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是我身為女性視角的個人觀點。
在討論這個題目前,我的論點是以人都是自利者,選擇任何行為,或是選利益最大化,或是兩權相害取其輕。
為何以前的女人拼命生孩子?
直接破題吧!以前的女人願意生孩子,不僅因為在農業時代,孩子視為生產力,是父母或家族的正資產。對於舊時代,社會認定女人對家族最大的貢獻,就是要生下能繼承家業的兒子,生愈多兒子,代表女人的社會地位愈來愈穩,也意味著女人的後半生愈有保障。
現在的女人不願意生孩子了
農業時代的孩子能聽懂長輩的話,就可以下田幫忙家計了,即使到了工業時代,立法未完善,童工是常見的。
更別說舊時代,還有人口販賣,窮人的孩子常是父母的出售品。
簡單來說,以前的孩子是正資產,父母拼命生孩子,無論是快速獲得勞動力,或是換成金錢,對父母都是經濟效益的事。
然而,現代社會對於兒童福利和保護都有完善的立法,針對童工也有年齡限制,再加上社會轉型為商業社會,對於受僱者也有較高學歷要求。
以上大環境變遷,都讓生孩子從正資產變成負資產。
此外,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低度勞力高腦力的工作也漸漸讓男女工作平等是可以實現的。(許多研究都證實,男女腦力智商是相等的)
同時,都市化的演進,群眾意識也逐漸從以家族為主,轉為以個人為主,人的社會地位不完全是以出身為主要依據,更是以自身的職業、薪水、可支配現金等作為身分的階層劃分。
還有,即使社會變革別於以往,但生育成本(舉凡懷孕、養育而造成工作的停滯或減少付出)仍由女性付出絕大部分負擔。
追求兒童福利及兒童未來發展的育兒成本不斷增加,而女性往往因為育兒而導致職涯的停滯或發展延遲,導致經濟收入成長有限。
育兒無法像舊時代是給女人保障未來的象徵,反而成為女人生涯的絆腳石,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Claudia Goldin《事業與家庭》關於「女性勞動市場」研究表示,男女薪資拉開差距主要原因是全世界女人普遍面臨因生育而降低勞動參與及勞動收入。
以前的女人不視為經濟社會的直接勞動力,她們必需透過生孩子以換取在夫家的生活保障,而且舊時代生孩子的育兒成本相較少,或是孩子可快速成為勞動力或換成金錢,生孩子是利大於弊。
現在的女人主要是以自己工作薪資來換取生活保障,不需要靠著生孩子來證明自己的生存價值或謀得養老保障,再加上現代養育孩子成本極高,同時也會耽誤到自己的職涯發展,生孩子成為弊大於利的事。
人的選擇,多是以自利為考量,當孩子對於女人不再是保障和底氣,而是負擔與拖累,就別再責怪現代女人為什麼都不願意生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