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第十八章記錄摩西的岳父葉忒羅來訪,以外邦祭司的身分見證神的作為,並為摩西的治理事工提出重要建議。這一章不同於前章爭戰與神蹟,聚焦在治理與屬靈領導的智慧安排,顯出神的工作涵蓋信仰、家庭與社會秩序。本文從三個層面探討其屬靈意義。
一、見證神作為,引人歸榮耀(出18:1–12) 經文開頭指出:「摩西的岳父、米甸祭司葉忒羅,聽見神為摩西和祂民以色列所行的一切事,就是耶和華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出18:1)他帶著摩西的妻兒前來探望,並親耳聽見摩西述說神的大能與信實(出18:8)。 葉忒羅聽見這些事,「就因耶和華向以色列所施的一切恩惠,和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甚歡喜。」(出18:9)他更進一步說:「現在我知道,耶和華比萬神都大。」(出18:11)這是一位外邦人對神的真實歸榮耀,是信仰見證帶出果效的典範。 這段提醒信徒:我們的生命與事奉不應只是內部敬虔,更要外顯神的作為,使旁觀者、甚至非信者能因此認識神。當我們誠實述說神的作為、忠心見證祂的恩典,神自己會使人心向祂轉向。 葉忒羅隨後向神獻祭,亞倫與長老也與他一同吃喝(出18:12),顯示信仰與家庭、人際、社群之間的連結得以恢復與擴展。神的作為原不受民族、身分或背景所限,祂樂意向願意尋求祂的人顯明。
二、事奉的壓力與人的限制(出18:13–18) 翌日葉忒羅看見摩西從早到晚獨自審判百姓,便問他為何如此勞累。摩西回答:「百姓到我這裡來求問神……我就判斷他們的案件。」(出18:15–16) 葉忒羅直接指出問題:「你這樣做不好……你獨自一人辦理,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出18:17–18)這是一個外人卻極有洞察的觀察。他看見摩西熱心事奉,卻落入超負荷、效率低、難以長久的窘境。 這提醒我們:即便事奉是出於對神的忠誠,若無正確安排與團隊分擔,也會成為重擔。領袖若不知授權,不但身心疲乏,還可能延誤百姓的需要與成長的機會。 摩西不是不敬虔,而是未學習以智慧組織事工。事奉中若忽略了人的限制,就容易使熱心變為疲憊,使焦點偏離神所要的果效。三、設立制度,培育同工(出18:19–27) 葉忒羅進一步提出具體建議:摩西仍當作百姓與神之間的代表,「將案件奏告神……將律例法度教訓他們」(出18:19–20),但審判事務應選立敬畏神、有誠實、不貪財的人,分派為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來管理(出18:21–22)。 這是一套具體且實際的治理機制,不只是行政上的分工,更是屬靈領導的培訓與委任。摩西「聽從他岳父的話」,照樣行了(出18:24),這不僅顯出他的謙卑與順服,也為日後以色列建立健全治理系統奠定基礎。 這段經文帶出三項屬靈原則: 1. 領袖不是全能的,需要有合適的團隊與結構。
2. 同工要有屬靈品格:敬畏神、有誠實、不貪財。
3. 制度是神智慧的延伸,屬靈的工作不排斥有效的管理。 最後葉忒羅告別回本地(出18:27),他完成了神託付他的階段性角色——帶來祝福、勸勉與智慧。 《出埃及記》第十八章雖無神蹟異象,卻是一章極具深度的治理與信仰實踐章節。它教導我們:神的作為需要被見證、神的工作需要被組織、神的子民需要彼此分擔。 願我們在事奉與生活中,不只火熱,更有智慧;不只敬虔,更能分工;不只看見神的榮耀,也能建立神的次序。因為神樂意使用團隊完成祂的旨意,也樂意在人的有限中彰顯祂的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