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參與了學習家年會「學習家狂想曲」,現場匯聚各種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習家變異者」們,今天想分享在當天的一些筆記和反思,以及我在小羊主持的「變異:走一條人煙稀少的路」參與對談的一些思考和想法。
小羊雷蒙對談|如何打造「最有效的學習課程和環境」?
大學就是一個人生的實驗場,而非被填滿的課表。
在 AI 時代的考驗,雷蒙認為最核心的就是兩個能力:執行力和想像力。

圖片來源:學習家小羊
對我來說,執行力就是盡可能地提升效率與能力,然後有企圖心地去嘗試和探索;而想像力則是,你要有足夠的知識和膽識,去想像和創造你自己所追求的目標和理想願景。
就像是雷蒙在網路上寫了三百多篇文章,這是他的執行力;雷蒙想挑戰「線上學習新模式」,因此他在 Hahow 開了「Notion 實戰課程:打造專屬數位工作術」線上課程,然後才做了最想做的「Notion 線上訓練營」,這是他的想像力。
想像力就好像是自己腦中的藍圖以及地圖的邊界,而執行力則是帶你出發和走向遠方的交通工具。如果你沒有先「想到」,那你要怎麼「做到」?同樣地,你沒跨出第一步「嘗試」,要怎麼做出「改變」?
小朱品恩對談|Z世代的理想人才培育,該具備什麼條件?
兩位都是我很欣賞的人,印象很深的是他們提到國外教育跟台灣教育的差別。
小朱提到史丹佛的教育模式是如何破除教育的地理框架,透過線上學習的方式,混成同步(助教課)與非同步(預錄影片)課程進行多元方式的學習,並藉由 AI 讓學習個人化。品恩也分享了他在 UWC 聯合世界書院學習的過程,遇見來自不同國家、身份、背景的同儕,開拓了眼界;在課程層面,有更多元領域、難度分級的課程提供學生選擇,讓每個學生可自行分配想專注的核心課程以及相對弱勢的課程。

圖片來源:學習家小羊
「想做教育的初衷是因為看到身旁的人不快樂。」小朱分享,面對台灣工廠式的教育體制,社群媒體不斷告訴我們要做自己,但身為 Z 世代的我們,其實卻更不知道自己是誰。
「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不管你成績好,或成績不好,都不知道自己是誰。」品恩分享她來到師大後的觀察,在師培體制之下大多是以更大量的學分,和傳統填鴨的上課方式,去培育下一代我們的老師。
所以,台灣如何培育未來的老師?品恩認為透過探索、行動與反思迭代,小朱認為關鍵是「有系統讓人才有能力想像未來的問題」。現代教育一直有一個很奇怪的盲點,那就是用過去的方式教現代的學生面對未來的問題,我們應該以終為始,去回推自己的角色是什麼。當你的認知邊界很小,想像也自然會受限。
最後小羊也補充,做教育的基本三核心就是:教什麼?誰來教?怎麼教?
許澤懿哲對談|好多專案想做、新領域想學,如何兼顧「身心健康」?
其實在準備當天要分享的主題「身心健康」時我想了很久,不斷在思考在我二十二年的人生裡面有什麼身心平衡的方式和經驗,以及我希望能帶給聽者什麼樣的刺激和想法,在不同階段遇到的不同困難之中,如何去面對和調適自己?
其實我覺得說穿了這一切都是「平衡」,包含自己在不同環境的不同身份之間的平衡、獨處和社交的平衡、忙碌和休息的平衡、健康和工作之間的平衡,而我們如何調配這個平衡也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狀態。

圖片來源:學習家小羊
以下是我面對身心平衡的狀態時,幾個小小經驗跟大家分享:
- 好好生活:回歸到身為人類的基本存活需求,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運動,多曬太陽,跟身旁的人好好相處,將多餘的雜音和資訊消除,讓身體回歸最基本的需求。
- 自我對話:我會透過寫作去抒發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在過程中反思,與自己對話,很多時候透過這個過程,會意識到一些自己無法發現的問題。有時也會透過跟 ChatGPT 對話,去試著用一個相對客觀、獨立的視角審視自己,也是一個蠻有趣的方式。
- 藝術療癒:我會透過可能一般人所認為「相對藝術」的方式去進行抒發,像是文字、攝影、音樂、舞蹈、聲音等媒介,用這些媒介去記錄、創作、感知,進而排解這些情緒和感受,並達到自我療癒的效果。而我認為這些創作方式也帶我走了很遠的路,我可以透過多元媒介的創作去接觸不一樣的人群和故事,同時藉由這些創作或多或少也能影響身旁的人,進而去感動和匯聚不同的生命碰撞。
在創作的過程,並非都是想著要「抒發」,而是很純然地享受創作的當下,而這個創作的過程會帶給我很大的充電和蓄能。我發現很多人其實不習慣、不擅長也不敢用藝術療癒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很多人覺得自己不會跳舞,因此就不敢跳舞,但我覺得其實每個人都有能力進行表達和創作,就是單純地享受音樂、擺動肢體,這樣就好。
現代人太在乎別人的想法,也很容易把自我價值感建立在別人的認同之上,但相對的,當你失去別人的認同,很容易也失去自我價值感。因此,我認為需要將價值感回到自己身上,並平均分散到各個任務、目標上,並且將重心回歸到「生活」,不要過度關注那些身外的任務和目標,以致於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也透過這次準備對談的過程,讓我又一次審視自己這段時間的狀態,這些自我對話的過程也讓我發現了很多我沒想過的問題。在分享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聽者們的專注,這也讓我知道我能放心地好好分享這段時間的一些故事。
很感謝小羊和聽者們一起建立了一個友善的場域,讓這些自我揭露的故事得以好好被傾聽和理解。
結語|永遠別停止學習
活動結束後回花蓮,火車上打開筆記本,看著滿滿的隨手筆記,努力回想一天經歷的種種,試圖將這份充實完整、完好地記錄下來。

圖片來源:學習家小羊
參加完年會,有一種繼續前進的動力油然而生,心裡的那個野心也再次被充電了。我們其實都很有能力去完成一些事,只要多發揮執行力和想像力,儘管去嘗試、交流、學習就對了。
回頭看了過去跟學習家和小羊的各種回憶,從 Z 星球社群剛認識小羊,上了問題解決實戰班的第零屆以及觀點寫作力課程,參加了第二屆社會設計挑戰賽,大學後持續參加學習家的聚會,這一路走來學習家陪伴了我很多成長變異的過程,也解鎖了很多新的嘗試和學習。
感謝學習家狂想曲遇見的每個人,也謝謝小羊和學習家,學習家的變異之路,會繼續成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