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所說的成長/成熟,不是你忍住不做這些,而是你不再需要這些。
因為你知道這些毫無意義,也不能再代表你自己。我相信佛教所說的也是這樣:不是禁止你貪嗔痴,而是你不再需要貪嗔痴。要是都開悟了,貪嗔痴還有什麼吸引力。
成熟,這是任何人都無法越俎代庖的事,人說得多少,只有自己親體經歷才知道。嘲笑他人的,只有被人嘲笑後才知道被嘲笑的感受。年輕時常罵人蠢笨的,當他年老記憶行動退化時,被他人討厭嫌棄,才知道能力不及的無奈、被他人不尊重的感受。
沒有親同感受,只有親身經歷。只有經歷過,才會了解他人難處。然而,好像生活定會給予你體驗你所討厭嫌棄那方的機會,給予你學習的機會。
要是想盡量學會你所要學到的課題,例如易怒的課題、信任的課題、親密關係的課題。生活總會給予你錯敗、挑戰、不如意的時候,例如失戀、路怒症等。這些都是學習的機會,提醒你「你有想法錯了,那想法不能達到你目標」。
歸納和總結這些生活事件,你會發現,也許全部都只是發生在你思考之中。那人的確是走路慢、那人的確是遲到,但你會發現,憤怒與否決定權在你那裏。或者要是多次感情不如意,也許你會不會對愛情之間要求對方付出太多,誤會了男朋友就是要寵幸我、照顧我,才叫做愛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本人也需要有所付出,不是單方面接收和享受?
我認為,生活中各種誤會和缺乏知識,對現實、對真相的誤會,是導致每個人生活不如意的主因。成熟的生活和愛,可是你需要花精力審視自己想法的過程。生活的意外會助你一把,可你需要從中學懂教訓,而非在每件相同的事上重重複複一樣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