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鍛鍊信心的肌肉?(馬可福音9:14-2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一、輕率因果連結的信心

在基督教中,信心是信仰的核心。

聖經中經常提到「信心」這個詞。例如,今天的經文提到的父親說:「我的信心不夠。」(可9:24,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我們也常以「信心」來描述屬靈的偉人。例如「信心之父」亞伯拉罕。

不僅在基督教中提到信心,信心也被心理學所重視。

神經學家如安德魯·紐柏格(Andrew Newberg)和馬克·瓦德門(Mark Robert Waldman)在《改變大腦的靈性力量:神經學者的科學實證大發現》中指出:

「形容這股力量(靈性)最恰當的字眼就是信心。」(p45)

書中還引用了心理學家維克多·法蘭克(Victor Frankl)的例子,他在二次大戰的困境中,認為自己能夠生存的動力來自於信心。(p210)

基督徒常被鼓勵要有信心,相信上帝、耶穌、聖靈會保守、看顧並賜予力量。

然而,有時我們會濫用「信心」這個概念。

例如,在楊腓力的著作《禱告》中,提到「信心召會的嬰孩死亡率是一般人的3倍。」(p371)

這是因為有些信徒過度依賴禱告治病,而延誤了醫療治療,導致不幸的結果。

這種情況下,信徒可能會陷入「輕率因果連結」的謬誤,例如認為只要「信心足夠」,上帝就會醫治。

然而,這樣的邏輯忽略了反向的情況,即使沒有強烈的信心,上帝也可能施行醫治。

因此,我們不應該輕率地將成功歸因於信心,忽視了不成功的例子。

此外,我們對信心的理解也常常出現偏差。

「信心」在基督教中是指對耶穌的相信,而不是對自己或其他人事物的自信。

社會上常鼓勵人們要有信心,其實指的是對自己的自信,但基督教的信心是指對耶穌的信靠。

因此,「只要我有信心,上帝就能醫治我」這樣的想法本質上是因果謬誤。

總結來說,我們應該反思信心的真實意義和本質,不僅僅是對於成功的信心,而是對於耶穌的信心。

通過正確理解信心,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實踐基督教信仰。


二、沒信心的時代

今天的經文記述了耶穌在山上變像後與門徒返回山下,看到經學教師正與門徒辯論的情景。

辯論的焦點是「為什麼門徒無法趕出附身在孩子身上的啞巴鬼?」

耶穌聽到後,說:

「你們這時代的人是多麼沒有信心哪!我還得在你們這裡多久呢?還得容忍你們多久呢?」(馬可福音9:19,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耶穌的「你們這時代的人」,「你們」包括門徒、孩子的父親、經學教師以及在場的眾人。

從耶穌的語氣中可以感受到他的不耐和感嘆,因為即使當時的人常與耶穌接觸,他們仍然缺乏信心,不明白自己所信為何。

例如,彼得因認知上的錯誤被耶穌責備為撒旦(馬可福音8:27-33);

門徒不明白耶穌關於法利賽人酵母的警告,誤以為是忘記帶餅的問題(馬可福音8:14-21);

他們目睹耶穌在水面行走後,思想依然遲鈍(馬可福音6:45-52)。

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雖未曾親眼見過耶穌,但與當時的門徒相似,常常缺乏信心,不知所信為何。

這樣的態度,就像上週講道中提到的:「我們這時代的人,對信仰的態度可有可無。」

這引出了關鍵問題,我們是否真的能確信地說:「如果我的生命沒有耶穌,我會死!我的人生是黑白的!」

這句話看起來或許誇張,但其背後的意涵在於信心的深度和確信。

神學家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指出:

「信心的知識是關乎確信而非理解。」(《更寬廣的生命》,加爾文,p82)。

這種確信,如齊克果所說的「信心的跳耀」,是指勇於接受超越理性,甚至是違逆理性的東西。

這種信心不是基於有形的證據,如病得醫治或趕鬼,而是建立在對耶穌是基督的理解和內心的確信。

正如加爾文所言:

「唯一真實的信心就是神的聖靈在我們心裡所印記的。」(《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約翰·加爾文,p44)

因此,真正的信心超越了理性和感官的理解,是一種內在的、無法用語言完全表達的感受。

它類似於戀愛中的人對彼此的深刻感受,是一種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的確信。

總結來說,耶穌對當時代人缺乏信心的批評同樣適用於我們今天的時代。

信心不是基於外在的奇蹟,而是對耶穌基督的深刻內在信念和確信。


三、我的信心不夠

雖然我們理解信心是對耶穌基督的確信,但有時我們仍然會感到信心不足。

尤其在我們感到無能為力或無助的時刻,這種感覺尤為明顯。

例如,馬可福音9章22至24節中,耶穌與一位父親的對話展示了這種情況。

這位父親向耶穌說:「你若能做什麼,求你憐憫我們,幫助我們!」
耶穌回應:「你說『你若能』,其實有信心的人,什麼事都能!」
父親立刻大聲喊道:「我信,但是我的信心不夠,求你幫助我!」

這段經文表明,我們並非不願意相信耶穌,而是如同這位父親一樣,感到信心不夠。

願意在耶穌面前承認自己信心不夠的人,才是真正有信心的人。

正如挪威神學家哈列斯比(Ole Kristian Hallesby)在《禱告》一書中所說:

「信心是看出自己的需要,承認自己的無助來到耶穌面前,無論事情好壞,一切交給祂。」(p28)

信心與無助感密切相關。

如果一個人自認為有信心,他們可能更依賴自己的能力,感到無助的機會較少。

反之,感到無助的人往往更容易學會依靠耶穌的力量。

因此,那些從未感到無助的人,可能比較少向耶穌求助,也較少經歷到耶穌的幫助。

經文中的父親是真實感到無助的。

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從小被鬼附,不能說話、被摔到地上打滾、口吐白沫,而門徒們也無法驅鬼。

這些無助的經歷加深了他的無助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位父親承認自己的無助,儘管信心不足,仍然求靠耶穌的幫助。

沒有人在剛信耶穌時就擁有成熟的信心。

信心是在每一次的試煉和苦難中培養出來的。

正如基督教作家楊腓力所說:

「不受時間限制的神,要求我們有一個成熟的信心,祂會藉著拖延來試煉我們,正如聖經的人物一樣。忍耐,只有經過時間的考驗,才能培養。」(《禱告》,楊腓力,p441)

因此,我們不應該小看每一次無助的經歷,這些經歷都是在培養我們成熟的信心。

例如,信心之父亞伯拉罕,也不是一開始就被稱為信心之父。

他也曾有過懷疑和不信的時候,當上帝應許他將有一個孩子時,他曾竊笑說:「一百歲的老人還能夠有孩子嗎?」(創世記17:17,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楊腓力指出:

「信心就像肌肉一樣,可以鍛鍊出來。」(《禱告》,楊腓力,p134)

那麼,我們如何鍛鍊信心呢?最後的經文中,耶穌與門徒的對話提供了我們鍛鍊信心的方法。


四、缺少禱告的鍛鍊

在馬可福音9章28至29節中,門徒問耶穌為什麼他們不能驅趕鬼。耶穌回答說:「只有靠禱告才能夠趕走這種鬼,此外沒有別的方法。」

這經文看似強調禱告在趕鬼中的作用,但實際上,禱告的真正目的是增強我們對耶穌的信心。

神學家畢德生牧師曾說:

「禱告事工是一切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175)。

然而,現代人往往不喜歡禱告,或者在面對許多困境時難以禱告。這有幾個原因:

  1. 禱告缺乏成就感:正如畢德生所說:「我們禱告,只有神知道。」(《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316)。由於禱告的成果往往不明顯,這使得人們難以保持熱情和持續的動力。
  2. 對禱告的誤解:許多人誤以為禱告是為了感動上帝,達成自己的願望。(《禱告》,哈列斯比,p62)
  3. 科技與生活富裕:現代科技的發展和富裕的生活減少了人們對禱告的依賴。
  4. 社會支持系統的替代:互助小組或心理諮商師提供了信仰交流的替代,人們不再感到孤單無助。

然而,這些原因不應成為我們忽視禱告的重要性。

挪威神學家哈列斯比指出:

「禱告是靈魂的呼吸,是迎接基督進入我們枯燥心靈的工具。」(《禱告》,哈列斯比,p8)

即便我們的生活物質富足、科技進步,內心仍可能感到不安。

基督徒作家楊腓力也提到:

「禱告可以改變我短淺的視野,提醒我經常遺忘的觀點與角度。」(《禱告》,楊腓力,p24)

禱告不僅僅是向上帝求願,而是幫助我們改變自己的觀點。

神經科學家的研究也支持禱告的好處:

「短促的禱告似乎對認知並無直接效果,對於沒有宗教歸屬的老年人,甚至有增加沮喪的可能性。然而,如果禱告整合成為較長時間的深層觀想,或者融入每週的宗教活動中,便可以發現許多有益於健康的好處,包括長壽。」(《改變大腦的靈性力量:神經學者的科學實證大發現》,安德魯紐柏格(Andrew Newberg)、馬克瓦德門(Mark Robert Waldman),p54)。

長時間的禱告有助於我們的身心靈健康,而養成固定禱告的習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哈列斯比說:

「我們需要固定禱告的時間不是為了上帝,祂不需要禱告時間,而是我們需要。」(《禱告》,哈列斯比,p99)

這與神經科學家的研究相似,即固定的禱告習慣有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

長時間固定的禱告,確實不容易且沒有成就感,但身為基督徒,我們不能停止禱告,因為禱告是增添我們信心的肌肉。

正如楊腓力所說:

「信心就像肌肉一樣,可以鍛鍊出來。」(《禱告》,楊腓力,p134)。

如果我們正在經歷信心的黑夜期,找不到生命的道路與方向,還是希望能改變自己的生活作息,最好的建議是:「禱告」。

只管「禱告」,無論在任何時刻,不要停止禱告。

即使你有一天無法來教會、躺在床上,也不要停止禱告。

即使你有一天眼睛無法閱讀聖經,耳朵聽不到聲音,也不要停止禱告。

即使你有一天失智,也不要忘記禱告。

avatar-img
7會員
45內容數
每週講道篇,提供參考、複習用。 如有問題或引用錯誤,請不吝指教,協助我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馬的講章 的其他內容
哲學家叔本華:「如果一位音樂家知道他的聽眾除了一兩個人以外全都是聾子,他還會因為他們的熱烈鼓掌而感到榮幸嗎?」(《我愛身份地位》,艾倫.狄波頓,博客來電子書)
美國作家派翠西亞.漢普(Patricia Hampl):「禱告看似言語的行動,但更重要的是專注、對位,剩下的才是言語。」(《禱告》,楊腓力,p153)
耶魯大學心理學系安宇敬教授:「容易取用專業資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引發過度自信······就算用過的是毫不相干的資訊,也足以令他們在智力上自我膨脹。」(《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安宇敬,博客來電子書)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神學家齊克果的比喻:「躺在七萬噚水深處的危險,以求在那裡找到上帝。」他還說:「若無風險,就無信仰。」(《神的隱匿與人的理性》,J. L. Schellenberg,p175-177)
杜克大學神學院教授韋利蒙(William H. Willimon):「如果牧者是言說真理的先知,那麼他們將要面對極大的試探:說謊。」(《牧養,就是回到原點:再思牧養職事的召命(增訂版)》,韋利蒙(William H. Willimon),p264)
哲學家叔本華:「如果一位音樂家知道他的聽眾除了一兩個人以外全都是聾子,他還會因為他們的熱烈鼓掌而感到榮幸嗎?」(《我愛身份地位》,艾倫.狄波頓,博客來電子書)
美國作家派翠西亞.漢普(Patricia Hampl):「禱告看似言語的行動,但更重要的是專注、對位,剩下的才是言語。」(《禱告》,楊腓力,p153)
耶魯大學心理學系安宇敬教授:「容易取用專業資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引發過度自信······就算用過的是毫不相干的資訊,也足以令他們在智力上自我膨脹。」(《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安宇敬,博客來電子書)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神學家齊克果的比喻:「躺在七萬噚水深處的危險,以求在那裡找到上帝。」他還說:「若無風險,就無信仰。」(《神的隱匿與人的理性》,J. L. Schellenberg,p175-177)
杜克大學神學院教授韋利蒙(William H. Willimon):「如果牧者是言說真理的先知,那麼他們將要面對極大的試探:說謊。」(《牧養,就是回到原點:再思牧養職事的召命(增訂版)》,韋利蒙(William H. Willimon),p264)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來談談我認為現代教會交換論歪風與靈恩騙局裡非常嚴重的現象,就是信心的問題。 「信心」跟「信」是不大一樣的東西,要先說清楚,信會有個對象,通常是某種論點、說法、事實、期待或人物、神明之類的東西,但信心多少有點強度計量的內含,例如我有80%的信心這種,但其實也無法絕對量化,總之是一種表示程度的名詞
Thumbnail
稱為基督徒的我們,大部份都希望成為大有信心的男人或女人。但我們真的知道成為有信心的人是什麼意思嗎?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大衛如何依靠上帝的話語,得到勇氣並持守信仰。透過禱告和在挑戰中讚美神的話語,大衛能夠克服恐懼,並背負起上帝賜予的使命。
Thumbnail
甘堅信牧師在《真實的信心》最後一章提到對〔信心的敵人〕應嚴加提防,保持警醒。信心的敵人往往不是來自外部因素,相反的常常是由內在心理產生。
Thumbnail
「多馬的信心」是憑感官證據而來的信心,是「屬人的信心」。至於耶穌所説:「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指的是亞伯拉罕的信心。
Thumbnail
「信心不足」是基督徒弟兄普遍的現象,禱告未蒙垂聽、未得祝福,很可能就陷入軟弱的境地。為什麼會這樣?甘牧師指出,因為我們是活在自然界,傾向倚賴自己的「感官知識」,而非「神話語的真理」。他又說,真實的信心就是亞伯拉罕式的信心,不是根據感官的證據,而是「神的話語」。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來談談我認為現代教會交換論歪風與靈恩騙局裡非常嚴重的現象,就是信心的問題。 「信心」跟「信」是不大一樣的東西,要先說清楚,信會有個對象,通常是某種論點、說法、事實、期待或人物、神明之類的東西,但信心多少有點強度計量的內含,例如我有80%的信心這種,但其實也無法絕對量化,總之是一種表示程度的名詞
Thumbnail
稱為基督徒的我們,大部份都希望成為大有信心的男人或女人。但我們真的知道成為有信心的人是什麼意思嗎?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大衛如何依靠上帝的話語,得到勇氣並持守信仰。透過禱告和在挑戰中讚美神的話語,大衛能夠克服恐懼,並背負起上帝賜予的使命。
Thumbnail
甘堅信牧師在《真實的信心》最後一章提到對〔信心的敵人〕應嚴加提防,保持警醒。信心的敵人往往不是來自外部因素,相反的常常是由內在心理產生。
Thumbnail
「多馬的信心」是憑感官證據而來的信心,是「屬人的信心」。至於耶穌所説:「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指的是亞伯拉罕的信心。
Thumbnail
「信心不足」是基督徒弟兄普遍的現象,禱告未蒙垂聽、未得祝福,很可能就陷入軟弱的境地。為什麼會這樣?甘牧師指出,因為我們是活在自然界,傾向倚賴自己的「感官知識」,而非「神話語的真理」。他又說,真實的信心就是亞伯拉罕式的信心,不是根據感官的證據,而是「神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