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開場,我決定給自己一些挑戰。
一直以來,我習慣的上課風格都偏沉穩、內斂,一方面是我喜歡帶孩子們思考與感受,另一方面是擔心班上孩子太嗨、需要額外時間做班控,但在看完寶寶老師上了許多堂課後,我才意識到是我還不習慣風格的切換,沒辦法熟練引導班級上課的情緒,所以這次的開場我想要嘗試帶著孩子們「嗨」一下。
有了前一晚安排的內容,讓我直接帶孩子們開始聊天:「你們知道今天要學的石頭,跟我小時候的屁孩時光有巨大關係嗎?」,看著孩子們興奮又好奇的眼神,我將自己兒時喜歡到處亂蓋水壩的故事當作分享,並引導到發現各個地方的石頭都長得不一樣,整個過程是有趣但有將學習內容和生活作連結的,我有感受到和孩子們的「聊天」是輕鬆且有目標的,雖然仍有些部分可以調整(結尾和前測的連結可以更順一點),但對於自己帶班風格的轉換是很棒的經驗。
下午,亮師跟孩子們討論「在學校和家裡的表現有差異」這件事,在肯定幾位孩子的改變後,提出了一個讓我省思的問題:「如果孩子把該做的事情都做完了,該唸的書都唸完了,玩一下電動難道不行嗎?」
我反思自己的成長歷程,的確難以回答這個問題,我也曾經被家裡嚴格限制玩電動的時間,只有在做完該做的事情後,才能有休閒時間,所以我會努力地完成自己的「責任」,只為了可以玩電動,現在想想當時後的確沒有理解「學習」、「進步」的本質,有時候只想應付了事。
亮師的回答則讓我有了全新的理解:「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這是你的選擇罷了」,重點不在於要孩子們安排做事和休閒的先後順序或是自制力,而是應該讓孩子們發現喜歡以及真正會讓自己進步、成長的事情,玩電動並非大罪大惡,但對孩子們來說,並不是一個有價值的選擇。
數學課開始進內容前,Tony老師先帶孩子們去檢視上次的數學總測,回顧自己哪些事情是做錯需要調整的,以及那些點是做對要維持的,幫助孩子能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調整。
Tony老師又提到在實人的數學課,沒有要你背任何公式,但是同時孩子們也能將9*9乘法表背起來,那麼「背」和「記」到底差在哪裡呢?孩子們討論時有的說是先記得還是先理解,有人說是有沒有真的記住,也有人說是有沒有真的理解其意義,Tony老師分享自己學數學時的經驗,儘管腦中有一大堆公式,但Tony老師可以重新推導、解釋每一項公式。
這給我很大的啟發,一直以來我對某些科目的學習方式大多偏向死背,除了沒有遇到好的老師之外,我也沒有找到對的學習方法,今天Tony老師分享的概念讓我對這些科目有了新的詮釋方式,如果能真的理解各個知識點的脈絡與架構,熟悉到一定程度後再用背的加快學習效率,其實不會有太多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