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課堂與學習遷移:問題解決實戰班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決策思考力/問題解決實戰班班級合影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何謂「主動學習的課堂」?
雖然我未曾「正式」踏入體制內學校(其實我也即將正式踏入大學的體制XD),但我在國中時都有定期回去當時的學校參與某些特定課程(比較有興趣的)與段考,而這些課堂中,讓我感受到的,常常是學生的「被動」與老師的「無奈」。
在自學的過程中,我體認到了「學習」的主權應該回到自己身上,也正因為如此,我會更積極地去找尋資源、思考和規劃學習方式,以及把握每個可以實作和探索的機會,而非被動地因為「要準備考試」而學習。

現代教育的問題點:被動式課堂

我認為,這個時代,我們應該嘗試從「被動式學習」進化為「主動式學習」。
特別是在這個變化萬千的時代,知識、資訊和技術不斷地更新和替換,如果我們沒有在這個時代學會「如何快速且有效」的學習方法,如果我們沒有將「被動」的學習態度轉為「主動」的學習態度,如果我們還停留在上個世代所謂「正確」與「正常」的人生道路,那我們就很容易被這個時代所淘汰。
我們可以如何避免被淘汰?身為自學生,除了我們有的優勢(時間相對彈性、學習相較自主),我們可以做什麼?

教育的聖杯:學習遷移

在《超速學習》書中就指出,現代教育出現的一個問題:「學習遷移(學習移轉)」現象。「學習遷移」是由桑代克和伍德沃思在1901年所引進的理論,「學習遷移」發生在你於某個環境(例如課堂上)學到的某種能力,也能在另一個環境(例如真實生活中)使用它的時候。而現代教育常常使學生在學到一項能力或知識時,只能在相同的場景中應用,若轉換應用場景,學生就彷彿忘掉了這項知識一般,
我們可以如何讓「學習遷移」有效地發生呢?如何讓我們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適時應用和尋求反饋呢?
上課側
年初時我參與過小羊的「決策思考力/問題解決」實戰班,這是一門很著重在「討論」的課程,經由學員和引導師之間的對話和激盪,和每週讀本的預習與課後的反思去學習,我在這堂課中獲得好多超過自己想像的啟發,不管是在如何 #問對問題、如何解決團隊問題、如何去觀察這個世界的各種 #湧現,甚至是與課堂同學之間的交流、輸出與輸入的過程、C9跟校友專題討論都是一種學習。這堂課讓我與理想中的自己又靠近了一步。
而接下來這趟半年期的人才訓練,「老師」的身份將轉為「引導師」,由傳統「被動式」課堂轉為講求高強度交流的「主動式」課堂,課堂的學習成效將取決於學生的付出時間與精力,將學習主導權還給學生手中;同時,也能一定程度地解決「學習遷移」的問題,因為除了課前預習、課堂中的討論,還會有直接跟業界結合的「實作」,並且針對這個世界上發生的各種問題去做「問題解決」的討論,不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親身藉由引導與實作來達到「學習遷移」的效果。
而以我身為「自學生」的觀點,為什麼我認為自學生需要這樣的課程?我認為有三大理由:

1. 交流:Minerva 式的學習課堂,友善的交流環境

從被動式學習轉為主動式學習,以 Minerva 新型態實驗大學的課堂進行模式為底,顛覆傳統課堂上「單向教授」,轉為以「雙向討論」甚至「多向交流」為課程進行方式,在交流中除了能獲取知識、觀點之外,也能藉由表達、輸出自己的論點和分享知識,訓練自己整理與輸出的能力,滿足自學生的「交流」需求。

2. 實作:有效實踐「學習遷移」,並且實際討論、解決社會議題

除了課堂上的討論之外,也將會有專題實作,討論不再只是討論,而是能發起改變的一個基礎,同時實踐「學習遷移」,將所學的 #素養 實際應用,並經由反饋和學員之間的合作,以及引導師、業師的引導,切入社會議題的痛點,解決真實問題。

3. 人脈連結與業師引導:經由四個議題的四位業師,以及小羊、亦知兩位引導師,專業 Coach 手把手引導

對於自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太好的機會了。除了主動學習式課堂、學習遷移之外,還會有業界的專業業師引導、諮詢與經驗分享,最直接地跟業界接軌,最後呈現解決問題的行動成果之餘,還有媒合業界實習的機會。
作業分享:實際拆解問題
我在創辦小誌之後的這幾年裡,以自學為根,走出了自學圈,也結交了各種領悟的強者,更開啟我的眼界,從閱讀和更廣闊的世界中,嘗試去探索和強化自己的能力。如果有一套這樣的人才培育課程,當時的我一定選擇報名參加。
套一句小羊哥的名言:「這個社會,太多教育家了,但人人都可以成為學習家。」
avatar-img
11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何懿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現在正值一月初,身旁朋友都在期末的水深火熱之中,高三學生正在準備兩週之後的學測,一月象徵新的開始,以及學期的結束。對我來說,則是剛結束一段辛苦卻又充滿恩典的旅程。 一年多前,在得知我大學特殊選才落榜後,是一陣低潮。 一年之後,特殊選才放榜了,我正取了三間學校。
現在正值一月初,身旁朋友都在期末的水深火熱之中,高三學生正在準備兩週之後的學測,一月象徵新的開始,以及學期的結束。對我來說,則是剛結束一段辛苦卻又充滿恩典的旅程。 一年多前,在得知我大學特殊選才落榜後,是一陣低潮。 一年之後,特殊選才放榜了,我正取了三間學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職業講師需要不斷調整教學策略以提升學員的學習效果。本文章探討小趙轉行成為講師的過程,如何將元認知和設計思考相結合,以實現真正的行為改變。透過模擬情境、反饋機制及具挑戰性的目標設定,幫助學員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最終促進持續的成長與反思。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學習教練學如何幫助學習者在面對現代教育挑戰時,實現自主學習、提升批判性思維、區分能力、及建立情緒智商。學習者通過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不僅能夠靈活應對變化,還能有效選擇學習資源和發展自我修正能力。透過這些方法,促進終身學習的習慣,使學習成果具實際意義,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
Thumbnail
同學參加完就業服務乙級的總複習班,考完試後,及格了,我會要求他們寫一下上課前、後的差別,同時有什麼給同學的建議,以前要整理總覺得麻煩,現在把檔案丟上去,整理的內容方向有條有理…你怎麼能不善用CHATGPT呢? 以下是「上課前後的十大學習效果改善」及學員的感謝與建議:
對於正在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學術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滿挑戰。無論是選題、研究方法,還是論文撰寫,這些環節都需要指導教授的支持與領導。然而,領導並非僅僅是給予方向,它還需要靈活應變,因為每個學生的需求和性格都不盡相同。這種靈活應變的領導方式,正是「權變領導」的核心。 ▋權變的本質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Thumbnail
越來越覺得「自主學習」這個說法很奇怪。 每一種學習都是「自主」的,因為學習者如果不願意,再怎麼強迫都學習不來的。而意願絕對都是「自主」的,自己決定的。 從瑟谷模式教育,到夏山學校,到蒙特梭利,在在都顯示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跟教導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有信任關係,才有可能去聆聽對方想說什麼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今年有個偶然的機會,和其他夥伴共同開發了一套新課程:走讀南門。「走讀」兩個字代表「走出教室去學習課本上沒有教的知識」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職業講師需要不斷調整教學策略以提升學員的學習效果。本文章探討小趙轉行成為講師的過程,如何將元認知和設計思考相結合,以實現真正的行為改變。透過模擬情境、反饋機制及具挑戰性的目標設定,幫助學員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最終促進持續的成長與反思。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學習教練學如何幫助學習者在面對現代教育挑戰時,實現自主學習、提升批判性思維、區分能力、及建立情緒智商。學習者通過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不僅能夠靈活應對變化,還能有效選擇學習資源和發展自我修正能力。透過這些方法,促進終身學習的習慣,使學習成果具實際意義,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
Thumbnail
同學參加完就業服務乙級的總複習班,考完試後,及格了,我會要求他們寫一下上課前、後的差別,同時有什麼給同學的建議,以前要整理總覺得麻煩,現在把檔案丟上去,整理的內容方向有條有理…你怎麼能不善用CHATGPT呢? 以下是「上課前後的十大學習效果改善」及學員的感謝與建議:
對於正在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學術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滿挑戰。無論是選題、研究方法,還是論文撰寫,這些環節都需要指導教授的支持與領導。然而,領導並非僅僅是給予方向,它還需要靈活應變,因為每個學生的需求和性格都不盡相同。這種靈活應變的領導方式,正是「權變領導」的核心。 ▋權變的本質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Thumbnail
越來越覺得「自主學習」這個說法很奇怪。 每一種學習都是「自主」的,因為學習者如果不願意,再怎麼強迫都學習不來的。而意願絕對都是「自主」的,自己決定的。 從瑟谷模式教育,到夏山學校,到蒙特梭利,在在都顯示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跟教導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有信任關係,才有可能去聆聽對方想說什麼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今年有個偶然的機會,和其他夥伴共同開發了一套新課程:走讀南門。「走讀」兩個字代表「走出教室去學習課本上沒有教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