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 要你用耳朵查資料
以前你用 Google 查資料,用報紙追新聞,用老師上課學知識。
但現在,Google 要讓你用「耳朵」聽搜尋結果,ChatGPT 成了新世代的新聞入口,而教育部推 AI 聯盟課,卻因太難讓學生想退選。
AI 的進化不只在科技,它正改變我們接收資訊的方式、知識的取得路徑。🛡️影音快速版
📣 第一則|Google 語音總覽

Google 語音總覽
Google 語音總覽:搜尋結果,開始能「聽」了 Google 推出「語音總覽」功能,讓你搜尋完某些主題後,不用再讀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由 Gemini AI 幫你濃縮成 30–45 秒的語音摘要。就像播客一樣,你邊走路邊聽,就能掌握重點。
🔍 知識點補充:
- 語音總覽目前屬於 Search Labs 測試階段
- 音頻摘要會保留原始連結與出處,避免資訊誤用
- 預示未來搜尋可能轉向「語音優先」設計
👉 生活化說法: 以後搜尋「怎麼幫小孩戒奶嘴」,不是看部落格,而是直接聽一段語音摘要。你只要戴上耳機,就能在煮飯、洗澡時同步解答疑惑。
🎓 第二則|AI課程太難?

AI課程太難?
AI課程太難?學生退選潮浮現 教育部推動的「TAICA大專AI聯盟課程」吸引 5000 名學生報名,卻因為課程全英文、難度高達研究所等級,造成退選風潮。許多學生反映難以吸收,學校也呼籲政府應該降低門檻、增加多元化課程。
🔍 知識點補充:
- TAICA 是全台跨校AI聯盟平台
- 涵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資料科學等高階主題
- 多數學生表示授課語速快、教材太硬
👉 生活化說法: 就像你報名了一堂健身課,結果第一堂就是「高強度燃脂+倒立瑜伽」,完全跟不上,最後只好默默退群。
🗞️ 第三則|ChatGPT 成年輕人看新聞的「入口網站」

ChatGPT 成年輕人看新聞的「入口網站」
ChatGPT 成年輕人看新聞的「入口網站」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發布全球報告指出,35歲以下有 12% 使用生成式 AI 讀新聞,25歲以下甚至達 15%。但也有專家憂心,AI 幫你摘要後,你可能根本不知道原始內容是什麼,導致資訊誤判。
🔍 知識點補充:
- ChatGPT 與 Claude、Gemini 都被視為新聞新入口
- 部分內容會因演算法選擇,略過重要脈絡
- 報告強調需建立 AI 內容透明標示制度
👉 生活化說法: 現在的年輕人不再滑 App 看新聞,而是直接問 AI:「今天有什麼大事?」AI 給你 5 條重點,但你其實不知道第6條是「颱風來了」。
💬 我的觀察|資訊獲取方式改變了,但我們的「理解方式」準備好了嗎? Google 開始讓你聽搜尋結果,ChatGPT 成了追新聞的方式,AI 教育卻讓學生退選——這背後其實在提醒一件事:
不是所有人都已準備好,迎接這種「濃縮式知識」的時代。
AI 幫我們摘要、翻譯、推薦,但如果你沒有能力追溯來源、理解邏輯、辨識真假,AI 再強,也只是另一種資訊泡泡。
或許我們要學的,不只是怎麼用 AI,而是怎麼保有「思考力」。
歡迎訂閱我們,掌握最新AI資訊^^也歡迎與我們進行更多合作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