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合意來禱告(使徒行傳4:23-3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同心禱告:基督徒勇氣的來源

今天的經文分成兩段:第一段「信徒們同心高聲禱告上帝」(23~31節),第二段「信徒們同心合意財物公用」(32~35節)。


第一段在述說禱告是基督徒勇氣的來源。當彼得和約翰被釋放後,信徒們同心禱告上帝說:「主啊,他們的恐嚇,現在求你鑒察,並且使我們,就是你的僕人,能夠勇敢地傳講你的信息。」(徒4:29),禱告完之後「他們都被聖靈充滿,開始勇敢地傳講上帝的信息。」(徒4:31)


試想,面對羅馬政府、外邦人及同胞以色列人彼此勾結攻擊他們,為何仍有勇氣傳講上帝的信息?如果身在他們的處境,面對政治追殺、外人唾棄、同胞逼迫,我們還有勇氣傳講上帝的信息嗎?


神學家齊克果說:「作為一個基督徒,他得到一種屬血氣的人不知道的勇氣,他因為學會畏懼那更加可怕的事物而得到這種勇氣。」[1]齊克果這句話說得很好,不過有些基督徒無法體會這種勇氣,因為我們低估禱告的重要性。


被稱為靈修大師的畢德生牧師在回憶錄中說:「我今天是牧師,我生活大部分的時間花在為家庭、工作忙碌者的靈魂上。聖經、敬拜和召聚會眾,我都預備好了。但我低估了靈魂的生活,以及靈魂對神的關注(也就是禱告)的重要性。」[2]


連靈修大師都會因爲忙碌而低估禱告的生活,更何況平信徒要建立禱告的生活,就像湯姆.克魯斯(Thomas Cruise)在挑戰不可能的任務一樣。尤其在網路媒體的時代,不止要應付工作的忙碌,還要面對社群及娛樂媒體的大量訊息,以致有合理的藉口不禱告。


但是,要體會基督徒的勇氣,首先就是要學習禱告。基督徒的勇氣與非基督徒不同。基督徒的勇氣是轉向上帝,非基督徒的勇氣是轉向自己的能力、他人的支持或世界的權勢、物質、金錢。


我們曾聽過「錢能解決的事都是小事」這句話,但對貧窮的人來說,這句話是一種諷刺。富有的人靠錢能解決事情,但窮人是靠生命的信念或信仰面對問題。


德國神學家莫特曼在其著作《聖靈大能中的教會:論彌賽亞式教會論》指出:「絕大多數基層團契都在貧窮的居民區內,很少出現於市民階層當中,在上流社會裏則根本看不到其蹤影。」[3]


對基層以下的窮人來說,活著本身就需要勇氣,這是富有的人無法體會的勇氣。這份勇氣不是倚靠金錢,而是倚靠信仰的力量。因此,唯有透過禱告才能體會齊克果說的「基督徒得到一種屬血氣的人不知道的勇氣」。


要體會這種勇氣的禱告,可以參考聖詩573B尼布爾的祈禱:「上主,求你賜我平靜,互我會接受我bōe當改變的事實,賜我勇氣,互我去接受我會當改變的代誌,賜我智慧,互我通辯明此兩個中間的無像(siâng)。」因此,基督徒禱告而來的勇氣,不是祈求一切順利,而是祈求讓我有勇氣走在荊棘的道路上。


另外,不能只侷限於個人的禱告,還必須參與團契間的代禱。因為有些人的禱告很自私,只禱告自己關心的事,甚至透過禱告批評他人。這種個人禱告容易陷入自我陶醉,忘記關懷他人的事。團契間的禱告正好相反,是為了造就彼此,不單只顧自己,也關心別人的利益(腓2:4)。因此,要注意經文提到「同心禱告」(徒4:24)以及「同心合意」(徒4:32)的團契生活。

 

同心合意:基督徒團契的本質

第二段在述說基督徒凡物公用的本質就是「同心合意」。當信徒們同心禱告被聖靈充滿,開始勇敢傳講上帝的信息,他們「這一群信徒都同心合意,沒有一個人說他的財物是屬自己的;所有的東西大家公用。」(徒4:32)


財物公用的概念不太被人接受,甚至不自覺聯想「共產主義」的負面思維。因為財物公用、共產主義意味著:我努力累積的財物、土地變成他人的,我好像在養懶惰的米蟲。


但是基督教團契設立的初期,在資源、人脈、金錢的缺乏下,需要信徒們共同建立教會。因此,財物功用的意義,其實在表達信徒們有一致的理想與目標,就是成立耶穌基督的團契。這個團契以實踐耶穌的信仰為中心,有別於聖殿以權力、地位、人脈、物質與金錢為中心。


如經文中說「沒有一個人說他的財物是屬自己的」(徒4:32),意味著財物屬於上帝,不要把金錢、物質、權力、地位視為上帝。因此,財物公用聚焦在「見證主耶穌復活的團契」,而不是聚焦在壯大自己的團契,來成為另一個金碧輝煌的聖殿。


基督團契以耶穌的名實施財物公用,雖然田產、房產都變賣,但信徒中間沒有缺乏,每人的需求都得到照顧。因此,經文說「上帝大大降福給他們每一個人」(徒4:33),因為透過每個人的委身奉獻,讓大家同享上帝的福份。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學校及家庭的教導,要求我們要「共家用」(台語)的美德。不過,自從個人主義及資本主義興盛後,人們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共家用」的美德就像被人佔便宜。


這個時代講求個人主義的競爭法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大鯨魚吃小蝦米。最近閱讀《扁平時代:演算法如何限縮我們的品味與文化》看見一個案例,作者指出2012年FB因為擔心IG的成長會動搖FB的地位,因此趁著IG還沒成熟時就先收購下來。除了臉書之外,Google收購YouTube也是其中一例。[4]競爭法則就是想盡辦法壟斷市場,資源不想「共家用」。


路加福音9章五餅二魚讓五千人吃飽的故事,正是耶穌教導從個人競爭到彼此分享的信仰精神。當耶穌的學生要求眾人在偏僻的地方各自「找」吃的東西,這代表一種「競爭」的關係;但耶穌要求學生「給」眾人東西吃,這代表一種「分享」的關係。因此,凡物公用象徵基督徒團契的本質:以實踐耶穌信仰為中心,並且擁有「同意合意」共患難的團契認同感。


教會現況:缺乏信仰的認同感

隨著個人主義及資本主義的興盛,教會也深陷在時代的洪流中漸漸萎縮。教會不再以信仰為中心,而是以個人為中心;教會成為滿足個人需求的新創公司,而不是建造委身奉獻的基督徒團契。


因此,透過這段經文看見教會的現況:

第一,不再有同心禱告的團契生活。個人主義的衝擊下,信徒各忙各的、聚會三七五減租、彼此不熟悉也不願建立團契關係。

第二,不再有同心合意的共用精神。資本主義的衝擊下,信徒不再以實踐信仰為中心,而是以自我的時間、金錢為中心,不願意委身奉獻自己讓上帝使用。


綜合以上兩點,目前教會的現況:缺乏基督信仰的認同感。要改變目前的現況,除非在信仰中扎根,也就是透過禱告及團契的生活。如同基督團契成立的初期,信徒們同心禱告讓聖靈充滿,並且透過同心合意的團契生活,來建立信仰的認同感。因此,祈願我們同心合意來禱告,一同建立以實踐信仰為中心的基督教團契。




[1] 《致死之病:關於造就和覺醒的基督教心理學闡述》,齊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林宏濤譯,出版社:商周出版,2017,博客來電子書。

[2] 《牧者的翱翔》,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吳震環譯,台北:校圈書房出版社,2015,p265。

[3] 《聖靈大能中的教會:論彌賽亞式教會論》,莫爾特曼(Jürgen Moltmann),曾念粵、杜海龍譯,出版:道風書社,2019,p402-403。

[4] 《扁平時代:演算法如何限縮我們的品味與文化》,凱爾.切卡(Kyle Chayka),黃星樺譯,出版社:衛城出版,2025,博客來電子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馬哥的部落格
10會員
67內容數
人稱「後山的後山」,我小馬哥在台東新港長老教會牧會。平時講話直白不囉嗦,細心溫柔愛聆聽,歡迎你來關注我!
小馬哥的部落格的其他內容
2025/06/05
神學家齊克果:「如果你不執意要在上帝面前控訴別人,讓上帝變成法官,那麼上帝就仍然是仁慈的上帝。」 (《愛在流行:一個基督徒的談話省思》,齊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林宏濤譯,出版:商周,2015,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2025/06/05
神學家齊克果:「如果你不執意要在上帝面前控訴別人,讓上帝變成法官,那麼上帝就仍然是仁慈的上帝。」 (《愛在流行:一個基督徒的談話省思》,齊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林宏濤譯,出版:商周,2015,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2025/05/29
神學家齊克果說:「作為一個基督徒,他得到一種屬血氣的人不知道的勇氣,他因為學會畏懼那更加可怕的事物而得到這種勇氣。」 (《致死之病:關於造就和覺醒的基督教心理學闡述》,齊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林宏濤譯,出版社:商周出版,2017,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2025/05/29
神學家齊克果說:「作為一個基督徒,他得到一種屬血氣的人不知道的勇氣,他因為學會畏懼那更加可怕的事物而得到這種勇氣。」 (《致死之病:關於造就和覺醒的基督教心理學闡述》,齊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林宏濤譯,出版社:商周出版,2017,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2025/05/23
哲學家柏拉圖說的:「人犯罪是出於無知。」 而無知可分成兩種:一種是「單純無知」,一種是「雙重無知」。
Thumbnail
2025/05/23
哲學家柏拉圖說的:「人犯罪是出於無知。」 而無知可分成兩種:一種是「單純無知」,一種是「雙重無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基督徒作家楊腓力:「信心就像肌肉一樣,可以鍛鍊出來。」(《禱告》,楊腓力,p134)
Thumbnail
基督徒作家楊腓力:「信心就像肌肉一樣,可以鍛鍊出來。」(《禱告》,楊腓力,p134)
Thumbnail
作為基督徒面對恐懼和焦慮不安時 , 建議的實際操練方法。 1. 祈禱 : - 用簡短而真誠的禱告向 天父傾訴你的恐懼。- 可以使用詩篇中的話語,如 "  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還怕誰呢? "( 詩篇 27 : 1)
Thumbnail
作為基督徒面對恐懼和焦慮不安時 , 建議的實際操練方法。 1. 祈禱 : - 用簡短而真誠的禱告向 天父傾訴你的恐懼。- 可以使用詩篇中的話語,如 "  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還怕誰呢? "( 詩篇 27 : 1)
Thumbnail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Thumbnail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Thumbnail
在曠野中的日子,大衛渴望神,勝過渴想水,這是他與上帝的關係最親密的日子。讓我們都渴想主、切慕主、瞻仰主、頌讚主。
Thumbnail
在曠野中的日子,大衛渴望神,勝過渴想水,這是他與上帝的關係最親密的日子。讓我們都渴想主、切慕主、瞻仰主、頌讚主。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大衛如何依靠上帝的話語,得到勇氣並持守信仰。透過禱告和在挑戰中讚美神的話語,大衛能夠克服恐懼,並背負起上帝賜予的使命。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大衛如何依靠上帝的話語,得到勇氣並持守信仰。透過禱告和在挑戰中讚美神的話語,大衛能夠克服恐懼,並背負起上帝賜予的使命。
Thumbnail
德國哲學家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完全工作是一種歷史上的邪惡勢力。······惡魔令人的價值混亂,導致我們不再為了生活而工作,反倒為了工作而活。」(《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喬納森.馬萊西克(Jonathan Malesic),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德國哲學家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完全工作是一種歷史上的邪惡勢力。······惡魔令人的價值混亂,導致我們不再為了生活而工作,反倒為了工作而活。」(《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喬納森.馬萊西克(Jonathan Malesic),博客來電子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