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吳照麟,69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全人平衡+科技養生=全衡養生"路上的好友。
上篇:“老陳的平衡整復:他人的體驗+他自己的回應(5/5_11):養生教練_5課程的學習+應用”的結語:
1.自瘉活動是有週期性,因為五臟平衡的關係,每一個臟腑的修復不會一次完成,而是修到一定程度後,身體會轉移去修復比較弱的臟腑。 所以每一次的修復,他的進程如果是 輕微 (症狀輕)>>> 力道大 (症狀大)>>> 輕微 >>> 完成, 如果剛開始的時候做調理,會加快速度從輕微到力道大,症狀大。 如果調理的時候已經是接近完成,則調理後自癒現象停止。2.客人需要理解:修復力道大,症狀呈現較厲害+走過到修復輕微的症狀緩解=才是修復循環的完成;期間就是所謂的“轉好反應”,好像小時候騎腳踏車跌倒膝蓋破皮流血,需要耐心等待自癒修復+轉好反應的完成,讓結疤掉光後產生新皮膚;才是身體完全恢復健康喔!
⋯⋯⋯⋯⋯⋯⋯⋯⋯⋯⋯⋯⋯⋯⋯⋯⋯⋯⋯⋯⋯⋯⋯⋯⋯⋯⋯⋯⋯⋯⋯⋯⋯⋯⋯
以下繼續分享分題目六:“慢性病的定義”的上半場聽課摘要:
1.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在大腸經。2.慢性病是現代主流醫藥的難題:1)傳染病:新冠之外,已有解決方案。2)外傷:已有克服方案。3)慢性病:無痊癒之道。3.現有疾病的定義:依照表象結果(異常的不適)定義/治果不治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庸醫之道。
4.加入自癒機制的模型:依照病因,定義疾病/治因不治果,以自癒機制為核心=中醫核心概念,是未來醫學。扶正:早睡/敲膽經/細嚼慢嚥/氣束能調理;驅邪:三焦經運動/按摩心包經+膀胱經+氣束能調理。 5.AI只能做行政管理,無法做醫治的效果。6.AI協助醫療前,需要了解人體智能運作原理。
7.疾病的定義:1)需含病因。2)定義對了,治病方向,自然浮現。3)有了因,去除因,病就好了。8.過敏性鼻炎:1)症狀在鼻子+施加抗組織胺,讓鼻子變遲鈍,就少過敏症狀。 2)遺傳的影響:基因影響少+習慣影響多。3)重新定義是排胃寒的現象(燙傷凍傷的症狀一樣/體內外超過20度,傷胃/天氣冷,寒氣入侵也是胃寒)。9.不同定義不同治療策略:1)鼻炎:盡快消除症狀/卻停止自癒最快。2)排胃寒:盡快排除寒氣,卻導致症狀加劇。3)痊癒之道:停止胃寒進入(不斷製造疾病的行為)+排淨既有胃寒。
10.過敏性鼻炎的後遺症: 1)胃寒的兩種原因:穿不保暖,身體表層受寒:這種排寒沒有後遺症。冰飲傷胃(冰啤酒冰沙):胃寒殘留的排泄1)鼠蹊部是疹。2)香港腳。3)小便蛋白尿:女性尿道口殘尿,產生間質性尿道炎/陰道炎/膀胱炎/子宮頸糜爛。婦科症狀在尿蛋白出現二週後。11.可能衍生的7+1=8種後遺症:是疹/香港腳/蛋白尿=以為是腎臟病,間質性尿炎/陰道炎/膀胱炎/子宮頸糜爛。*當身體異常時,不應想自己生病,應想身體在做什麼。
12.講師很多年後,回想起來17歲起就有過敏性鼻炎。講師自己的經驗:少年時常喝冰啤酒(23~45歲)**去病登天難,改變生活型態才能去病。17歲過敏性鼻炎,45歲開始打三年噴嚏,48歲鼻炎消失,74歲蛋白尿消失,香港腳痊癒。13.改變生活型態:1)養氣血通經絡。2)禁喝冰飲,注意保暖。3)小心處理每次的排寒。
⋯⋯⋯⋯⋯⋯⋯⋯⋯⋯⋯⋯⋯⋯⋯⋯⋯⋯⋯⋯⋯⋯⋯⋯⋯⋯⋯⋯⋯⋯⋯⋯⋯⋯⋯⋯⋯
結語:
1.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是西醫藥的疾病認定,而中醫認為症狀的病因,是寒氣入侵後的排寒行為,屬於身體的自癒作為。二者因為認知的差異,造成處理方法的天地之別;需要當事者透過學習二者的異同之後,才比較知道如何做正確的選擇,以“脫離病痛+守護健康”喔!
2.現代主流醫學基本上,經過多年的醫療技術的發展,對慢性病的克服好像還是是有困難的;需要當事者透過對中醫與西醫邏輯認知的異同後,才知道做正確的選擇。
注:"感謝您的閱覽,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請幫我點紅愛心+回應(尤其,如果你有任何健康恢復的問題),讓這篇文章,能幫助到更多朋友,同時,也歡迎追蹤我,一起走上"全衡養生"之路喔!謝謝你!"
https://vocus.cc/article/6857ee96fd89780001f157f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