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進耶路撒冷後,面對宗教領袖的挑戰與詰問,在聖殿中教訓人,揭示神國的權柄、對真理的堅守與對虛假信仰的指責。本章記錄數次激烈交鋒,耶穌不僅揭露對方的詭計,也藉此教導門徒如何站立在神的真理中,分辨權柄、回應世界與警醒自己。 一、權柄的問題:誰給你這權柄?(路20:1–8) 祭司長、文士和長老質問耶穌:「你憑什麼權柄做這些事?」(20:2)耶穌反問他們:「約翰的洗禮是從天上來的,是從人間來的呢?」(20:4) 他們不敢回答,因為怕民眾,也怕自己被揭穿(20:5–7)。耶穌沒有直接回答,卻以反問揭露他們內心的虛偽與政治權謀,表明真正的權柄來自神,而非制度與人意。 屬靈反思:在事奉與真理的問題上,我們是否只考慮人的眼光與利益?是否敢承認神在某人身上的作為,即使那人不合己意?真正的屬靈權柄,是來自順服與神的認可。 二、惡農夫的比喻:拒絕神的僕人與子(路20:9–18) 耶穌講比喻:一個家主栽了一個葡萄園,差僕人去收果子,卻被佃戶打傷、羞辱,最後連兒子也被殺(20:10–15)。這比喻明顯針對以色列宗教領袖歷代逼害先知、最後將要殺害神兒子的事。 耶穌引用詩篇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20:17)表明祂雖被棄絕,卻是神所立的根基。拒絕祂的人,終將在審判中傾倒(20:18)。 屬靈反思:我們是否也常抗拒神透過人或處境向我們說話?我們是否真正以基督為信仰根基,還是只擇自己所喜歡的?主是房角石,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 三、納稅與忠誠的問題(路20:19–26) 為要陷害耶穌,有人問:「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20:22)這是一個設計陷阱的問題──若說可以,就顯得背叛猶太人;若說不可,就可控告祂叛亂。 耶穌看透人心,要求他們拿出銀錢,反問:「這像和這號是誰的?」回答說是該撒的,祂說:「這樣,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20:25) 耶穌指出兩個原則:信徒要在地上的責任中守法,但更重要的是,在生命主權上當全然歸屬神。 屬靈反思:我們是否將「神的物」獻給了神──包括我們的時間、才幹、敬拜與忠誠?我們是否也在社會中盡本分、尊重制度,卻不失對神國的忠心? 四、復活的辯論:神是活人的神(路20:27–40) 撒都該人否認復活,藉摩西的律例設下難題,問若七兄弟先後娶同一女子為妻,復活時誰是她的丈夫(20:28–33)? 耶穌回答指出:復活後的生命與今世不同,是「像天使一樣」(20:36),不再有婚姻關係。並進一步以摩西書中的經文證明復活:「神稱祂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祂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20:37–38) 屬靈反思:我們是否真相信將來的復活與永生?我們是否活在對永恆的盼望中?神的應許超越今世,我們對神的信心也必須超越眼前。 五、彌賽亞的身分與假冒為善的警告(路20:41–47) 耶穌反問眾人:「人怎麼說基督是大衛的子孫?」並引用詩篇指出:「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20:42–43)說明基督雖為大衛後裔,卻是超越大衛、與神同尊的主。 接著,耶穌嚴厲指出文士的假冒為善:「他們好穿長衣遊行……又吞吃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罰。」(20:46–47) 屬靈反思:我們如何認識耶穌的身分?祂不只是道德榜樣,更是萬主之主。另一方面,我們是否也在無形中活在信仰的表演中,而非真誠敬畏中? 面對詰問,站穩真理 第二十章展示了信仰的真實與張力: -面對權柄的挑戰,我們是否有來自神的確據? -面對人心的詭詐,我們是否持守主的原則? -面對永恆的問題,我們是否有屬靈的眼光? -面對屬靈的虛假,我們是否敢於自省悔改? 耶穌在這章不是單純回應難題,而是以真理擊破虛假。祂指出,信仰不是一套言語與制度,而是對神的敬畏、對主的認識與對心靈誠實的堅持。 願我們在這混亂多聲的世代中,定睛於基督──這房角的頭石,忠心事奉、不為人討好,只求在神面前站立得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