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年前開始洽談時,北港高中對我來說還是個遠在雲林的另一所平凡學校,沒想到當我進到潮厝華德福開始教學、北港高中的子宜老師再來訊時,我已成了在雲林落腳了些日子的鐵匠老師。「去吧!和北港高中交流一下何樂不為呢?」在本部郭校長的支持下,行動打鐵車久違地再次準備好,這次目的地是雲林老鎮旁的北港高中!

本次的合作是由科學研究社的子宜老師連起的緣份,到校後我推著工具進到科研社的地盤(化學教室),等待著由高一到高三混編的科研社一起開啟打鐵課。這次因為工作時間比較有限,我選擇了做相對熟悉又好成形的扭轉S勾,當學生陸陸續續就位後,課程開始了!
北港高中科研社人數不多,本次幾乎全社到齊,我一樣自工安到手部防護開始講起,但很明顯感覺得到幾位比較壯碩的男孩看著我滿桌的工具已感到迫不及待。雖然本次因為改了爐具進氣讓開場的魄力小了點(少了那聲轟然的火聲),但點燃後慢慢升溫的鍛造爐仍足以加熱鋼棒——點燃所有同學的好奇。
304方棒在爐中發紅,示範時我輕輕幾鎚收了尖端,然後讓同學們開始操作,科研社的大家開始「實驗」不同的出力、「研究」不同的手勢,社團同學們的專注和細心表現無遺……他們逐漸上手,一個個方尖被收斂了出來。然後打勾、截斷、扭轉……程序順暢推進,但因為人數較多,第二個尖端用砂帶機來完成。最後幾聲「咚咚!鏘鏘!」的聲響,我們在最後一波的加熱後彎折為工序收尾,一個個S勾在同學的協力下完成了。
近期的打鐵課都是在華德福學校或實驗學校裡教授,但看著科研社的大家,我想起2022時的「行動打鐵計畫」走進的偏鄉學校,我發覺有些東西是不分年齡、不分地區、不分教育體制都共同擁有的,例如同學們看火時眼中映出的閃亮、例如對火焰由一開始的害怕轉向貼近、渴望知道如何更好地操作工具、想了解如何更好地發出自己的力量……
「打鐵」正跨越群體和體制,連結在同學們心底相同的好奇與驚豔。
但有些記憶仍是獨有的,例如有個男同學想趕進度沒注意而意外打出了一個C字勾,逗得所有人大笑;有個同學因為手工能力好而被學弟妹依賴(自然地成為了我的助教好夥伴),就算大汗沾濕了他的眼鏡,他仍興奮地拿著鎚鍛打,持續想表現自己;有學妹看著帥氣的學姐(!)有節奏的鍛造,眼中透出了羨慕的眼神;有大男孩一直偷偷換順序,讓同學替自己的鋼棒多打了好幾輪才被對方發現;也是第一次有位強壯的男孩居然打斷了我一把鎚子(還好鎚柄斷時,鎚頭沒有飛出去)……想來這短短的二個多小時,也是精采無比呢。

能有這樣的高中生涯是何其的美好,有學校設備的支援、有社團老師用心的安排,剛好附近學校有個鐵匠老師能來一起玩……我在心底羨慕著,畢竟自己當高中生時可沒這樣的機會可以這樣玩……但或許正是自己不曾體驗,才更要在「現在」繼續這門打鐵課,讓更多的學生們能玩上一輪,多一個有趣的回憶。
有沒有打鐵重要嗎?說真的,不重要。但想必這是個能拿來炫耀的好話題吧!而我又何其有幸,能以打鐵老師的身份,為這群北港高中的同學們帶來這熱呼呼的下午。

不論你之後漂泊到什麼城市或遠方,又或者你成年了、要進入社會了,希望在你想自過往的記憶裡找尋慰藉的時刻,還有段那個學長發現打錯勾子方向的爆笑片刻,會想起這個在化學教室裡與一群科研社同學一起打鐵、有個光頭鐵匠老師帶你們一起玩火的下午。
希望鐵與火在你們的心中留下的痕跡,能讓你們開心地說上一輩子。
Photo Via:北港高中科研社子宜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