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上課,有個動作是拍打「陰陵泉」穴,這是一個脾經的重要穴位,我請大家先自己摸摸看,觀察一下小腿有沒有浮腫、緊繃和靜脈曲張,當我幫有這些狀況的同學按壓時,總會聽到“哦!”“好痛”的聲音,有時還會摸到條索或細小顆粒。
不過也有少數幾位同學,小腿柔軟有彈性,壓下去沒什麼感覺,這代表他們的氣血循環和經絡運行狀況很不錯。
我之前有分享過,情緒上的「五毒」:怨、恨、惱、怒、煩,會凝聚在五臟,是生病很重要的根源,而寒邪、濕氣、淤血這些有形的陰毒,則特別容易堆積在小腿。
為什麼?因為陰毒之氣比較重濁,會往下沉積,《黃帝內經》曰:「陽化氣,陰成形」,意思是人體的廢物和毒素需要借助陽氣的氣化功能來排出體外,而小腿距離心臟較遠,若久坐不動,氣血循環變差,陰濁之物就很容易沉積在小腿。

從中醫角度,小腿有肝、膽、脾、胃、腎、膀胱六條重要的經絡通過,若是著涼、久坐、姿勢不良、情緒鬱結,這些經絡就會阻塞,淤堵會讓臟腑功能減弱、代謝變差,進而導致脂肪、水腫或廢物的堆積,讓腿變粗變沉。中醫很強調整體觀念,小腿淤堵久了會影響全身,容易出現以下情況:
⚡️膝蓋以下常感覺寒涼:氣血下不來,會逆流到盆腔,形成肌瘤、囊腫。
⚡️心臟壓力大:腿部靜脈回流靠的是小腿肌肉的收縮,若小腿肌肉無力,靜脈血難以回流到心臟,會增加心臟的負荷。
⚡️精氣傳導不良:人有四根(鼻根、乳根、耳根、腳根),腳根為四根之本,若腳根精氣充足,則頭腦清靈,步履輕健;小腿淤堵會影響腳和大腦之間的能量傳遞,容易出現反應遲鈍,行動力和平衡感變差。
你的小腿有這些狀況嗎?如果有,那是身體在給我們發送求救信號,是時候該給自己多一些關愛和照顧了。在我的瑜伽課堂中,除了伸展和強化臀腿的肌群,也會特別加強足踝的訓練。有夥伴跟我說:「老師,我以前爬樓梯膝蓋會痛,上了這幾次課,腿腳變得有力又輕鬆,膝蓋痛明顯改善了!」收到這樣的回饋,是一個瑜伽老師感覺最幸福的時刻啊!
除了瑜伽還可以做什麼呢?
✅ 保暖:寒從腳底起,人老足先衰,記得足踝關節的保暖,特別是陰雨天或空調房。
✅ 艾灸:寒者熱之,用艾草的純陽之火驅散寒濕和淤堵。可選擇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太溪等穴位,或直接找你小腿上按下去會痛的位置來灸。
✅ 拍打:學習道家的拍打功法,將體內深層的垃圾振動到體表,讓經絡通暢、神清氣爽。

🌿最後講一個兒子以前的趣事:
早上天氣轉涼,
我提醒他:「兒子,有點冷,把襪子穿上吧。」 兒子裝乖說:「好。」
到了下午,我一看,他依然光著腳!
我有點生氣問:「你怎麼還不穿襪子?」
兒子一邊玩平板,一邊漫不經心地說:
「我穿的是皇帝的襪子,只有聰明人才能看得到喔!」(壞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