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實驗:從建築能效看治理創新與制度轉型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在淨零碳排已成為全球共識的當下,「智慧城市」被視為實現永續轉型的重要平台。然而,我們是否真正理解智慧城市實驗對城市治理機制的深遠影響?尤其在建築能效這個棘手領域,這些看似高科技的實驗,究竟能不能改變現行制度,帶來真正的結構性創新?

本文以瑞典一座被譽為「最具氣候智慧城市」的案例研究為基礎,從智慧電網等技術介入切入,探討智慧城市實驗如何與既有治理邏輯互動,甚至重構我們理解「節能」與「治理」的方式。


建築能效為何難以治理?

建築能源消耗一直是都市永續治理的難題,主因不只是技術,而是「誘因結構錯置(split incentives)」。例如:建商負責施工、業主負責管理、住戶負責繳費,節能投資的成本與回報往往分散在不同利害關係人手中,造成治理推動的斷鏈。

因此,多數政府選擇透過法規加以規範,例如歐盟的《建築能源效能指令》(EPBD),強制要求新建築物達到近乎零耗能(nZEB)標準。但問題在於:這種技術導向的標準化方式,常常忽略使用者行為、能源動態與地方制度等多重因素。


智慧電網:技術轉型還是治理裂縫?

以智慧電網為例,這項技術允許用電端根據供給狀況自動調整需求,進而提高再生能源的整體使用比例。理論上,它能補足傳統建築節能政策的盲點,並解決高再生滲透率所帶來的電網穩定問題。

然而,研究顯示,這些技術在現實中運作時,往往必須「與現有治理制度競合」。例如:

  • ⚠️ 建築若已達到超高能效標準,能源公司可能無法再從熱能供應獲利,造成與強制接入區域供熱政策的衝突。
  • ⚠️ 地方政府透過土地使用審查推動綠建築,但智慧電網導入由國家能源部門主導,兩者缺乏橫向協調機制。
  • ⚠️ 智慧系統強調動態管理,但傳統法規(如EPBD)只強調靜態標準,不利於彈性策略的發展。

這些例子顯示,智慧技術雖然帶來新的潛能,但也挑戰既有的政策邏輯與組織邊界。


智慧城市實驗,能否催生新的治理型態?

真正關鍵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智慧城市實驗如何「制度化」其成果。研究指出,若要讓智慧建築實驗成為治理常規,至少需跨越以下三道門檻:

1. 政策整合的可行性

實驗成果若無法嵌入地方與國家政策架構,就容易淪為短期計畫。需建立橫向(部門)與縱向(政府層級)對話平台。

2. 治理彈性的提升

傳統建築法規過於僵化,不利於即時調整與學習。應朝「行為導向」或「動態標準」演進,例如允許以實際節能表現取代單一技術指標。

3. 能源事業角色的重構

能源供應商不應只是售電單位,更應轉型為節能服務提供者,主動參與建築能源調節的治理網絡。


我的觀點:讓實驗成為制度,而非永遠只是實驗

智慧城市不能只是展示科技應用的舞台,更應是政策創新的試煉場。從建築能源治理的角度來看,智慧電網與建築能效政策的整合不應是競爭關係,而是需要制度設計與治理邏輯同步創新

這項研究點出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我們很擅長做「專案」,卻不擅長讓「專案成為制度」。若智慧城市實驗總是停留在測試、展示與短期合作階段,那麼所謂的創新,只會永遠停留在原地打轉。


📌 思考時間:從實驗到制度,智慧城市治理的3項轉型建議

✅ 重構角色關係:把能源事業單位納入地方治理網絡,與建商、政府、使用者共同參與規劃。

✅ 設計具備制度轉譯力的實驗:每個試驗專案都應思考其「政策落地的路徑與門檻」。

✅ 強化治理學習機制:建立跨部門、跨層級的回饋機制,讓實驗不只是技術測試,更是政策制度的預演平台。


在建築節能與能源轉型的交會點上,智慧城市不該只是更高效的科技集合,而應是更靈活、更具包容性的治理實驗場。是否能從一次次實驗中提煉出能夠制度化的經驗與模式,將決定智慧城市是否真能啟動未來城市的轉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智慧建築顧問的沙龍
2會員
44內容數
本部落格聚焦於智慧建築設計、能源管理、物聯網應用與永續建築策略。透過實務觀點與產業觀察,分享建築與科技整合的洞見,助您掌握未來空間的核心價值。
2025/07/30
智慧住宅系統的設計,是否真的能符合人們的實際生活需求?一項荷蘭研究指出,多數住戶在使用智慧系統後,反而感到更多不便,例如忽略使用者感受、預設情境與真實生活脫節等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文章強調真正的智慧住宅,並非替人做決定,而是能與人一起生活、學習和改變的系統。
Thumbnail
2025/07/30
智慧住宅系統的設計,是否真的能符合人們的實際生活需求?一項荷蘭研究指出,多數住戶在使用智慧系統後,反而感到更多不便,例如忽略使用者感受、預設情境與真實生活脫節等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文章強調真正的智慧住宅,並非替人做決定,而是能與人一起生活、學習和改變的系統。
Thumbnail
2025/07/28
大部分感測數據並沒有經過標註,還經常受到隱私法規與人力成本的限制。就算你手頭握有來自其他建築的大量標註資料,但直接拿來用,卻發現效果往往不如預期—因為不同建築間感測器類型、安裝環境與住戶行為都可能大異其趣,導致AI模型“水土不服”。這,就是當前智慧建築數據應用的最大痛點:資料稀缺與領域差異。
2025/07/28
大部分感測數據並沒有經過標註,還經常受到隱私法規與人力成本的限制。就算你手頭握有來自其他建築的大量標註資料,但直接拿來用,卻發現效果往往不如預期—因為不同建築間感測器類型、安裝環境與住戶行為都可能大異其趣,導致AI模型“水土不服”。這,就是當前智慧建築數據應用的最大痛點:資料稀缺與領域差異。
2025/07/25
多來源領域適應已不只是前瞻科技,更是未來智慧建築升級不可或缺的管理核心。只有真正落實資料的整合、經驗的融合與知識的彈性流動,才能在面對不同場域、多變需求時,打造既高效又人性的智慧空間,實現永續經營與創新突破。
2025/07/25
多來源領域適應已不只是前瞻科技,更是未來智慧建築升級不可或缺的管理核心。只有真正落實資料的整合、經驗的融合與知識的彈性流動,才能在面對不同場域、多變需求時,打造既高效又人性的智慧空間,實現永續經營與創新突破。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社會體系運作會導致社會認知衝突,而這影響了整體發展脈絡。文章討論了這些衝突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包括經濟、科學、環境和社會因素。同時針對建築和城市規劃的影響進行了討論。
Thumbnail
社會體系運作會導致社會認知衝突,而這影響了整體發展脈絡。文章討論了這些衝突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包括經濟、科學、環境和社會因素。同時針對建築和城市規劃的影響進行了討論。
Thumbnail
設計與工程的執行受到許多外因介入影響,如財務、勢力、認知、地位、亦或是另一種無知而再也不能像過去般單純!
Thumbnail
設計與工程的執行受到許多外因介入影響,如財務、勢力、認知、地位、亦或是另一種無知而再也不能像過去般單純!
Thumbnail
「城市」在我們當今社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城市大約只佔地球面積的 3%,然而全世界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住在城市裡(台灣為 79.8%)。世界各國慢慢發現,「城市」是許多永續指標落實的關鍵地域,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如何打造讓全齡都能健康生活的友善城市!
Thumbnail
「城市」在我們當今社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城市大約只佔地球面積的 3%,然而全世界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住在城市裡(台灣為 79.8%)。世界各國慢慢發現,「城市」是許多永續指標落實的關鍵地域,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如何打造讓全齡都能健康生活的友善城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設計在社會中的角色,從改造選舉公報到將廢鋁罐製成手錶再到外籍移工教育計畫,展示了設計如何影響社會並解決問題。透過創新和社會關懷,設計不僅僅是美學和功能性,更是推動社會共融和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設計在社會中的角色,從改造選舉公報到將廢鋁罐製成手錶再到外籍移工教育計畫,展示了設計如何影響社會並解決問題。透過創新和社會關懷,設計不僅僅是美學和功能性,更是推動社會共融和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三、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   筆者試著以新的哲學典範-體系性哲學,探討在該哲學下的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以補充、拓展、延續有機建築的哲學與生命。體系性哲學的核心是關係與互動;即透過關係與互動,形成一整體性、原創性、非線性因果性、開放性、動態性、循環性。以下試著以該哲學比較德國有機建
Thumbnail
三、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   筆者試著以新的哲學典範-體系性哲學,探討在該哲學下的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以補充、拓展、延續有機建築的哲學與生命。體系性哲學的核心是關係與互動;即透過關係與互動,形成一整體性、原創性、非線性因果性、開放性、動態性、循環性。以下試著以該哲學比較德國有機建
Thumbnail
二、德國有機建築   查維基百科有關有機建築(Organic architecture)的論述:「有機建築是一套有關建築的哲學。其主張要藉由建築設計促進自然環境與人類居所間的和諧。將建築、家具擺飾以及周遭環境良好地整合成整體、彼此相關連的組成。」    「所以我在你面前講有機建築
Thumbnail
二、德國有機建築   查維基百科有關有機建築(Organic architecture)的論述:「有機建築是一套有關建築的哲學。其主張要藉由建築設計促進自然環境與人類居所間的和諧。將建築、家具擺飾以及周遭環境良好地整合成整體、彼此相關連的組成。」    「所以我在你面前講有機建築
Thumbnail
都市有可能被設計嗎?猶記得我當初選擇市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便是懷抱著能夠「拯救」「改變」都市的理想而進去的,但事實上,公務員或說基層公務員要有參與到設計的案子幾乎不可能。我曾好奇的問了科內的同仁們,「是誰或者如何決定了都市的這一區要這麼發展?例如:決定此區規劃為藝文特區,然後將桃園展演中
Thumbnail
都市有可能被設計嗎?猶記得我當初選擇市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便是懷抱著能夠「拯救」「改變」都市的理想而進去的,但事實上,公務員或說基層公務員要有參與到設計的案子幾乎不可能。我曾好奇的問了科內的同仁們,「是誰或者如何決定了都市的這一區要這麼發展?例如:決定此區規劃為藝文特區,然後將桃園展演中
Thumbnail
20世紀興起的現代主義影響了全世界的城市發展,以效率為導向的城市設計,使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停留空間嚴重遭到侵蝕。隨著70年代歐洲社會運動開始,歐洲各城市首先將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回到人群本體,這些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可以成為未來城市規劃中的參考,特別地在新興城市的建設上。
Thumbnail
20世紀興起的現代主義影響了全世界的城市發展,以效率為導向的城市設計,使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停留空間嚴重遭到侵蝕。隨著70年代歐洲社會運動開始,歐洲各城市首先將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回到人群本體,這些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可以成為未來城市規劃中的參考,特別地在新興城市的建設上。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進程快得駭人的時代,我們有時在追趕,好像沒有跟上浪潮就會被淘汰。近年走訪不同國家與城市時,發覺科技應用程度某種程度上,展現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各式炫目新穎的視覺展現、建築與活動,科技、創新與城市的文化背景交織,豐富了一個城市的獨特性與吸睛(金)力。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進程快得駭人的時代,我們有時在追趕,好像沒有跟上浪潮就會被淘汰。近年走訪不同國家與城市時,發覺科技應用程度某種程度上,展現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各式炫目新穎的視覺展現、建築與活動,科技、創新與城市的文化背景交織,豐富了一個城市的獨特性與吸睛(金)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