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月,隨著輝達股價一路狂奔,再創歷史新高,輝達的市值也超過4兆美元,成為美股目前的金雞母。除了輝達以外,許多AI相關的概念股也重新回到成長的動能。
其中,AI相關的測試設備隨著AI的產出增加,各家測試廠商必須因應客戶提升機台的數量跟規格,也造就了測試設備的蓬勃。日本廠商Advantest,就是市場上極具主導性的一家廠商。
那麼,AI測試設備還會有成長的動能嗎?相關的產業鏈是否受惠?台廠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公司?我認為,Advantest目前在市場的主導性幾乎跟半導體設備的ASML一樣,對手幾乎無法抗衡。隨著AI相關的記憶體需求增加,對於記憶體測試的機台,也會為Advantest帶來另一波成長的軌道。
首先,我想從幾個角度分享:
1.產品面。Advantest 這家公司,是一家日本公司,著重在半導體設備的開發。一開始,Advantest就著重在測試領域,不僅是晶片的測試,關於半導體的分析儀器,曾經也是Advantest的主力產品。
隨著半導體分析設備越來越高階,如:KLA半導體分析儀器公司逐漸做大,Advantest很難與之抗衡。加上日本半導體產業逐漸西下,導致Advantest後來專注在晶片測試的相關領域上。
原本測試行業就是吃不飽,餓不死的狀況,在過往測試機台的購買跟使用都相對穩定,但是成長有限。
然而,這幾年搭上AI的風潮,加上晶片的堆疊方式改變,邏輯晶片跟HBM的整合變得重要,也讓測試的方式跟條件都變得更加複雜,測試廠商必須推出更高階的設備跟上AI的應用。
2.技術面。其中,專精晶片測試的Advantest就佔據上風,Advantest在測試設備上除了記憶體,邏輯晶片,跟車用晶片以外,對於RF跟類比相關的晶片測試設備也是Advantest的強項,護城河相對於其他對手來說,更加穩固。
3.財報面。在Advantest公布2024年全年財報中,2024年全年業績年成長60%,其中記憶體設備成長了一倍,而邏輯部分的測試設備成長了接近70%,為主要兩大事業體。從區域來看,韓國成長了一倍,但是台灣成長了三倍。代表在AI的需求下,許多台廠紛紛購入測試設備因應台積電跟台灣美光在DRAM上的測試需求。
以毛利率來看,Advantest 毛利率從2023年的50%上升至57.1%,我認為主要來自於匯率的影響,加上測試設備一度供不應求,價格提高的情況下,也為Advantest帶來不小的成長。
4.市場面。目前市佔率來看,Advantest佔據第一,市佔率超過50%,第二名是美國的Teradyne大約30%,兩家幾乎壟斷測試設備80%以上的供應。基本上很難有新的對手進來。
不過,隨著中國AI需求提升,未來中國自製的測試設備肯定會推出,只不過短時間先進製程還是落在台積電跟台灣美光,跟韓國的記憶體廠,那麼這些公司所配合的測試公司還是會使用前兩名的測試機台為主。
5.未來機會。目前,Advantest 對於2025年整體業績的展望反而比2024年下修3.2%,我認為在於,高基期後的成長趨緩,對於測試設備要在大量成長有一定困難。
其次,匯率目前也來到歷史新高,但是幾乎肯定日圓不會在繼續貶值下去,所以如果匯率回升,對於出口的Advantest業績勢必會受到影響而回調。但是整體的EPS卻預估成長11.6%,代表今年研發投入會比去年減少,也代表測試設備的技術需求變化不大,對於成本反而是下降的。
6.上下游機會。
目前測試上游設備廠商皆為國外廠商:Advantest,Teradyne
下游許多台廠測試廠商:矽格,京元電子都是主要的測試廠商。
測試相關零組件:中華精測,穎崴,旺矽。
我認為隨著AI的剛需持續,未來許多測試廠商會利用自己的經驗跟技術,開發自製的測試機台,將會對於成本有不小的下降,也會提升自身毛利率跟EPS,值得注意。對於測試相關零組件,我認為探針卡跟治具會是測試領域中最不可或缺且利潤較高的零組件。
總結來說,我認為Advantest在先進的測試領域有一定的主導性,等到有低階的AI應用投入之後,會有更多取代性的設備出現,成為未來測試設備的玩家,在此之前還是Advantest 的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