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於「使用者體驗設計」的真實故事:我如何靠知識與體驗設計,讓顧客自己說服自己,將門市業績做到最高。
客戶說「我沒那麼在乎啦」,是真的不在意,還是他從未有過「比較」的機會?
這篇文章將分享,在一個已經被智慧型手機取代的 MP3 播放器末日市場,我如何用一場現場試聽實驗,打開了顧客「自己說服自己」的路徑。這不是成功學故事,而是一場關於行銷策略與轉換設計的小型實驗。【第一步:深度洞察】「不在意」的背後,是「沒有比較的機會」
當時,我所在的商圈櫃位,產品沒有任何競爭優勢:名氣不大、價格不低。許多客人一聽到售價就說:「我沒差啦,只要能聽就好。」
我很快洞察到,這句話裡藏著巨大的機會點。顧客口中的「不在意」,有時候不是價值觀,而是源於「從來沒有比較的機會」。他們不是真的「不在乎」,而是不知道「原來可以差這麼多」。
【第二步:破窗思考】不「推銷優點」,而是「設計體驗」
面對這種情況,傳統的銷售會不斷強調產品規格。我的「破窗思考」是:我不要用「說」的告訴你差別,我要設計一個場景,讓你「自己發現」差別。
我的問題不是「如何說服你」,而是「如何讓你親身體驗到那個你本該在乎,卻不自知的價值?」
【第三步:系統設計】打造一套「體驗→知識→信任」的轉換流程
我設計了一套極低成本的「高音質 A/B Test」體驗流程:
- 創造體驗 (Experience Design): 我準備了兩台播放器,一台是我們的,另一台是主流競品,播放同一首高音質音樂。我只邀請顧客試聽,不主動推銷。
- 觸發震撼 (Triggering "Aha!" Moment): 幾乎每一位聽完的顧客,都會說出同樣的話:「欸?怎麼差這麼多?」——這就是價值被感知的瞬間。
- 賦能知識 (Knowledge Empowerment): 在顧客感到震撼後,我才開始解釋:「好的音樂檔案是原料;播放器是引擎;耳機是輸出端。三者缺一不可。」我做的不是銷售,而是市場教育。
- 建立信任 (Building Trust): 我從不攻擊競品,而是讓顧客自己得出結論。當信任建立後,顧客不只買單,還會帶朋友來,啟動了口碑飛輪。
最終,這個人手最少、空間最小的櫃位,單月銷售量竟超過其他數間門市總和。
(延伸閱讀與下一步)
有效的轉換設計,始於對「認知偏見」的理解。想了解更多關於「重構選擇邏輯」的思考,歡迎閱讀這篇文章: ▶︎ 延伸閱讀:【面對偏見,不是說服,而是重構選擇邏輯】
下一步,您可以選擇:
1. 探索我的核心方法論
如果你對我解決所有複雜問題的思考框架感興趣,想了解這背後的「深度洞察、破窗思考、系統設計」的完整邏輯,建議你從我的定錨之作開始。
▶︎ 前往【思考框架與解決方案】
▶︎ 前往【商業模式與產品價值重構】
▶︎ 前往【高效團隊與組織系統設計】
2. 了解服務與合作方式
如果你想了解我的專業背景,以及我能為你的企業提供哪些具體的服務方案(如一對一診斷、工作坊、長期顧問等),歡迎前往我的「關於我」與「服務」頁面。 ▶︎ [點此了解我的背景與服務項目]
3. 直接預約初步診斷
如果你正帶著明確的商業挑戰而來,並希望直接與我對話,找出問題的破局點,歡迎預約一次 30 分鐘的免費線上對談。 ▶︎ [點此預約 30 分鐘初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