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閃爍的電氣節拍】:Minimal Wave 入門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70到80年代到之間,Minimal Wave 悄悄問世,這群音樂人忠於明顯合成化的節奏編排與高頻、纖細的旋律,不但不逃避聲音的合成本質,反而強調這種人造的感覺,搭配上機械般的節奏。雖然某些歌曲的結構可能與流行音樂相似,但所聽到的聲音卻更像是製造這些聲音的機器本身。結果便是一種去除裝飾、骨感十足的新潮音樂。

raw-image

大多數 Minimal Wave 樂團都是在自宅錄製音樂,並自己設計專輯封面,這自然而然促成了一種 DIY 美學的興起。一般而言,這些音樂人深受前衛藝術運動影響,如未來主義以及科幻和存在主義文學的啟發。他們在創作音樂方面有著創新且獨特的手法,相較於當時主流排行榜上的音樂,這些作品的打磨程度較低。

然而,Minimal Wave 這個音樂類型其實是在近幾年才正式成形,主要是因為人們重新對早期MIDI 出現前的電子音樂產生興趣,這些音樂主要來自北美、歐洲與日本。根據不同的風格、年份與樂團所在地,這類音樂有時也被稱作 Minimal Electronic、Minimal Synth、Cold Wave、Techno Pop 或 Synthpop。許多這些樂團當時只以卡帶或黑膠小批量發行音樂。

raw-image

許多 Minimal Wave 珍品已在布魯克林部分音樂圈中被 DJ 私下播放、透過檔案交換平台流通,這股熱潮很快蔓延開來,重新喚起世人對類比合成器的崇拜之情,也與 Minimal Wave 廠牌挖掘的失落先驅相互呼應,成就了龐大的復興運動。以下選出五個適合入門樂迷的經典 Minimal Wave 樂團,邀你一起潛入這個冰封卻又脈動閃爍的世界。



Oppenheimer Analysis

raw-image

Andy OppenheimerMartin Lloyd 於 1979 年在英國布萊頓的世界科幻大會相遇,並於 80 年代初期開始音樂合作。到了 1982 年,他們錄製了一批精彩作品並發行了名為《 New Mexico 》的卡帶。這些歌曲是在 Martin 的家中錄音室錄製,音質極佳,當時他們僅限量製作了 200 份。

這些作品是 80 年代被遺忘的合成流行寶藏典範,其中〈The Devil’s Dancers〉尤為出色,是 Minimal Wave 初學者不容錯過的入門曲:「來吧,未來已經來臨/跟我們跳舞,跳舞/我們是惡魔的舞者,擺動所有的答案)」



Moderne

raw-image

來自法國圖爾(Tours)的 Moderne 成立於 1979 年,由 Gérard Lévy 領軍,其獨特的合成流行聲響帶著銳利切割感,卻又覆上一層閃爍的音色光澤。在尖銳跳躍的作品中時而顯得刺耳,卻又展現出強烈情感與沈浸感,讓 Moderne 成為 Minimal Wave 中一個兼具製作俐落與神秘特質的存在。

世人對 Moderne 的背景仍知之甚少,僅發行過兩張 LP 與少量單曲,兩張專輯皆在 Kraftwerk 混音《The Man Machine》專輯的杜塞道夫 Studio Rudas 製作完成,2009 年,其首張同名專輯與續作《 L’Espionne Aimait La Musique 》合併發行,賦予這個歐洲失落瑰寶一份光榮與現代精修。



Futurisk

raw-image

比起 Minimal Wave 通常挖掘的冷酷聲響,來自佛羅里達的合成龐克樂團 Futurisk 更直接躁動,他們是一支真正的樂團,而非自宅錄音計畫,由來自倫敦的 Jeremy Kolosine 將龐克張力與合成節奏熔於一爐,粗糙、電流噪訊交錯成一股凌亂衝擊。

最具代表性的歌曲絕對是〈 Meteoright 〉,一首結合電影感、厚重鍵盤獨奏與超現實科技歌詞的電氣舞曲怪獸。據說,LCD Soundsystem 主腦 James Murphy 在組團前的 DJ 套曲中曾熱播 Futurisk,他們的生猛原始或許間接影響了後來的 dance-punk 的整體錄音方向。



Ohama

raw-image

Tona Walt Ohama〈The Drum〉中唱出「我住在加拿大西部的馬鈴薯農場」時,絕非玩笑。他在父母農場的地底建起一座居家錄音室,錄下充滿媒體聲樣、鼓機節奏與合成流行的聲響拼貼作品,正好落在電子音樂從類比走向 MIDI 與數位的過渡點上。

Ohama 的錄音帶展現出他對80年代政治與文化景觀的獨特視角。身處偏遠農地,只能透過電視與外界接觸,他創作出既孤立又深刻反映南方鄰國商業化焦慮的作品。如〈Midnite News III〉〈My Time〉等曲中,變形嗓音與彈性音色讓整體聽感既滑稽又不安。



Deux

raw-image

Gérard Pelletier Cati Tete 組成的法國二人組 Deux,則帶來一種性感親密、極簡卻迷人的聲音。他們的作品自帶優雅氛圍,用最簡約的合成器配置構築一首首如詩如畫的場景。雖然 Deux 的編曲走極簡主義路線,卻常在聲音中注入歡快活力,為整類音樂流派注入一股明亮的氣息。

Pelletier 對 Kraftwerk 的熱愛在其創作中可見一斑,他們也展現出如何使用最少的素材傳達最大的感受,尤其雙人輪唱的聲音搭配,更是一大亮點,讓每首歌曲都像是一場情境劇,他們從 1983 到 1992 年間的零散單曲與錄音,最終也被發行成合輯《 Decadence 》



Martin Dupont 

raw-image

來自馬賽的三人組 Martin Dupont 是否屬於 Minimal Wave 其實見仁見智。雖然他們的出道作《 Just Because…》確實充滿冷冽合成音色,但主唱 Alain Séghir 與成員 Beverley Jane Crew、Brigitte Balian 在後期 EP 與錄音帶中大膽拓展了聲音色彩與情感表達,1987 年的最後一張專輯《 Hot Paradox 》便充滿奇趣流行與藝術實驗,記錄了這支三人樂團創意最奔放的時期,聲音畫布充滿色彩與自由意象,讓人無法忽視他們在這波復古浪潮中的獨特地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克里夫異象 Visions of Cliff
56會員
240內容數
|實體唱片的死忠擁護者 |為各位介紹從60年代至千禧年間的搖滾樂、專欄、系列訪談和樂評 |出版品:《克里夫異象誌Vol.1 & 2》 |歡迎邀稿:visionsofcliff@gmail.com
2025/06/12
布萊恩・威爾森(Brian Wilson),海灘男孩(The Beach Boys)的靈魂人物與音樂奇才,於 82 歲辭世。
Thumbnail
2025/06/12
布萊恩・威爾森(Brian Wilson),海灘男孩(The Beach Boys)的靈魂人物與音樂奇才,於 82 歲辭世。
Thumbnail
2025/06/10
美國傳奇音樂人、唱片製作人 Sly Stone 逝世,享壽 82 歲。他是 60 至 70 年代放克音樂的重要推手,領軍樂團 Sly and the Family Stone,開創融合搖滾、福音、迷幻與靈魂樂的嶄新聲響,定義了世代的音樂樣貌。
Thumbnail
2025/06/10
美國傳奇音樂人、唱片製作人 Sly Stone 逝世,享壽 82 歲。他是 60 至 70 年代放克音樂的重要推手,領軍樂團 Sly and the Family Stone,開創融合搖滾、福音、迷幻與靈魂樂的嶄新聲響,定義了世代的音樂樣貌。
Thumbnail
2025/06/09
雖然 Brian Eno 作為現代音樂大師早已穩固其聲望,但他仍在創作的道路上持續探索和擁抱音樂世界的無限可能,這次與觀念藝術家兼作曲家 Beatie Wolfe 合作的雙專輯,更傾向於他作品中冥想性的一面,超凡入聖的聲響與空靈悠遠的嗓音彼此依託,呈現出更為宏觀的心靈世界。
Thumbnail
2025/06/09
雖然 Brian Eno 作為現代音樂大師早已穩固其聲望,但他仍在創作的道路上持續探索和擁抱音樂世界的無限可能,這次與觀念藝術家兼作曲家 Beatie Wolfe 合作的雙專輯,更傾向於他作品中冥想性的一面,超凡入聖的聲響與空靈悠遠的嗓音彼此依託,呈現出更為宏觀的心靈世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和樂友聊音樂和鋼琴調音,結廬人境,感斯人言。
Thumbnail
和樂友聊音樂和鋼琴調音,結廬人境,感斯人言。
Thumbnail
初來這個網站 放一些以前畫的,有關音樂的圖
Thumbnail
初來這個網站 放一些以前畫的,有關音樂的圖
Thumbnail
現代人的生活免不了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侷促擁擠的生活空間更令人喘不過氣;也因此「紓壓、放鬆」成了新時代人類非常熱衷探索與迫切需要的生命課題。風潮在多年身心靈音樂的研發、出版以及舉辦工作坊的經驗裡,深深了解到許多朋友們都是在身心的深層紓壓與放鬆之後,更能重新/從心獲得讓生命再度向前出發的熱情與力量。
Thumbnail
現代人的生活免不了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侷促擁擠的生活空間更令人喘不過氣;也因此「紓壓、放鬆」成了新時代人類非常熱衷探索與迫切需要的生命課題。風潮在多年身心靈音樂的研發、出版以及舉辦工作坊的經驗裡,深深了解到許多朋友們都是在身心的深層紓壓與放鬆之後,更能重新/從心獲得讓生命再度向前出發的熱情與力量。
Thumbnail
在21世紀,頌缽已經成為聲音按摩、聲音治療和平衡脈輪、瑜伽等場合,深受人們喜愛的特殊樂器。有人說,當頌缽靠近人體時,體內最細小的原子也會隨著頌缽的音波震動而變化,包括我們的意念思維。
Thumbnail
在21世紀,頌缽已經成為聲音按摩、聲音治療和平衡脈輪、瑜伽等場合,深受人們喜愛的特殊樂器。有人說,當頌缽靠近人體時,體內最細小的原子也會隨著頌缽的音波震動而變化,包括我們的意念思維。
Thumbnail
在聲音後製業界,不論是配樂家或是音效師,很多人都有蒐集聲音的習慣,蒐集聲音就像攝影師一樣,大家都想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當下,而這些靠自己採集到的聲音,也是非常好用的作曲、或聲音設計素材哦。
Thumbnail
在聲音後製業界,不論是配樂家或是音效師,很多人都有蒐集聲音的習慣,蒐集聲音就像攝影師一樣,大家都想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當下,而這些靠自己採集到的聲音,也是非常好用的作曲、或聲音設計素材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