惑』的過程, 答案總是在遠離問題時出現, 無須給頭腦施加壓力找出答案。」其實我從沒感受過我有「預知夢」的經驗耶!不過再仔細讀老師的見解,原來這是要提醒我,這些不是可以「強求」的覺知歷程,而是需要讓頭腦放鬆、等待內在自然整合的過程。而且,最終這些洞察不是用來行動,而是用來「分享」,也就是讓別人從我的覺察中得到價值;這可能跟我的人生角色有關,是「說故事者,有親和力,喜歡與人交流,能在自己的人際網絡中有穩固的影響力,不但能滋養自己,還能因為我的關懷與溫暖的力量, 照護他人成長」。
記得去年聽到這些的時候,覺得很有意思,因為那時我剛剛報名了要去學習教練技能。回想那接下來一年多的生活生命路徑和感受,發現真的是「自然整合的過程」,也有一些完全不同以往習慣的心得:
1. 遇到困惑或困難,不急著一定要找答案、不下定義(尤其不要往自己貼標籤,覺得一定是因為自己怎麼樣!)、不急著解決。
有時候覺得自己是不是很皮/疲,明明卡關了,還不慌;但真的跳出來看、放鬆一點,困惑就自己解開,新的見解就冒出來了。
2. 體驗過的感受或思考可以變成故事、內容或教學素材。
有許多次跟客戶一對一諮詢完,明明客戶都已經找到解法和行動了,還是很想多問「教練那你的經驗是什麼?」。有時候發現我在分享我的故事時,客戶看起來更滿足的樣子,其實這也會讓我覺得挺滿足的,不管用什麼形式,只要我有分享、他有啟發,就是好的循環吧。
很開心我想起差點忘記的天賦特質。帶著今天的發現,我看我需要常常記錄隨時湧上的靈感、腦中畫面或是夢境,說不定哪天我也可以出一本畫冊我所看見的未來...ㄟ不是,是要產出更多分享與累積正向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