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目前已在obsidian 筆記軟體中,執行了半年,我發現自己的卡片系統最欠缺的是執行並產出高品質的永久卡片,所以我為自己設計了任務卡片的模組,以下會跟大家分享目前我的簡單架構,以及2025-6月在這個系統中,我做的3個調整以及遇到的2個問題是甚麼吧!
- 以下是本篇的大鋼
part 1 : 簡單介紹目前的任務卡片架構
part2 : 3個本月調整事件
part3 : 2個值得反思的問題
就直接開始吧~
首先,part 1 : 簡單介紹目前的任務卡片架構
> 我的任務卡片中會分成5個區塊,目標是透過解決任務的問題,來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角色
- 這五個區塊分別有“標題”,“關鍵3問”,“下一步行動”,“資料收集”,“下一步連結‘’,而各個區塊的重點如下 :
- 標題 : 具體要交付的成果
- 關鍵3問 : 認為能夠達到成果(標題),需要知道的問題
- 下一步行動 : 依據( 2.關鍵3問)中得問題,寫出對應該執行的代辦,分成立即與測試兩部分
- 資料收集 : 依據(3.下一步行動)執行有果且學到的重要觀念,去做記錄,最後以永久卡片保存
- 下一步連結: 完成或拆解任務,跟此頁任務卡片有關的其他張卡片做連結動作
- 所以我的卡各個區塊是相互有關聯的,寫出有品質的卡片,取決於一眼就懂的成果描述,因為後續的區塊都會受影響。
------
> 對我來說,一張任務卡片最低價值就是輸出成一篇長文
- 當初自己預設完成一項任務,就希望能用任務卡片的架構當作一份報告輸出。
- 具體來說,我會把卡片的“標題”,“關鍵3問”,“資料收集區已編號的永久卡片”,“下一步的連結”這四區塊,拿來組成一份文章,以下是我的操作步驟 :
- 我會先,把“標題”,“關鍵3提問”資訊組合成 「文章的前言」
- 接著,從“資料收集區已編號的永久卡片”,把永久卡片的標題寫成「文章的3個內容」
- 接著自己寫總結
- 最後,從“下一步的連結”提取「call to action」的內容,可能從下一個任務的標題或是卡片的內容去擷取
- 這樣能具體看到自己所寫得卡片能馬上被使用上的成就感,而不存放在倉庫生灰塵的沮喪。
------
> 任務卡片每個區塊都有的關聯,是考慮到後續作有意義的復盤與調整
- 我認為藉由每區塊前後建立關係,可以在復盤時,讓自己了解到任務執行卡關的位置
- 所以說當我遇到問題,會優先確認卡片的標題與關鍵的提問內容,因為不重要的問題是無法帶你達到成果的
- 接著,確認下一步行動真的是在解決關鍵問題嗎?因為行動很常在執行時成了雜事代辦,認為每件事情都應該來做一點
- 所以這也是藉由問題與行動來提高永久卡片的品質的關鍵,未來我在復盤上仍持續關注著
接著是,3個本月調整事件 :
> 2個實作任務卡片標題改善的案例分享
【案例1】
- 原標題 : TASK@丟掉房間的物品,幫助未來更認識自己物質上所必要所需
- 修改後: TASK@一年內,房間裡會使用到的物品清單
我認為原標題比較像描述執行任務過程中的行動的過程而不是成果,所以把代辦誤以為成果去描述
【案例2】
- 原標題 : task@ 採用冰磚當作天然計時器,穩定達成每周日上午10點準時做1小時的周覆盤行動
- 修改後 : 穩定達成每周日上午10點準時做1小時的周覆盤行動
這個標題是一個習慣的建立,而因描述不同,導致在執行代辦關注的事情也不同,起初我會特別關注自己使用冰磚的融化的速度在紀錄,而修正後意識到,只要能幫助維持這個習慣的項目都該被關注
所以在任務標題的建立上,我常把代辦的描述當作成果,而標題的差異進而影響的實際關注的焦點所在
------
> 在資料收集區塊,寫出標題不明確的永久卡片的調整
- 這是我在實作任務時產出的圍棋永久卡片,我發現標題完全看不出3張的差異為何,如下圖:

調整前的描述
- 後續我把每張卡片帶來的好處加入進去感覺更好了,如下圖:

調整後的描述
- 然後這樣不明確的標題會影響輸出文章的過程,在寫內容大綱時需要重新來過,這樣增加了阻力,所以這樣的調整對我來說很重要。
------
> 任務卡片模板中,調整下一步的行動與蒐集資料的區塊
原本的模板架構為 :
- 提問
- 靈感資料收集
- 下一步行動
- 下一步連結
- 我把架構中的2與3互相交換,實作發現靈感收集會有一堆內容,導致我在覆盤追蹤下一步行動時,都要把整個畫面往下滑才能看到,尤其是使用手機觀看時。
- 另一個原因是,一旦打開任務卡片,沒看到下一步的行動,很常讓自己失焦,一直瞎忙,累積一堆不必要的想法
所以一頁卡片資訊量過多時,我認為要把最重要的事情擺在一眼能達到的位置。
最後是,2個值得反思的問題
> 任務卡片中,把蒐集資料轉化成永久卡片的時間過長
- 我這次跟大家分享的本篇文章,也是當作一個任務,過程也是行動到最後,才開始寫永久卡片並做編碼,過去一些重要的想法也沒有確實記下。
- 所以我預計採mvp的靈感,最小產品即是一張永久卡片概念去調整整個執行的過程
我預計會這樣做 :
當我在任務中執行一項代辦結束後,
先,反思自己正在解決關鍵問題是甚麼,
接著,回答關鍵答案,
所以對應的問題可以當做卡片的參考來源,而代辦可以精簡成卡片的標題,而關鍵問題的答案可以當作卡片的案例。
------
> 寫完一張任務卡片後,我還是對自己的定位感到迷茫,我認為可能的原因
- 完成一張任務卡片確實給我一些成就感,我覺得在意的問題有持續被解決。
- 但我會有種,解決了這問題,未來有什麼幫助的困惑感覺。
- 我認為問題出在,對於‘’角色需要整合哪些關鍵決策的問題,還沒有明確的藍圖。
- 這樣的感受很像我累積了多張永久卡片也做了編號,但不知未來如何去使用。
這兩個感受都指向,我需要類似卡片筆記概念中moc主題的管理
所以 7 月我計劃回顧卡片筆記術,並閱讀與 MOC 相關的內容。
整體來說,我這個月調整了:
- 任務卡片的標題寫法
- 永久卡片的標題寫法
- 模板中,下一步行動與資料收集區塊的順序移動
有遇到 :
- 完成任務的迷茫下一步的方向
- 從執行到產生永久卡片的時間過長
Hi,初學卡片筆記的“卡友”,若你對於我目前在obsidian筆記軟體中,怎麼運行感興趣的話,你參考以下這篇文章,讓我一起打造改善自己的人生系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