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我晃進一間讓人靜下來的特殊空間,抽籤抽到一段話:
年年不忘春耕,自然能夠秋收。
時時不離助人,自然能得人助。
這句話像一記微光,打在我內心某個曾經相信的角落。
只是,我忽然意識到── 我,好像已經很久沒這樣想了。
曾經,我努力灌溉每一塊別人的土地,想成全、想溫暖、想讓事情更好,
但等到自己枯竭了,才驚覺:根本沒人記得你也需要被灌溉。 後來我才明白,真正的改變,不是從犧牲自己開始, 而是從好好照顧自己開始,讓自己變好,才有力量讓世界一點一滴變好。

據研究,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正在消退
根據 Pew Research,有 71% 的人 認為近二十年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變低,另有 64% 的人表示政府信任下降亦會影響大家互相信任。心理學研究指出,壓力或恐懼時,我們傾向『退縮社交』、與人疏離。
而心理學期刊也指出,當人們經歷一次以上「被背叛的協助經驗」時,他們對他人慷慨行為的預期會急遽下降,並傾向於封閉自己。
或許我也是那 64% 的其中之一。
曾經,我也春耕、也助人,卻一次次在現實中收成失落,最後乾脆築起防線。不是不想幫,只是不敢了。
⚠️「你的善良,有時其實在傷害別人」
這句話聽起來很違和對吧?但它卻是真實存在的心理現象。
當我們在不顧對方準備好的情況下給予幫助、給出建議、付出過多時, 也許只是讓對方感受到壓力、虧欠、或甚至「被拯救」的羞辱感。
- 有些人,還沒準備好被你幫助。
- 有些人,會因為你的熱心而感到窒息。
- 有些人,只是需要一點空間,而非一份熱情。

🪞 我們都在學著,用對的方式去好好地「善良」
那句抽到的話仍然很美,也可能仍然是真理,
但如今的我,懂得更多的是:
「春耕」要在對的土壤裡,
「助人」要在對方願意的時候。
善良不是廉價的施捨,也不是討好的工具,
真正成熟的善良,是溫柔而有界線的,是先看見自己、也尊重對方的。
📌 想問問你/妳:
是否也曾在某段人生中,不小心「用力過猛」的好心幫助別人?
結果,卻成了雙方的壓力來源? 歡迎留言,讓我們一起練習在善良裡,留下一點空間與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