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內心戲還沒來得及正式登場,就悄然落幕了。
沒有對話,沒有衝突,甚至連主角本人都渾然不覺,老娘就識趣下台、噤聲離場。
起點,不過是我媽隨口:你弟想回老家種田。下一秒,老娘的腦內劇場即刻啟動,甚至火力全開:老家、田地、收成、分潤、浪子回頭、侄子安身、家庭團圓、溫情復甦……
我出錢、他出力。表面稱合作,其實是再一次的自我燃燒式救援,還要用「關心侄子」的名義包裝。
甚至連籤詩都求了!
結果呢?
籤詩直接潑冷水:
- 花開結子一半枯
- 可惜今年爾虛度
- 漸漸日落西山去
- 勸君不用向前途
滿腔熱血瞬間涼透,年紀大不堪嚇,馬上踩煞車! 今天早上醒來,忽然開竅:
- 我以為是慈悲,其實是焦慮。
- 我以為是給予,其實是控制。
- 我以為我弟想改變,其實是我想看他變好。
- 我到底是在救人,還是在演戲給自己看?
有些人不是你不救他就會沉,而是他根本不想浮,我再怎麼努力,他還是甘願泡在深海當水鬼。 真正的慈悲,不是扛起所有人的業障,而是渡自己就是渡眾生。 不是放棄,是終於看清:
- 有些路,是他該自己走完的。
- 有些坑,是他得自己跳過的。
- 再怎麼心疼,也不能代替他經歷。
然而,我還是想照顧年幼卻懂事的侄子。只是,不再用「照顧」來掩飾自己的不安與不捨。 那筆原本預備投資的錢,我會留著。
如果有一天,侄子主動來找我說:姑姑,我準備好了,能不能幫我一把?
老娘一定二話不說,立刻全面應援。 在那之前,顧好自己的心田,穩定自己的能量。不再當明明沒聽見呼救聲,卻熱情昏頭跳下海的救生員。 練習束手,是一種高段的智慧。 放下他,是信任;饒過我,是自在。
而這自在,來自不再濫情的清明與自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