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解讀冷戰後架構與分歧(9)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美國人坑自己最兇,但讀過書的要臉,所以修改冷戰記憶,改掉發展的交換代價,進步主義這套最好了,要強烈扭曲歷史還面不改色的,只有進步主義。別以為筆者在汙衊,去看看近20年的美國各項「人權組織」,只要涉及環保、勞工、人權、全球化等等的基金會、協會,是不是主導者都是「白人」?你相信這些佔有99%權力的「盎格魯薩克遜基督教白人」(WASP),是基於愧疚與贖罪,才勉為其難的坐在那些位子?若有一點是的想法,別懷疑,被洗腦了。

如果要將柯林頓時代建立的全球化隱患,做一個總結,會有兩主軸與延伸出去的各種麻煩。

第一個主軸,就是美國放棄以自己國力為基礎打造的國際體制,放棄一超多強中「一超」的責任。這代表國際組織的公信力將會逐年下滑,並且被多數表決制侵蝕,最終就是由力量不足的多數小國,決定全世界的走向。

美國有責無權,多邊貿易體制難存續

這比民主制還要糟糕,我們台灣內部就吵不完,台北覺得自己繳稅最多,都拿去給其他地方花,其他地方覺得負擔工業汙染,錢都給台北賺。先不要開始爭論對錯,就以都市與鄉村的衝突、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工業與農業地區的爭執來說,光國內就吵不完,更何況是國際之間,富國跟窮國、殖民母國與前殖民地,又要加上各種新仇舊恨。

說穿了,在國際組織用多數表決,會形成仇富與多數霸凌的現象。如果國際組織的繳費、責任分擔還是用「大國要多承擔」的邏輯,那後患無窮。各位可以想像一下,台灣組了一個「太平洋島際漁業聯盟」,因為GDP佔了聯盟的九成五,所以要負擔95%會費,但是組織採取多數表決,來分配太平洋的漁業資源。

你覺得太平洋諸島國會怎麼做?

不用思考了,WHO就是例子,現實的狀況更加殘酷,非美國的其他「多強」,扶植第三世界的小國,用多數表決來主導議題,但費用由工業國家出。那工業國家中誰負擔的最多?美國。

問題是,這種建立在多極體系上的一超責任制,非常不平衡。我們只要想想,如果美國翻臉不幹了,是不是全部都會「國際聯盟化」,變成沒有力量的虛級單位,最後連所有小國的利益都被侵蝕掉。

結果,你發現近年的說法,就是美國有義務跟責任要維持這個國際制度,犧牲是必要的,不能單邊退出,以免發生下一場世界大戰。好問題,如果十年後發生世界大戰,你覺得是美國衰退到無法走出美洲,還是發生大戰的地區去跪求美國出面主導?

產業轉型遭進步團體杯葛,廠房外移凋零衰敗

國際體系直到今天都是憑冷戰時期遺留的軍事勢力來劃分,會跟你用理念人權闡述勢力範圍的,多半別有企圖。

第二個主軸是,貿易體系的不公平,用已開發、開發中、未開發做區分,概念上很好,實務上推行不易,光台灣自己就拖著到2018才承認自己在WTO是已開發國家,還是算帳的結果。這筆帳算下去,對台灣國內也是虧的,因為20年來為了促成台灣經濟發展,優先犧牲農業、輕工業,並將汙染產業外移中國、東南亞,造成國內失業、學歷貶值化的諸多後遺症。

這些後遺症「照道理是要用開發中國家的貿易利益去補償」。

也就是要算帳,台灣近20年靠關稅賺到的錢,應該都要投入各項國內的產業改造,結果有嗎?當然沒有。光是要增列預算讓中小工廠就地合法、增加環保設備,就被各種環保社團痛罵到翻了。全球化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各國會拿最高的標準要求本國,並藉此獲取政治資本,而實際上除了將工廠移走外,根本做不到。

這完全違背全球化在90年代,由美國主導的加速發展,核心理念的「產業升級」。產業升級不是輕工業變重工業、重工業變電子業,這不是玩模擬城市。正規的升級是指生產的效率化、環保化,工人是不可能無痛從食品工廠轉業到半導體廠的,現代產業複雜至極,數字上的轉換,實際發生的叫做失業,而產業的知識落差,會把依靠原本工作的家庭打入深淵。

白領主導政策,先進國藍領淪為全球化祭品

這不是只有台灣,歐美日都在發生類似的事情,實際情況更接近於「白領中產階級掠奪藍領勞工階層」。本國的產業空洞化,但外移產業後賺到的資金,投入房地產與股市,對於金融、建築、管理等都市化相關的人來說是天堂,而對於依靠工廠才能求存的勞工是地獄。

實際上,歐洲傳統強大的工會,正好都是在左派手中毀滅。因為現在講的全球化,是都市化後的中產階級主導,講求人權、勞權、環保等價值,實務上是本國產業外移,大學擴大招生,而看似階級提升,大學生「本就不會去做工」,於是本國工會在工廠搬遷、歇業,與欠缺新血的夾擊下潰滅。

在這兩個主軸圍繞下,出現了「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的各國版本。而台灣常出現的「走出舒適圈」、「挑戰自我」,是不是幾乎都是中產白領家庭出身的再說?歐美也是。全球化後消滅的主要對象,正好是馬克思理論大師齊澤克等人在90年代就批判過的:全球化對於各國勞工來說,根本是滅頂之災。

中產階級的狂歡,是以鄰為壑,各種污染環境成本交由開發中國家(以中國為主)去承擔,實際上地球的總消耗並沒有降低,中間的差價幾乎由金融業與新興科技業去獲得。台灣光是代工就拿到了超高紅利,科技業的發展將台灣近20年的產業衰敗撐起,就可知道歐美的最終獲益者,到底得到多少。

我們只要去看免稅天堂國家,到底有多少國際資金透過避稅手段,就可知道這場盛宴,吃到腦滿腸肥的人有多少。

不要懷疑,美國「人」賺最多,但「美國」反而是虧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6.1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9/09
什麼是自怨自艾?你覺得一個擁有世界頂尖的軍隊,無論數量或品質都在前,且人民生活水準在世界的高標之上,還有堪稱良善的法律體系,於此種種的人民,應該要感到知足吧?不,這個國家的人民,普遍覺得自己生活困苦,人生沒有盼望,權力都被少數家族掌控,資本家宰制每一個人。這個國家不是台灣,叫做美國。
Thumbnail
2025/09/09
什麼是自怨自艾?你覺得一個擁有世界頂尖的軍隊,無論數量或品質都在前,且人民生活水準在世界的高標之上,還有堪稱良善的法律體系,於此種種的人民,應該要感到知足吧?不,這個國家的人民,普遍覺得自己生活困苦,人生沒有盼望,權力都被少數家族掌控,資本家宰制每一個人。這個國家不是台灣,叫做美國。
Thumbnail
2025/09/07
柯林頓並沒打算賣美國,在與各國打造全球化的過程中,也威脅利誘各國開放市場,當時的主流想法是,沒有國家的市場大於美國,工業出產也是美國最多,為何要怕?這論述是沒錯的,但往後幾年的發展,很快就脫離控制。
Thumbnail
2025/09/07
柯林頓並沒打算賣美國,在與各國打造全球化的過程中,也威脅利誘各國開放市場,當時的主流想法是,沒有國家的市場大於美國,工業出產也是美國最多,為何要怕?這論述是沒錯的,但往後幾年的發展,很快就脫離控制。
Thumbnail
2025/09/02
為何國際關係的討論必然是衝突?呃,不然呢?自古以來,兩大強權的勢力範圍擴張,要兩者不衝突,唯一的可能就是勢力範圍沒有重疊,也就是兩大國中間有很多的緩衝地帶。
Thumbnail
2025/09/02
為何國際關係的討論必然是衝突?呃,不然呢?自古以來,兩大強權的勢力範圍擴張,要兩者不衝突,唯一的可能就是勢力範圍沒有重疊,也就是兩大國中間有很多的緩衝地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Thumbnail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Thumbnail
本文第一段是介紹三位學者在《外交事務》上合寫的文章《全球化安魂曲:為何全世界會懷念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奇蹟》,三位作者認為全球化毫無疑問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現在卻基於種種原因,出現明顯的逆轉,那麼這對過去從這一波全球化高潮中獲益甚多的國家絕對影響是負面的。第二大段是同樣在《外交事務》上刊出的相反論點
Thumbnail
本文第一段是介紹三位學者在《外交事務》上合寫的文章《全球化安魂曲:為何全世界會懷念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奇蹟》,三位作者認為全球化毫無疑問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現在卻基於種種原因,出現明顯的逆轉,那麼這對過去從這一波全球化高潮中獲益甚多的國家絕對影響是負面的。第二大段是同樣在《外交事務》上刊出的相反論點
Thumbnail
全球化的困境最後還是會回到原物料產區,這並非是指製造業邏輯,而是距離。 今天會有全球化的出現,是因為有國際安全,所以海盜國家無法存在,追溯這個全球安定力量,就是美軍。
Thumbnail
全球化的困境最後還是會回到原物料產區,這並非是指製造業邏輯,而是距離。 今天會有全球化的出現,是因為有國際安全,所以海盜國家無法存在,追溯這個全球安定力量,就是美軍。
Thumbnail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陳文茜  2024 時報出版 分類:散文  我們時代的答案不在美國當代,也不只在中國。而是全球競爭力,正在由西向東移。美國目前主導的反全球化是對歷史東西再平衡的戰略反擊。
Thumbnail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陳文茜  2024 時報出版 分類:散文  我們時代的答案不在美國當代,也不只在中國。而是全球競爭力,正在由西向東移。美國目前主導的反全球化是對歷史東西再平衡的戰略反擊。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作以「關係和概率」的歸納,取代「類型和概念」的概括,是人類思想革命的典範轉移,顯示與概率論相關之統計學也已進入美國思想家的視野。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杜威想把理念、原則和信仰帶到人類的層面,他們不想看到藏在抽象層面的暴力。這是南北戰爭的教訓之一。他們四人的哲學設計出來,要支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
Thumbnail
作以「關係和概率」的歸納,取代「類型和概念」的概括,是人類思想革命的典範轉移,顯示與概率論相關之統計學也已進入美國思想家的視野。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杜威想把理念、原則和信仰帶到人類的層面,他們不想看到藏在抽象層面的暴力。這是南北戰爭的教訓之一。他們四人的哲學設計出來,要支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
Thumbnail
  本書討論美國擴張主義的歷史淵源及其演變。問題包括:為什麼美國總在不斷擴張,有時甚至直接介入干涉其他國家的事務?美國的擴張主義是怎樣形成的?這種擴張與它的歷史之間又具有什麼樣的關係?本書描述了美國征伐與暴力的歷史,也讓我們重新省視自己對美國的想像與認知。
Thumbnail
  本書討論美國擴張主義的歷史淵源及其演變。問題包括:為什麼美國總在不斷擴張,有時甚至直接介入干涉其他國家的事務?美國的擴張主義是怎樣形成的?這種擴張與它的歷史之間又具有什麼樣的關係?本書描述了美國征伐與暴力的歷史,也讓我們重新省視自己對美國的想像與認知。
Thumbnail
所以,認清公平與信任法則,跟開放市場拚經濟,這跟架構的關聯是什麼? 筆者要說的是,我們是否有一些前提,對國民就業有想像,還是一切交給市場就好?如果這個世界徹底公平,每個國家互通有無,好比說台灣勞工今天要去日本工作,可以買張機票就過去,到美國蓋廠房也是隨叫隨到,具有高度的移動能力,那的確是一點錯都沒。
Thumbnail
所以,認清公平與信任法則,跟開放市場拚經濟,這跟架構的關聯是什麼? 筆者要說的是,我們是否有一些前提,對國民就業有想像,還是一切交給市場就好?如果這個世界徹底公平,每個國家互通有無,好比說台灣勞工今天要去日本工作,可以買張機票就過去,到美國蓋廠房也是隨叫隨到,具有高度的移動能力,那的確是一點錯都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