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稀缺思維
稀缺思維指的是,當人們面臨資源稀缺時,注意力會高度集中於眼前的困境,而忽略了其他更廣闊的視野和長遠的考量。
典型的稀缺思維會有「隧道性」,就像走進隧道,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小段路,而忽略了隧道外的世界。 這種效應會導致人們做出次優的決策,錯失改善困境的機會,甚至陷入惡性循環。

🌟 稀缺思維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
人的一生會面臨許多取捨的難題,而我們面對選擇擁有多少的資源,會極大的影響我們的判斷。以一位大學聯考失利的高中生為例,當他思考是否應該重考時,腦中想的可能不只是升學問題,連帶會想到其他跟經濟有關的問題,例如:「高額的補習費用」、「重考的一年無法打工所造成的機會成本」、「延遲一年進入職場造成的損失」、「重考為父母帶來的心理及財務壓力」等。
若出身於經濟狀況不好的家庭,這些問題無疑是會成為優先考量的重點,高中生也許會想:「重考不一定能成功,萬一失敗了,這一年不就白費了......」從而傾向選擇風險較低的選項。
相對的,若是出身於經濟狀況較佳的家庭,則能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待重考這件事,高中生也許會想:「重考失敗也沒關係,倘若成功考上了理想的科系,改變的是至少三十年以上的人生軌跡。」
🌟 我如何翻轉稀缺思維
我能體會稀缺思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麽大,因為我自己就是在彰化的農村長大,小時候一家五口住在兩房兩廳的平房裡,侷促的家庭空間迫使父母一直很想要換房,從小耳提面命大家必須要一起存錢、一起省錢!因此省錢的觀念影響到我買東西的習慣,從小到大購物習慣優先考慮物品的價格是多少,我的預算要抓多少,最後總是因為價格考量買下自己不是那麼喜歡的東西。
一直到出社會,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感覺完成了人生的一大目標之後,我才漸漸的鬆了一口氣,也才開始重新思考,賺錢的意義不應該只是為了買房,也應該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生活,讓自己有更多選擇的自由。
舉例來說,以前我會覺得出國是一件很浪費的錢,不僅要跟公司請假,還要花機票錢、住宿費。但是現在的我進入了人生下一階段,不再只是傻傻的糾結價格,而是開始重視「自己喜歡什麼」、「什麼能幫助我得到健康及快樂」、「什麼才是對我和我在乎的人最有意義」。

🌟 稀缺思維也會影響時間觀念
稀缺思維不只會影響金錢的使用,也會影響我們對於「時間」的態度。當一個人的時間很少,他就會傾向去做一些方便、省時的事情,但這些選項常常只是短期的解法,反而會犧牲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現代人經常面對時間稀缺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經常停下腳步,重新規劃哪些事情是對我們真正重要的事情,比如排除不必要的聚會,該下班就要準時下班,才能將時間還給自己以及身邊的家人朋友。
在猶太教和部分基督教的教義中,「安息日」被視為一週中最重要的時間,用於休息和敬拜。安息日的好處,主要體現在身心靈的平衡和與神連結上。 對個人而言,安息日提供了休息和恢復的機會,有益於身心健康,也能促進家庭和諧。
我們亦可以參考安息日的作法,先每週選定一段時間,什麼工作都不排,以確保我們每週都能有一段時間可以專注休息、調整自身的能量。因為適度的休息有助於增進平時工作效率、激發創造力,也讓自己拿回生活的自主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