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創新,始於高品質的對話。本文將拆解成功團隊在進行策略規劃與創新流程前,必備的五項核心素養:深度思考、溝通、討論、訪談與觀察。
在我推動新產品或打造商業模式的過程中,逐漸體認到一個關鍵事實:真正的創新,不只是發想出一個好點子,而是能夠在組織內部「建立一種高品質對話的節奏」。
如果團隊缺乏有效的團隊溝通與對話素養,再好的點子,最終也會在立場耗損與資訊斷裂中,無聲無息地消亡。以下,是我認為一個團隊在啟動任何重要創新流程前,都必須具備的五種「深度能力」。【打造新模式的五項對話素養】
一、深度思考:看清問題本質,定義該做的事 很多團隊不是沒有行動力,而是方向搞錯了。深度思考的關鍵,不是想得多,而是問得對。它要求我們看穿那些看似問題、實則結果的表象,理解背後的假設與限制,而非只是列出任務清單。這是所有策略規劃的起點。
二、深度溝通:釐清現況,建立共同理解 在資訊破碎的環境中,最需要的不是立刻找出答案,而是讓彼此先「看見對方在看什麼」。深度溝通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安全的場域,讓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的困難與觀察,不是為了討好彼此,而是為了找到能夠真正前進的共識基礎。
三、深度討論:拆解可能,推進可行路徑 當信任與理解已具備,就要啟動團隊的討論能力。深度討論,是策略創新的引擎核心。它容許不一致與模糊,鼓勵用推論與情境模擬來開展各種可能性,而不是讓聲量大的人主導一切。
四、深度訪談:不只問話,而是打開對方的世界觀 真正有價值的訪談,不是從 checklist 上挖答案,而是從對話中看見對方的信念系統與抉擇邏輯。他為什麼這樣做?他相信什麼?他如何想像未來?這些,才是我們做新產品、新服務時,最該捕捉的思維原料。
五、深度觀察:讀懂行為背後的動機與矛盾 比說出來的話更真實的,是做出來的行為。深度觀察的價值,在於你能看到那些「連對方自己都沒發現的選擇」。為什麼他總是在那個時間點猶豫?為什麼看似理性,其實是情緒在主導?這些洞察,往往才是最關鍵的設計起點。
(延伸閱讀與下一步)
想看看這五種「深度對話能力」如何在真實的商業世界中發揮作用嗎?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如何透過百次以上的訪談與觀察,設計出一個全新的產業生態系: ▶︎ 延伸閱讀:【從弱勢廠商到戰略聯盟:一個平台型商業模式的誕生】
下一步,您可以選擇:
1. 探索我的核心方法論
如果你對我解決所有複雜問題的思考框架感興趣,想了解這背後的「深度洞察、破窗思考、系統設計」的完整邏輯,建議你從我的定錨之作開始。
▶︎ 前往【思考框架與解決方案】
▶︎ 前往【商業模式與產品價值重構】
▶︎ 前往【高效團隊與組織系統設計】
2. 了解服務與合作方式
如果你想了解我的專業背景,以及我能為你的企業提供哪些具體的服務方案(如一對一診斷、工作坊、長期顧問等),歡迎前往我的「關於我」與「服務」頁面。 ▶︎ [點此了解我的背景與服務項目]
3. 直接預約初步診斷
如果你正帶著明確的商業挑戰而來,並希望直接與我對話,找出問題的破局點,歡迎預約一次 30 分鐘的免費線上對談。 ▶︎ [點此預約 30 分鐘初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