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卡關?12大痛點與3個務實心法,帶你突破數位轉型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產業轉型新思維 深度分享

「為什麼90%的企業轉型都卡關?錢花了、人累了,卻原地打轉。問題可能不是你不努力,而是卡在這些關卡!」

#產業轉型 #數位轉型 #企業痛點

您的公司是否也面臨轉型困境?明明很努力,卻總在原地打轉?根據調查,有超過72%的中小企業表示,他們在數位轉型的初期,因未能清楚盤點現況而導致進程停滯。多數企業卡關,不是不夠努力,而是陷入了這些集體困境。看看您中了幾個?

#實際情境

如果看不下去,那至少學會花100%的時間盤點,因為可能連中階主管都不一定理解公司真正凋零的原因,又或者真正往前走的理由,我遇過更扯的是連老闆都無法盤點自己團隊的現況。

-

-腦袋的坎 (Mindset & Culture)-

-

#第一關:老闆的「我當年勇」心態

根據報告,約65%的傳統企業主對新科技、新模式抱持懷疑態度,認為「以前這樣也能賺錢,為什麼要改?」。他們習慣看立即的、有形的回報。老闆的成功慣性難以挑戰!

-

#第二關:數位投資視為「成本」而非「資產」

有數據顯示,大部分近70%的企業導入一套CRM、投資數位廣告、委外或內聘數位人才,在財報上被視為「費用支出」,而不是能長期增值的「品牌資產」或「數據資產」。在組織內沒有一個獨排眾議的先見者,是無法落實。

-

#第三關:部門的牆太厚

部門本位主義是自然形成,研究指出,有超過68%的跨部門專案因部門目標不一致而失敗,導致企業主不得不親自介入協調。一但分工越清楚,所需要的成本就會越高,羊毛也出在羊身上。

通常會發生數據和目標互不相通,立場很難一致,或許某種程度建立了制度,也失去了品牌的價值與文化。行銷部門想做OMO,但門市人員不配合;IT部門想導入新系統,但業務單位、門市人員覺得難用。使得任何需要跨部門協作的專案都舉步維艱,全部又回到企業主身上。

-

#第四關:害怕失敗的文化

轉型必然伴隨著試錯。但許多企業文化不容許失敗,導致員工不敢嘗試新方法,寧可「不做不錯」,專案最終流於形式,雖然,打雞血可以短暫激勵,但長期以來可能換變成「#情緒麻痺」畢竟,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生理需求是第一位,而自我實現才是最後一環。

-

-再者是 團隊的坎 (Talent & Skills)-

-

#第五關:找不到對的人

企業內部缺乏缺懂數據、懂AI的數位人才,好人才又被大公司搶走,中小企業在薪資和舞台上缺乏吸引力,也就只能委外,然後在一個不上不下的狀況持續匍匐前進,然後抱怨這個、抱怨那個。

-

#第六關:老員工的學習焦慮

要求資深員工或不同於數位範圍部門的員工學習新工具、新流程,常會遇到極大的阻力。他們擔心自己被取代,或認為學習曲線太陡峭,乾脆消極抵抗,進而還形成反抗團體,可能形成劣幣除良幣的情況。

-

#第七關:高層數位素養不足

研究指出,約有48%的企業高層無法正確評估數位工具的價值,導致錯誤決策頻繁發生。 他們無法提出正確的需求,也無法評估顧問或廠商的提案優劣,容易被話術欺騙或做出錯誤決策。

-

-接著,錢包的坎 (Resources & Budget)-

-

#第八關:預算有限且追求短期ROI

調查顯示,超過75%的中小企業在數位轉型上追求三到六個月內的回報,難以進行長期佈局。對於需要長期佈局的MarTech建置、品牌社群經營,很難下定決心投資。

-

#第九關:抗拒訂閱制

多數企業習慣「一次性買斷」的思維,對於SaaS(軟體即服務)的月費、年費模式感到不踏實,覺得「錢一直流出去」。甚至會問委外或顧問團隊說,可不可以把相關的軟體工具服務免費分享給他們使用。

-

#第十關:技術債務太高

不少企業仍在使用十幾年前的ERP或POS系統,這些老舊系統像個黑盒子,難以與新的MarTech工具對接,要更換的成本和陣痛期又極高,成為轉型的巨大包袱,雖然我認為這個問題相對單純,畢竟這是技術面的問題,只有選擇,沒有努力。

-

-最後,戰術執行的坎 (Strategy & Execution)-

-

就算上述的十關都通過後,戰略+戰術+作戰變成另外一個新的戰場。

-

#第十一關:沒有地圖就出發

很多時候是「為了轉型而轉型」,看到別人做AI就想做AI,聽到元宇宙就想做元宇宙,卻沒有想清楚企業的核心問題是什麼?轉型的目標是什麼?要為顧客創造什麼新價值?

這一點為了賺你錢的乙方提不出來,為了保住飯碗的員工提不出來,為了不想被罵的主管提不出來。

-

#第十二關:數據拼圖湊不起來

我從幾年前開始就協助企業透過「#網路策略流量地圖」(又稱顧客圖)來協助解決「數據孤島 (Data Silos)」的問題,為的是讓所有的投入都能相對有效地被看見。例如: 官網、App、門市、社群媒體、電商平台的數據各自獨立,無法整合。沒有統一的顧客視圖(Single Customer View),就談不上真正的個人化行銷或AI應用。

-

#第十三關:專案五花八門虎頭蛇尾

在顧問或廠商的協助下,專案初期看似很有進展,但當顧問離場或專案結束後,內部無人能夠接手維運和優化,最終系統被閒置,一切又回到了第一關!!!!!

那麼,該如何破局?

-

與其追求一步到位的大計畫,不如從3個務實的心法開始:

-

核心心法:

心法1:從「解決痛點」出發,而非「兜售技術」

先問老闆:「現在生意上最大的困擾是什麼?」是獲客成本太高?還是熟客一直流失?

心法2:從「夥伴立場」出發,而非「專家姿態」

真正好的顧問,是能陪著客戶一起走過陣痛期的夥伴。

心法3:從「階段處理」出發,而非「大展鴻圖」

先打地基,再蓋樓。把轉型分成小步快跑的階段,每一步都要能看到具體成效。

-

不要一開始就談Web3多偉大、AI多厲害。先問老闆:「您現在生意上最大的困擾是什麼?」是獲客成本太高?是熟客一直流失?還是庫存管理混亂? 從痛點切入,再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

-

【總結與行動建議】

由於篇幅已經太長,能到這邊的已經數少數,有興趣再到留言區看看!!

-

-上述提到的困境,您的團隊正卡在哪一關?

A. 腦袋的坎 (文化/心態)

B. 團隊的坎 (人才/技能)

C. 錢包的坎 (預算/資源)

D. 執行的坎 (策略/流程)

可以留下你的答案,一起討論解方!

-

「這是一場漫長的旅程,但走對方向,每一步都算數。」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典倡-見微知顯的行銷筆記
44會員
67內容數
2025/06/25
本文分享閱讀心得,探討AI生成工具(ChatGPT、Google Gemini、Microsoft Copilot)在行銷與SEO策略上的應用。作者以自身經驗,說明如何利用AI工具提升市場洞察力、優化內容創作,並整合至SEO工作流程,最終強調AI為輔助而非取代人類角色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6/25
本文分享閱讀心得,探討AI生成工具(ChatGPT、Google Gemini、Microsoft Copilot)在行銷與SEO策略上的應用。作者以自身經驗,說明如何利用AI工具提升市場洞察力、優化內容創作,並整合至SEO工作流程,最終強調AI為輔助而非取代人類角色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6/25
臺灣餐飲業面臨減碳趨勢,本文探討其因應策略,包括碳足跡標示、ESG報告、供應鏈壓力、低碳菜單研發、綠色餐飲指南、智慧物流、數位化等,並提出永續行動方案,建議餐飲業者積極佈局,將碳權議題轉化為品牌優勢。
Thumbnail
2025/06/25
臺灣餐飲業面臨減碳趨勢,本文探討其因應策略,包括碳足跡標示、ESG報告、供應鏈壓力、低碳菜單研發、綠色餐飲指南、智慧物流、數位化等,並提出永續行動方案,建議餐飲業者積極佈局,將碳權議題轉化為品牌優勢。
Thumbnail
2025/06/10
本文分析27.4萬則英文系短影音數據,揭示TikTok、Instagram Reels成功關鍵:誠實標註廣告、選擇教學、對比、帶貨等高正面反應內容,避免廣告轟炸、蹭熱點、炫耀等負面行為。成功公式:秒懂價值+誠實標註+場景具體。
Thumbnail
2025/06/10
本文分析27.4萬則英文系短影音數據,揭示TikTok、Instagram Reels成功關鍵:誠實標註廣告、選擇教學、對比、帶貨等高正面反應內容,避免廣告轟炸、蹭熱點、炫耀等負面行為。成功公式:秒懂價值+誠實標註+場景具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公告佈達看似簡單,但如何做好才是關鍵。 只有透過適時而有效的公告,才能確保重要訊息的及時傳達,促進員工的共識和配合 最終提升整體的運營效率,為企業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Thumbnail
公告佈達看似簡單,但如何做好才是關鍵。 只有透過適時而有效的公告,才能確保重要訊息的及時傳達,促進員工的共識和配合 最終提升整體的運營效率,為企業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Thumbnail
在這個數位化迅速發展的時代,數位轉型已成為企業持續成長和保持競爭力的核心。不論是小型創業公司還是大型企業,數位轉型都不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 然而,企業數位轉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規劃和實踐。  因此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數位轉型對企業的重要性,並揭開5大關鍵策略,幫助企業成功轉型。
Thumbnail
在這個數位化迅速發展的時代,數位轉型已成為企業持續成長和保持競爭力的核心。不論是小型創業公司還是大型企業,數位轉型都不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 然而,企業數位轉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規劃和實踐。  因此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數位轉型對企業的重要性,並揭開5大關鍵策略,幫助企業成功轉型。
Thumbnail
在現今這個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企業管理方式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改革。特別是在全球疫情大流行之後,我們見證了工作模式的根本性轉變,其中E化管理成為了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因此,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企業管理的現代化轉型。從數位E化的浪潮出發,我們將探討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新興工具,尤其是線上學習平台
Thumbnail
在現今這個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企業管理方式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改革。特別是在全球疫情大流行之後,我們見證了工作模式的根本性轉變,其中E化管理成為了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因此,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企業管理的現代化轉型。從數位E化的浪潮出發,我們將探討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新興工具,尤其是線上學習平台
Thumbnail
在經過疫情時代,消費者對於數位網路有著更進一步的了解,除了透過網路購物的需求增加之外,更著重於利用社交媒體與他人聯繫。廠商為了應對消費者所改變的網路習慣,提供更好的消費環境並增加業績,著手於精進數位操作。   《數位操作所面臨的困境》 廠商利用數位操作最終目的為增加官網流量並提高業績,常見手段
Thumbnail
在經過疫情時代,消費者對於數位網路有著更進一步的了解,除了透過網路購物的需求增加之外,更著重於利用社交媒體與他人聯繫。廠商為了應對消費者所改變的網路習慣,提供更好的消費環境並增加業績,著手於精進數位操作。   《數位操作所面臨的困境》 廠商利用數位操作最終目的為增加官網流量並提高業績,常見手段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探討了企業組織在數位轉型上所需要理解的變革要素,並強調了數位化帶來的創新及促使組織持續生存的關鍵。作者談到了數位成熟度的概念以及數位長的角色對於組織的重要性。書中也提到轉型為敏捷組織是企業必經之路。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探討了企業組織在數位轉型上所需要理解的變革要素,並強調了數位化帶來的創新及促使組織持續生存的關鍵。作者談到了數位成熟度的概念以及數位長的角色對於組織的重要性。書中也提到轉型為敏捷組織是企業必經之路。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數位化」和「E化管理」已成為現代企業文化的核心力量。這些變化不僅影響著企業的日常運作,更重新塑造員工的工作方式和組織的價值觀。  我們將深入探討數位化對企業文化的影響,如何在數位時代打造一種新型的企業文化,以及如何將E化管理策略與企業文化有效結合,從而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數位化」和「E化管理」已成為現代企業文化的核心力量。這些變化不僅影響著企業的日常運作,更重新塑造員工的工作方式和組織的價值觀。  我們將深入探討數位化對企業文化的影響,如何在數位時代打造一種新型的企業文化,以及如何將E化管理策略與企業文化有效結合,從而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Thumbnail
數位化已成為企業運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何有效運用數位轉型策略,尤其是線上學習平臺,以提升員工技能、保持競爭力,是企業領導者和人資需要深入探討的關鍵課題。本文將從線上培訓趨勢到實際執行策略,提供全方位的實施策略,並介紹人才戰略和數位轉型得力助手。
Thumbnail
數位化已成為企業運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何有效運用數位轉型策略,尤其是線上學習平臺,以提升員工技能、保持競爭力,是企業領導者和人資需要深入探討的關鍵課題。本文將從線上培訓趨勢到實際執行策略,提供全方位的實施策略,並介紹人才戰略和數位轉型得力助手。
Thumbnail
隨著社群平台多樣化升高,也意味著早期的社群平台,逐漸老化面臨轉型或甚至退場,例如Meta面臨勁敵Google的崛起,使用者習慣的改變,更多的是「關鍵字」、「精準投放」的重要與關注。不少媒體在面臨「推播」轉型,時常在社群平台跟經營關鍵字上失衡。市面上大多都在針對行銷做分析說明,那麽新聞媒體呢?
Thumbnail
隨著社群平台多樣化升高,也意味著早期的社群平台,逐漸老化面臨轉型或甚至退場,例如Meta面臨勁敵Google的崛起,使用者習慣的改變,更多的是「關鍵字」、「精準投放」的重要與關注。不少媒體在面臨「推播」轉型,時常在社群平台跟經營關鍵字上失衡。市面上大多都在針對行銷做分析說明,那麽新聞媒體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