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種籽學校的緣份是由力元老師牽起,我們談了幾次,終於談定在2025的夏天相會。一開始我並不知道原來種籽學校就是那個傳說中的種籽——台灣實驗/另類教育起源之一的種籽實小,在後來得知後覺得實在榮幸能來和種籽的孩子們互動,見識另一個實驗教育的奇蹟。
本次沒有進到學校裡,我們在烏來的「一塊樂土」的共享空間中進行打鐵課。第一次場勘和力元老師一起進森林看桌子撐不撐得住鐵鉆的重量、看火爐要怎麼擺比較才不會吃到水氣,二位老師在一塊樂土想像著打鐵課的畫面,那片森林的寧靜與山間小溪的聲音在我的記憶裡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一個多月後,夏初的今天,我終於要在這開課了。

Photo Via:力元老師

Photo Via:力元老師
我一樣從工安的基本工作開始帶課程,參與的學生大多是中年級的孩子,也有幾位一同來玩的小朋友,當我將手上的大鎚拿給他們時,同學們都小心拿著沉重的工具,而讓我驚訝的是孩子們沒有被鎚子的重量嚇到:
因為之前不論是國、高中生還是成人,都會因為我遞鎚時刻意擺放的大力矩而震撼於它的重量,但孩子們一開始便很小心的拿持工具、傳遞時會彼此溝通和提醒,讓我這個經典橋段少了些笑點,為什麼?
是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很尊重著這些工具嗎?我想是的,正是有這樣的敬虔,他們才能如此沉著地看待這次打鐵課的鐵與火吧!

Photo Via:力元老師
這次課程做的一樣的是我最近常到外部分享的扭轉餐叉課程,簡單但又能高度體驗到鐵和火互動後不可思議的金屬可塑性。一開始我做了些示範後,我便將鎚子與火鉗交給了助教們,由他們帶著自己的學弟妹開始工作起來。
青少年們用著自己剛脫離兒少期的嗓子和在青春期大幅成長的手,帶著年紀小他們許多的孩子們練習敲打,他們自在地和弟弟妹妹們聊著天,也把握時間加工自己的餐叉,叮叮咚咚之間,所有叉子的進度逐漸齊一。
原先因為課程人數極多,這樣一爐三鉆的工作方式我還有些緊張,但看著學長姐帶學弟妹逐漸長出各自的流水線,真是慶幸有這群助教的回歸,讓這次工作順利無比。

Photo Via:力元老師
中間,有些年紀較小的孩子在不同工序的等待時間,和家長一起去一塊樂土旁的山澗踢踢清澈的溪水、拿起石頭比較誰石頭上的青苔比較多;年紀比較大的助教們趁著小小孩們跑去玩水時主動向我問要怎麼調整有些變形的圓環、要怎麼把叉尖更妥善的對齊……
每個孩子都用自己最自在的方式與世界、與山林、與鐵火互動著……這畫面何其美好。

Photo Via:力元老師
到了尾聲,大家的叉子完成了,年紀較大的同學與助教們終於有了空檔可以完全投入在自己的作品上。他們請我再示範一次把扭轉打開的方式,想再看一次把圓環做好的訣竅,然後他們便自己動工起來……他們能靠自己做好嗎?
說真的,這麼短暫的體驗課,誰都不可能如此快速就掌握好技術、做出完美的作品,但他們沒有放棄,一直努力的回爐加熱、調整、敲打,直到我正式熄火下課……這樣積極的學習動力實在不可思議。
下課了,年紀小的孩子們逐漸離場,助教們幫我打掃場地的木地板,他們開心的聊著天:
「我不懂吔,班上怎麼有人都國中了還連掃把都不會拿?」
「好奇怪喔,為什麼我們班同學每次掃地都要偷懶,一次做好不是就不用再做了嗎?」
他們聊著自己離開種籽學校後看到的世界。是啊,現在的教育現場有好多好難懂的事、太多的事情太奇怪了。我回頭看向他們,覺得世界好奇怪的種籽孩子們在其他同學眼中又是被怎麼看的呢?是被當太認真打掃的傻子?還是做事太可靠的笨蛋?
但在我眼中,這才是他們這年紀孩子們該有的樣子:願意為了公眾主動出力、願意努力找出最佳作法、願意多花心力去追求完美的學習者。

Photo Via:力元老師
「自主學習」在種籽是很被重視的事,這些助教們用自己的行為與談話向我證明了種籽學校的努力已被美好的展現著。我想有些良善的心意與初衷、在創校之初所種下的種籽已經發芽並生根了,相信在種籽師長、家長持續的堅持與澆灌下,種籽學校將繼續成長,成為台灣茁壯的實驗教育傑出典範吧!看著這些同學們,我如此深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