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結束了,但我,離自己更近了
~一個人旅行,才能遇見難以忘懷的風景
~每個女人,都值得一次獨旅
從行前準備、搜尋資料、反覆思考行李該怎麼打包,我早已在心裡默默排練了一次旅程。到了烏布,再從回台後一字一句記錄這趟旅程的每一天,我彷彿又重新經歷了一次獨旅,甚至更深、更細膩。
雖然過程中有些小插曲,有些事不如預期,但大腦真的很奇妙──它總會幫我們把最美好的片刻留在記憶裡。而我,也確實在這趟旅程中,經歷了一場身心靈的微轉化。
我會永遠記得 2025 年 6 月,那個我鼓起勇氣、跳出舒適圈,送給自己的禮物——一場獨旅,也是一次自我修復的儀式。
我會珍藏這些記憶:走過的路、遇見的人、聽過的故事、看見的美景、感受過的溫柔、感動的瞬間……那不只是旅行的風景,更是一段「我是誰」的證明。
當未來的某天,我覺得自己不夠好、感到脆弱時,我想,我會想起烏布。那裡有一個我,曾經如此接近自己。
三個面向的改變
1️⃣ 身體的變化:量化成果,更是質的提升
這並非此行的目的,卻成了意外之喜。短短幾天,我的體脂降了 1.6%,骨骼肌上升 0.6%,體重減少了 0.5 公斤──雖然數字不驚人,但對一位 50+ 的中年婦女來說,可是堪比「登天」!
我每週固定健身,但體脂一直是我的痛。這次蔬食、原型食物為主,加上作息規律、排便順暢,皮膚透亮,精神煥發──我彷彿看到更輕盈、清爽的自己。
閨蜜笑說:「用五萬元換掉一公斤純脂肪,太划算了吧!」
果然,女人最在意的,還是身材(笑)。
2️⃣ 心靈的轉變:更清晰、更安定、更靠近自己
- 思緒更清楚了:很多曾讓我糾結的雜念,如今好像撥雲見日。”清晰就是力量”,雖不一定有答案,但我更能用理性思考,不再那麼容易被情緒推著走。
- 自我修復與沈澱:孤獨與操練並行,但卻感到前所未有的「富足」。回來後的我,更有能量去面對日常生活。
- 習慣與自己對話:沒人可以商量,我就開始練習聆聽自己。反而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再被他人拉著走。
3️⃣ 生活作息的調整:慢慢來,就能長久
回來後,我仍保留了每天早起做瑜伽與冥想的習慣。失眠與熬夜改善了許多,雖然改變才剛開始,但我知道這是一條值得走下去的路。
把自己丟進一個「不得不改變」的環境裡,反而激發了潛力。那種「慢多巴胺」帶來的療癒感,比任何即時快樂都更持久、更有力量。
自己是很愛學習的人,深知學習過後,”有用才會有用”, 如果學了之後,沒有實際去運用它,那麼回到原來的生活,就又會打回原形。
那麼要如何保持這個的的來布日的成果呢?
✅ 自律:不斷對話與提醒自己
透過內在對話、寫作、儀式感的小行動,穩定自己的信念,讓每一步都清楚有力。
✅ 斷捨離:保留讓自己健康的人事物
把有毒的人、食物與資訊請出生活圈。維持身心靈的乾淨,是我對自己最基本的愛。
✅ 他律:借助外力,守住初衷
人不是機器,總有軟弱的時候。所以我會不斷跟朋友分享,請好閨蜜協助提醒我,以及透過寫部落格來分享,同時也跟加強自己的信念。就像要減重時,若昭告天下,那麼當有一天,大吃大喝被看見時,可能連路人都會來提醒你:啊你不是在減肥。
✅ 持續進修:下一站,可能在印度或尼泊爾
我愛上了這種旅程。瑜伽、獨處、沈澱,是我未來也想一再回去的靈魂維修站。期待下次再修煉,再變形,再回來寫一篇更進化的自己。
結語:我變了嗎?也許,但我更喜歡這樣的我。
像「忒修斯之船」,當每個零件都被換過,還是原來那艘船嗎?
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欣賞現在這個版本的自己。
願未來的某一天,我再翻閱這篇文章時,會微笑著說:
「謝謝那個決定踏上旅程的我。原來,我早就值得一場這樣的對話。」
🪷 結束旅程,但我,從未離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