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上與山下,地衣真的一樣嗎?從地衣共生體的基因表現,看見真菌與藻類的互動秘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地衣是什麼?它們會「適應環境」嗎?


地衣是一種由真菌與綠藻或藍綠菌共同構成的共生體。所以,它們不是「一種」生物,而是一個「共生社區」。真菌負責提供保護、水分與礦物質;藻類則進行光合作用,提供糖類與能量。


由於地衣能生存在極端環境,例如冰原、高山、沙漠等,科學家長期以來都對它們的環境適應能力充滿好奇。那麼,在不同氣候條件下,地衣內部的基因表現會改變嗎?共生的雙方會出現功能調整嗎?


來自德國的研究團隊提出這個問題,並以義大利薩丁尼亞島的地衣為例,試圖找出答案。


研究團隊在薩丁尼亞島的 Limbara 山上選取了兩個樣區:高海拔(1250 m)的Limbara 山山頂,以及低海拔(166 m)的Ponte Diana。其中,Ponte Diana是屬於地中海型乾燥氣候,在那裡採集到的地衣是藻類 Trebouxia S19(OTU3)與真菌 U. pustulata的共生體。在Limbara 山山頂是濕冷溫帶氣候  ,在那裡採集到的地衣是藻類Trebouxia OTU2與真菌 U. pustulata的共生體。(也就是說,它們的真菌是一樣的,但是藻類是同種的不同分離株。)


每個樣本都經過實驗室馴化後,再進行 RNA 定序分析,以確認其真菌與藻類的基因表現差異。


他們發現了什麼呢?


首先,藻類共生體的差異表現基因(DEGs)高達 6640 個,佔其總基因約 38%;相對的,真菌只有 800 個 DEGs,約為 9%。


也就是說,同樣屬於 U. pustulata 的地衣,在高低海拔表現出不同的內部運作模式,而變化最劇烈的竟是藻類這一方。


接著,當然是看看有哪些基因的表現受影響。


他們發現,在高海拔與低海拔的樣本中,糖類與糖醇轉運蛋白表現出兩套明顯不同的模式。高海拔樣本中,多數的糖轉運蛋白表現量降低,顯示地衣在高海拔可能使用糖作為「抗凍劑」;而低海拔樣本中,與糖醇轉運相關的蛋白表現量提高。由於糖醇類是植物常用的抗旱分子,因此研究團隊認為,地海拔的地衣可能以糖醇來因應乾旱與高溫。


這個結果顯示出,地衣不是「一成不變」的共生體,而是一種可以根據氣候條件調整代謝的「動態互助伙伴」。


由於高低海拔的光照狀況也會有不同,因此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黑暗→短暫光照(20 分鐘)」的實驗,來看看兩種地衣的反應。結果發現,真菌在高低海拔皆對光刺激有些反應;相對的,藻類只有低海拔分離株 S19 有顯著反應,高海拔 OTU2 幾乎無反應。


這顯示低海拔的共生體在光感知與早期光反應上更敏感,可能與較高的光照強度或乾旱壓力有關。


不過,雖然藻類共生體的差異表現基因(DEGs)高達 6640 個,佔其總基因約 38%,但是仔細想想,這些差異,其實並不令人意外。


為什麼?因為它們本來就不一樣。高、低海拔地衣的藻類分別屬於 Trebouxia 的兩個分離株(OTU2 與 S19),這本身就能解釋大量基因表現的不同。


它們的不同,有可能就像A菜與生菜,雖然都是 Lactuca sativa,但因為品系不同,其表現型與基因表現也大不相同。


所以,雖然乍看之下,幾千個差異表現基因似乎是「重大發現」,但其實,這些差異可能早就「寫死」在不同藻類分離株的基因裡了。


因此,我們不能一廂情願地把這些差異都解釋為「氣候誘導的可塑性反應」。


或許,真菌才是應該關注的關鍵?


為什麼呢?因為相較於藻類,這兩組樣本的真菌都是同一物種 Umbilicaria pustulata。這意味著,唯一相同的成員——真菌,才是我們能觀察「氣候如何影響同一物種」的對象。


而這個真菌,確實在兩個氣候條件下展現出不同的基因表現模式,特別是在:

  • 晝夜節律相關基因(如 frq, wc-1, wc-2
  • 溫度感知基因
  • 糖類轉運蛋白


這些基因在高海拔樣本中大多數表現量都下降,顯示可能存在某種「冷氣候型的適應策略」。


不過,真菌基因表現的變化,還是有可能是因為遇到不同的藻類!


畢竟,真菌面對的藻類在高低海拔是不同的分離株;而真菌與藻類的共生關係本身就會彼此調控彼此的代謝。

 

因此,我們無法排除:真菌之所以表現不同,是因為「它的室友變了」。


這種「共生引發的內部變因」,就像人會因為室友不同而展現不同生活習慣一樣,無法單純歸因於「外部氣候環境」。


這個研究讓我們看到,如果從真菌的角度來看,他們發現即使在同一地衣物種內部,真菌與藻類在不同氣候條件下展現出顯著差異的基因表現。這是重要的資料,也證實了共生體在基因調控上的可塑性與區域適應性。


但同時,它也提醒我們:


若無法分離基因型與環境的影響,研究結果的解釋必須謹慎;

共生體研究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潛在的變因;

真菌與藻類的交互作用,比我們想像的更深、更難解構。


若要真正理解地衣如何適應氣候變遷,我們不只要研究基因,更要設計能分離共生因子與環境因子的實驗架構。


參考文獻:


Valim, H. F., Otte, J., & Schmitt, I. (2025). Fungal and algal lichen symbionts show different transcriptional expression patterns in two climate zone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92:20242962. https://doi.org/10.1098/rspb.2024.296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71會員
907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7/07
在植生課本裡提到,早期認為,氣孔開啟是因為保衛細胞接受光照,啟動光合作用產生澱粉變成糖,於是溶質濃度上升,氣孔開啟。 這就是「澱粉—糖假說」,但是因為後來發現有些植物的保衛細胞根本沒有葉綠體,所以這個假說就被推翻了。 但是,沒有葉綠體的保衛細胞如何感光呢?這些植物又是哪些?
Thumbnail
2025/07/07
在植生課本裡提到,早期認為,氣孔開啟是因為保衛細胞接受光照,啟動光合作用產生澱粉變成糖,於是溶質濃度上升,氣孔開啟。 這就是「澱粉—糖假說」,但是因為後來發現有些植物的保衛細胞根本沒有葉綠體,所以這個假說就被推翻了。 但是,沒有葉綠體的保衛細胞如何感光呢?這些植物又是哪些?
Thumbnail
2025/07/06
在 1960 年代以前,科學界普遍相信:「光線刺激能促進生長與發育」,這個觀念根植於大量動物實驗中。 依照這個邏輯,人類若失去視覺,理應會發育較晚。 然而,在1964 年,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
Thumbnail
2025/07/06
在 1960 年代以前,科學界普遍相信:「光線刺激能促進生長與發育」,這個觀念根植於大量動物實驗中。 依照這個邏輯,人類若失去視覺,理應會發育較晚。 然而,在1964 年,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
Thumbnail
2025/07/05
萵苣可以助眠? 這是我看到論文時,第一個產生的疑問。 畢竟,俗稱「美生菜」的萵苣,總是在沙拉中扮演著「充場面」的角色,所沒想過還會有藥效呢! 來看看吧!
Thumbnail
2025/07/05
萵苣可以助眠? 這是我看到論文時,第一個產生的疑問。 畢竟,俗稱「美生菜」的萵苣,總是在沙拉中扮演著「充場面」的角色,所沒想過還會有藥效呢! 來看看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河域生態系是一個複雜且動態的系統,涵括海、陸、空的特質,造就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多種生態功能。瞭解和保護河域生態系有助於促進永續發展並確保水資源的品質和供應。河域生態系的特色和生態環境,包括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有機物和無機物的交換作用、水文動力學、河岸帶和洪泛區等。
Thumbnail
河域生態系是一個複雜且動態的系統,涵括海、陸、空的特質,造就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多種生態功能。瞭解和保護河域生態系有助於促進永續發展並確保水資源的品質和供應。河域生態系的特色和生態環境,包括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有機物和無機物的交換作用、水文動力學、河岸帶和洪泛區等。
Thumbnail
在蓮華池的這幾天,每夜都是難以入眠啊!冰冷的木地板睡到我的脖子感覺像落枕般,不過山上徐風的涼爽也讓我感覺像是度假一樣,沒有城市的喧囂。 最重要的是應該把「乖乖」帶上山
Thumbnail
在蓮華池的這幾天,每夜都是難以入眠啊!冰冷的木地板睡到我的脖子感覺像落枕般,不過山上徐風的涼爽也讓我感覺像是度假一樣,沒有城市的喧囂。 最重要的是應該把「乖乖」帶上山
Thumbnail
關於蚊子 蚊子生命週期包括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牠們繁殖通常與水源有關,因為幼蟲需要在水中生長和發育。蚊子在繁殖過程中會選擇適合生命週期的水體,如湖泊、池塘、河流、水坑等。
Thumbnail
關於蚊子 蚊子生命週期包括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牠們繁殖通常與水源有關,因為幼蟲需要在水中生長和發育。蚊子在繁殖過程中會選擇適合生命週期的水體,如湖泊、池塘、河流、水坑等。
Thumbnail
馴化會使作物發生所謂的「馴化症候群」:可食的部分變得更大更美味、更方便採集等等。但是最近的研究也發現,由於育種改變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所以也反過來對植物周圍的環境產生了影響。 最近的研究發現,馴化水稻與野生種水稻對共生菌根菌的互動大不相同喔!
Thumbnail
馴化會使作物發生所謂的「馴化症候群」:可食的部分變得更大更美味、更方便採集等等。但是最近的研究也發現,由於育種改變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所以也反過來對植物周圍的環境產生了影響。 最近的研究發現,馴化水稻與野生種水稻對共生菌根菌的互動大不相同喔!
Thumbnail
在陰雨的天氣中,學員們走進森林,進行自然觀察。文章描述了對自然生態和野生動植物的觀察和體驗。文章中還談到了人們對於野生動植物的觀察和互動所引起的情感波動。
Thumbnail
在陰雨的天氣中,學員們走進森林,進行自然觀察。文章描述了對自然生態和野生動植物的觀察和體驗。文章中還談到了人們對於野生動植物的觀察和互動所引起的情感波動。
Thumbnail
▪︎咒語描述: 創建一個孢子風格的圖像,具有超現實的景觀,具有各種蘑菇狀結構和在莖上有眼睛的建築物。 背景應該是夜空、可見的月亮和植物。 景觀應包括流動的形狀和鮮豔的色彩,並帶有幻想元素,例如漂浮的島嶼和融合了有機外星特徵的生物。 ▪︎工具:Copilot
Thumbnail
▪︎咒語描述: 創建一個孢子風格的圖像,具有超現實的景觀,具有各種蘑菇狀結構和在莖上有眼睛的建築物。 背景應該是夜空、可見的月亮和植物。 景觀應包括流動的形狀和鮮豔的色彩,並帶有幻想元素,例如漂浮的島嶼和融合了有機外星特徵的生物。 ▪︎工具:Copilot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