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大吉!寒假過一週、準備迎接新年,大夥兒都闔家出遊了嗎?我們家剛旅遊回來,讓我忍不住想分享「與青少年出遊的心理準備」(警語:可能偏頗,也可能句句重擊你心)。
1.
帶青少年子女出去玩,家長最大的價值——不是情緒價值、不是陪伴功能,很簡單,就是付錢。
(問:如果要他們自己花錢出去玩的話,你覺得他們會想要跟你一起嗎?)
2.
分工要明確,要跟青少年說他們要做什麼——不然他們可能什麼都不會做。這次因為安排在青少年期末考和大考隔天就出國,所以這次我們放棄堅持,全程由青少年他爸安排行程,只要求青少年自己找幾家想買的東西和想吃的餐廳,然後叫他們配合就好。
3.
行程中,不要對青少年抱有任何的、所有的期待,不要期待他們跟你想的一樣。舉例:
今天很冷耶,穿個外套吧(「不冷」)、
這邊比較乾燥,擦一下乳液(「不用」)、
出來玩不要一直看手機啊(「我今天用的很少了」)。
4.
對於青少年令人不解的行為(舉例:明明天冷風強,青少女不用戴帽子、不用拉上外套拉鍊,沒有什麼事情比維持美美的look更重要;但她拍照又絕不入鏡,那這些偶包和look到底是為什麼?!),
反正你不懂,就讓他去吧。
5.
青少年為了奇怪的事情臭臉,你要能夠同理。
(舉例:特別規劃路線去了一家有偶像生日應援的商店,結果發現應援活動辦得很糟糕,立馬失望臭臉不說話不理你。)
6.
是的,你要同理,但有時候你也可以不要同理,因為你自己也很重要,也不能內傷。你可以在小記事本寫下來,或在手機行事曆記著,半年一年後提醒自己不要再揪青少年出遊。
7.
承上,但這樣做可能也沒用。因為你還是會想起旅行中跟他們一起創造的愉快的片段,想想他們還是有很貼心的時刻、還是很可愛的,想到你還是超喜歡他們的,下次再帶他們出國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