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基督教詩歌之中,《He Is》(他是)這首聖詩以其獨特的創作結構與神學深度,展現出別樹一幟的藝術與靈性價值。該曲由當代基督教音樂二人組Aaron Jeoffrey所演唱,自1990年代推出以來,持續在英語教會中受到肯定,尤其在教育與敬拜場域中廣泛應用。本文將從其創作特色、全球評價與演唱版本三方面進行簡要評析。 以六十六卷聖經為骨幹的讚美詩 《He Is》最大的創新,在於其整首歌的歌詞結構完全依據聖經66卷書逐一排列,逐卷提煉出神的屬性與作為,賦予每卷書一句充滿神學意涵的描述。例如,創世記中的神是「創造者」,出埃及記中是「救贖者」,詩篇中是「牧者」,在啟示錄中則是「再來的王」。這種縱貫聖經的設計,兼具敘事與神學意涵,不僅提升敬拜的張力,也強化了聖經的整體性認識。 此外,此曲在音樂呈現上,以簡潔動聽的旋律輔以朗誦式的語調,使歌詞的重點清晰易記。這種結構使得《He Is》不僅是敬拜之歌,也可作為主日學教材或靈修引導,幫助信徒從宏觀視角理解神在歷史與啟示中的多樣作為。 兼具靈性深度與教育價值的讚歌 雖然《He Is》未若《Amazing Grace》或《In Christ Alone》般風靡全球,但在福音派教會、特別是北美地區,仍具有相當的影響力。許多信徒在網路上回應此歌為其帶來對聖經的新視野與靈性啟發,並讚賞其在簡潔中體現出神學深意。 值得注意的是,該曲雖尚未普遍翻譯為其他語言版本,但由於其結構清晰、主題普世,極具翻譯與文化適應的潛力。若由華人教會如讚美之泉、以琳團契等進行改編,將有助於其在亞洲及其他語言區域的推廣與應用。 原創最為流傳,合唱潛力尚待開發 目前最為人所知的版本為Aaron Jeoffrey於1995年錄製之原創版,該版本收錄於專輯《He Is》,YouTube上所見之影片(連結:https://youtu.be/C7Btc3g0UaU)即為此演唱。此版本的演繹平實、語調莊重,特別適合用於崇拜或默想之時,亦常被用作教學素材。 另方面,由於其歌詞層次分明、旋律穩定,亦極具合唱或團體演出潛力。美國部分教會合唱團已曾加以改編,在禮拜中使用,不僅增強群體敬拜的凝聚力,也讓不同年齡層的會眾共同參與神的話語頌讚。然而,目前仍少見知名藝人或大型敬拜團隊(如Hillsong、Bethel)對此曲進行翻唱與改編,反映出其相對傳統風格與現代敬拜音樂潮流之間的風格落差。 期待被更多世代重拾的敬拜資產 《He Is》以聖經為骨架、以敬拜為血肉,展現出詩歌創作在神學、藝術與靈性之間的完美結合。其創新性不在旋律的炫麗,而在對神話語的忠實承載與詮釋,讓人一曲聽畢,心靈被神的全能、慈愛與同在深深觸動。雖目前影響仍以英語信徒為主,但其內在的屬靈價值與普世潛力,實值得更多教會與信徒認識、學習與傳唱。 若華人教會能將此曲翻譯並植入本地敬拜語境,不啻為一種跨文化的聖經教育與屬靈更新之道。願這首《He Is》,能成為更多人心靈中讚美神的橋樑,在音樂中重拾對話語的敬畏與對真理的熱愛。
■其他演唱版本■
He Ishttps://youtu.be/w_RWL_UJXmM?si=DqbFa7kSQ58So7p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