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受傷時會痛,因為神經會傳訊。但植物沒有神經,也沒有血液系統,傷口也不會痛。那麼,它們是怎麼知道自己「破皮了」,而且還會「自己補起來」的呢?
這不只是基本科學的問題,還牽涉到植物能不能在傷口處防止水分散失、避免病菌入侵,甚至關係到我們吃的水果會不會「結痂」。2025 年發表於《Nature》的一篇論文,提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答案:植物居然是靠氣體來感覺自己有沒有破皮!
植物就像輪胎──一破就洩氣
想像你騎著腳踏車,輪胎突然被刺破──你第一時間不是「看到裂縫」,而是「聽到洩氣聲」。植物也是一樣,它們不需要看傷口、也沒有神經痛覺,而是透過氣體逸散與擴散的變化來感知破損。

圖片作者:ChatGPT
在植物的根部與莖部,當細胞進行次生生長,會形成新的保護層──周皮。這一層由木栓細胞組成的組織含有大量木栓質與木質素,可阻隔水氣與病原入侵,也正因為這種「氣密性」,內部的氣體濃度與外界不同。
研究團隊發現,當這層周皮受損,植物體內兩種氣體的濃度會立刻改變:
乙烯(ethylene):一種氣體激素,平時累積在體內,一旦破口開啟便會迅速向外界逸散。
氧氣(oxygen):雖然外界的大氣有充足的氧氣,但是因為植物有周皮,所以氧氣平時進不去被周皮包覆的次生組織;當是當周皮出現傷口時,氧氣就會流入原本「低氧」的內部空間。
這種「乙烯洩出、氧氣流入」的變化,就像輪胎破掉時氣體突然失壓,成為植物判斷「破皮」的警訊。接收到這個訊號後,植物會啟動一連串的再生程式,重新生出木栓層來封住傷口。
但這只是一個假設。植物真的會這樣「嗅」出自己破皮了嗎?為了證明這個想法,研究團隊設計了一連串巧妙而嚴謹的實驗。
從觀察到證明:植物靠氣體來感知破皮
研究人員先用阿拉伯芥的根部做實驗。他們將根部縱向切開,再用螢光標記觀察幾個與周皮形成有關的基因表現情形。結果發現:
傷口出現後 1天內,周皮標記基因(如 PER15, PBP1)明顯在傷口區域啟動。
接著在第2天,類似周皮形成層(phellogen)的細胞出現分裂現象。
第4天,已經可見具栓質的木栓細胞層。
這顯示植物確實會主動修補傷口,而且反應迅速。
但更重要的是,要如何證明這些反應只有在氣體可自由流動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呢?
為了測試「氣體逸散」是否就是啟動修補的關鍵,研究團隊做了一件簡單但極具巧思的事──在傷口上塗上凡士林或羊毛脂,物理性地封住氣體擴散。
結果如何?
傷口被封住後,周皮標記基因幾乎不表現,螢光訊號極弱。
再生的木栓層也不完整,甚至完全缺失。
即使植物受到傷害,只要氣體出不去、進不來,就不會觸發修補反應。
這就像當我們的腳踏車輪胎破了,但是因為外頭包著一層塑膠膜,讓空氣無法進出,我們就會以為輪胎還是好的。
大家可能都會覺得:啥?凡士林跟羊毛脂?太神奇了吧!
為了排除其他可能(例如乙烯的原料 ACC 本身也是訊號分子),研究團還使用了幾種基因突變株。
首先,他們使用了對乙烯不敏感的乙烯訊息傳導突變株(ein2-1, etr1-3)。因為這些突變株無法感應到乙烯,所以它們的修補反應應該很活躍。結果發現,對這些突變株來說,當研究團隊把它們弄破皮以後,即使加入 ACC(乙烯前驅物),也無法抑制修補反應,表示乙烯訊號是必要的。而且,他們還觀察到出現過度修補的狀況!
其次,他們找了低氧訊號突變株(ate1 ate2, prt6)。這些突變株的缺氧訊號一直處於活化狀態。結果,當研究團隊把這些突變株弄破皮時,因為它們沒有辦法感知氧氣的變化,所以即使氧氣進入,這些突變株也無法啟動正常的木栓層再生,表示缺氧訊號的下降也很重要。
然後,當研究團隊給這些低氧信號突變株加入ACC時,他們發現這樣可以完全阻斷了周皮再生!這證明了「乙烯外洩」與「氧氣進入」這兩個訊號需要同時感知,修補機制才會啟動。
另外,他們也用氣體層析儀量測,證實傷口處乙烯濃度的確下降,氧氣濃度升高,這些變化與基因表現的時間點吻合。
有趣的是,這套機制不只存在於根。研究團隊發現,阿拉伯芥的花莖雖然沒有周皮,也還是會在受傷後生成類似木栓層的結構。而且,這個過程也同樣受到氣體擴散影響。當研究團隊把傷口封住,修補反應就無法啟動;而且,傷口乙烯濃度改變的時間與再生反應一致;進一步的測試發現,雖然花莖不依賴低氧訊號,卻仍受乙烯影響,顯示不同器官可能採用變形版本的同一策略。
這讓人懷疑,植物是否普遍利用「氣體的流通變化」作為一種監測機制,來判斷自己是否破皮了?
這篇研究改寫了我們對植物傷口修復的理解──植物不靠神經,也不靠傷害感測器(例如感知被蟲咬的機制),而是透過氣體的逸散與擴散,來感知自己是否「氣密破損」了。
乙烯與氧氣,在這裡不只是代謝或激素分子,更像是植物的「壓力偵測器」與「氣味報警器」。這是一種簡單卻高效的策略,既不需專一受器定位,也能快速反應外部變化。
下一次當你看到蘋果結痂、樹幹裂痕、或根部癒合,或許你會想起這個輪胎的比喻:植物正靠著洩出的氣味,在黑暗中默默修補自己。
最後,我忍不住想到:在歐茲的故事裡,有一群氣球人...

圖片作者:ChatGPT
參考文獻:
Iida, H., Abreu, I., López Ortiz, J. et al. Plants monitor the integrity of their barrier by sensing gas diffusion. Nature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