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英特爾大裁員背後的策略:組織精簡與轉型能否重振雄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週,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宣布將要在美國奧勒岡裁員529人,主要為設計跟管理職,新任CEO陳立武,似乎要想要大大整頓英特爾的組織架構,減少過度攏長的組織,讓工程師更有決定權。

這波調整似乎受到華爾街的親睞,讓英特爾股價在近期上漲了15%左右,從低於20美元漲到接近25塊,逐漸走出股價低點。華爾街也看好後續英特爾脫胎換骨,至少可以回到競爭的賽道。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9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科技搶先報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黑麥的沙龍
19會員
88內容數
黑麥先生的關鍵報告,主要以產業趨勢跟投資理財為主題,提供深入淺出的觀點,以最容易的方式分享當今產業看法,也讓讀者在投資上可以有更多知識,面對變化迅速的當今投資局勢!
黑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08
臺積電放棄GaN開發,市場錯愕!本文深入分析臺積電此決策背後原因,探討GaN晶片市場現狀、應用、挑戰及未來發展趨勢,並點名GaN晶片市場潛在霸主。
2025/07/08
臺積電放棄GaN開發,市場錯愕!本文深入分析臺積電此決策背後原因,探討GaN晶片市場現狀、應用、挑戰及未來發展趨勢,並點名GaN晶片市場潛在霸主。
2025/07/04
分析聯電與英特爾潛在合作的優缺點,探討此合作對雙方及整體晶圓代工產業的影響,並展望未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
2025/07/04
分析聯電與英特爾潛在合作的優缺點,探討此合作對雙方及整體晶圓代工產業的影響,並展望未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
2025/07/01
高通宣佈將與三星合作,使用三星的2奈米製程生產晶片,此舉可能有助於高通拓展合作機會,也讓三星有機會追趕臺積電。但此策略也存在風險,三星的代工能力若出問題,將影響高通晶片和三星手機銷售。臺積電則可能面臨更多客戶分散訂單的風險。
2025/07/01
高通宣佈將與三星合作,使用三星的2奈米製程生產晶片,此舉可能有助於高通拓展合作機會,也讓三星有機會追趕臺積電。但此策略也存在風險,三星的代工能力若出問題,將影響高通晶片和三星手機銷售。臺積電則可能面臨更多客戶分散訂單的風險。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英特爾(Intel)繳出遠遜於市場預期的財報,股價單日重挫逾 26%,分析師調整期待之餘,對該公司的未來疑慮更增,更直指英特爾現已面臨「存亡危機」(existential crisis)。 英特爾8月1日盤後公布的上季財報和本季財測均遠遜於預期,且宣布裁員15%並停發股利,股價2日暴跌26.06
Thumbnail
英特爾(Intel)繳出遠遜於市場預期的財報,股價單日重挫逾 26%,分析師調整期待之餘,對該公司的未來疑慮更增,更直指英特爾現已面臨「存亡危機」(existential crisis)。 英特爾8月1日盤後公布的上季財報和本季財測均遠遜於預期,且宣布裁員15%並停發股利,股價2日暴跌26.06
Thumbnail
(提問者): 半導體產業銷售主管 (回答者): 美商 IT 駐日產品經理 --- (提問者): 謝謝您接受我的訪談。在探討半導體材料外商在中國的商業布局方面,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您...
Thumbnail
(提問者): 半導體產業銷售主管 (回答者): 美商 IT 駐日產品經理 --- (提問者): 謝謝您接受我的訪談。在探討半導體材料外商在中國的商業布局方面,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您...
Thumbnail
輝達宣布1股拆10股的股票拆分計劃,5/24收盤價為1065美元,以全年預估本益比推算仍不算太高,且股票拆分將增加在外流通的股數,使輝達每股價格降低至10分之1的100美元右,可望透過降低投資人進場門檻,提升市場交易量,吸引更多投資人買入,再加上輝達獲利成長動能強勁,此波措施有望帶動股價持續成長
Thumbnail
輝達宣布1股拆10股的股票拆分計劃,5/24收盤價為1065美元,以全年預估本益比推算仍不算太高,且股票拆分將增加在外流通的股數,使輝達每股價格降低至10分之1的100美元右,可望透過降低投資人進場門檻,提升市場交易量,吸引更多投資人買入,再加上輝達獲利成長動能強勁,此波措施有望帶動股價持續成長
Thumbnail
瞭解IC和IP的區別、晶圓代工的角色,以及芯粒和小晶片對半導體製造的影響。此外,探討了人工智慧對電子設計的影響。
Thumbnail
瞭解IC和IP的區別、晶圓代工的角色,以及芯粒和小晶片對半導體製造的影響。此外,探討了人工智慧對電子設計的影響。
Thumbnail
一、半導體產業改革的中心「EDA」,台積電、英特爾都非常重視 半導體產業的微縮化、晶片模組集成和3D實作的進步正在徹底改變整個行業。這些技術革新帶來了對傳統製造流程和設計方法的新要求;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的作用變得日益重要。EDA工具是設計者設計和驗證複雜電路和系統時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在
Thumbnail
一、半導體產業改革的中心「EDA」,台積電、英特爾都非常重視 半導體產業的微縮化、晶片模組集成和3D實作的進步正在徹底改變整個行業。這些技術革新帶來了對傳統製造流程和設計方法的新要求;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的作用變得日益重要。EDA工具是設計者設計和驗證複雜電路和系統時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在
Thumbnail
上週產業新聞:美國將施壓荷蘭限制ASML對中國服務合約,荷蘭政府因中國對俄羅斯支持,傾向管制對中出口。英特爾計畫在美國擴建晶片工廠,同時擬降低外包臺積電業務。數位部強化通訊網路數位韌性計畫,以解決災區通訊需求。中國因產能過剩商品低價傾銷全球,引發貿易緊張。電腦玩物提醒我們如何克服開始者症候群。
Thumbnail
上週產業新聞:美國將施壓荷蘭限制ASML對中國服務合約,荷蘭政府因中國對俄羅斯支持,傾向管制對中出口。英特爾計畫在美國擴建晶片工廠,同時擬降低外包臺積電業務。數位部強化通訊網路數位韌性計畫,以解決災區通訊需求。中國因產能過剩商品低價傾銷全球,引發貿易緊張。電腦玩物提醒我們如何克服開始者症候群。
Thumbnail
AMD 從一個小公司逆風翻盤,經歷了多次起起伏伏,最終在蘇姿豐的帶領下重新崛起,成為與英特爾分庭抗禮的晶片巨頭。AMD 通過推出高性能 Zen 架構的 CPU 產品,以及在數據中心和 AI 領域的戰略佈局,成功擴大了市場份額,並實現了股價的百倍增長。
Thumbnail
AMD 從一個小公司逆風翻盤,經歷了多次起起伏伏,最終在蘇姿豐的帶領下重新崛起,成為與英特爾分庭抗禮的晶片巨頭。AMD 通過推出高性能 Zen 架構的 CPU 產品,以及在數據中心和 AI 領域的戰略佈局,成功擴大了市場份額,並實現了股價的百倍增長。
Thumbnail
2024 年才剛開始,美國科技業再度掀起裁員潮。不過比起 2023 年規模明顯小了許多。在 2023 年初,幾家科技巨人大幅削減超過 20 萬個職位。今年 1 月裁員人數不到 45,000 人。科技公司在裁員的同時,仍在進行招聘。 那麼為何整個美國科技產業,仍然感覺如此嚴峻呢?
Thumbnail
2024 年才剛開始,美國科技業再度掀起裁員潮。不過比起 2023 年規模明顯小了許多。在 2023 年初,幾家科技巨人大幅削減超過 20 萬個職位。今年 1 月裁員人數不到 45,000 人。科技公司在裁員的同時,仍在進行招聘。 那麼為何整個美國科技產業,仍然感覺如此嚴峻呢?
Thumbnail
- 台印度簽MOU 移工來源國+1|工商時報 - ASML 超越應材,成全球最大晶圓廠設備製造商|科技新報 - OpenAI推「文字生成影音」 包含複雜場景、特定動作等正確細節|經濟日報 - Satya Nadella 任微軟 CEO 十周年,他做對哪 4 件事讓公司市值翻 10 倍?|INSIDE
Thumbnail
- 台印度簽MOU 移工來源國+1|工商時報 - ASML 超越應材,成全球最大晶圓廠設備製造商|科技新報 - OpenAI推「文字生成影音」 包含複雜場景、特定動作等正確細節|經濟日報 - Satya Nadella 任微軟 CEO 十周年,他做對哪 4 件事讓公司市值翻 10 倍?|INSIDE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