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一家人在龍潭的一間夜景咖啡廳,和我太太、兩位姪女一起喝咖啡聊天。過程中聊到一個很有趣的議題,我問她們:「最近一次讓你最有情緒的事情是什麼?」
這問題激發了不同的反應。第一位姪女滔滔不絕地分享,她說故事的方式非常生動,鋪陳有條理,情緒也很豐富,聽起來既有趣又吸引人。
而另一位姪女則是我非常親近、相處很久的,她談到在早餐店工作的經歷,以及和媽媽、哥哥之間的互動和摩擦,還有她內心的感受變化。
再來輪到我太太分享,雖然她說得比較簡短,但也讓我觀察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情緒,其實是來自我們對一件事情所賦予的意義。
我們會對某件事產生情緒,是因為內在給予了它某種解釋,而這個解釋往往會決定我們的反應。
比如說,有一次我在我太太的早餐店幫忙,煮了一份炒泡麵。她表示要重新來過,於是把那盤麵重新再煮。她的這個動作,當下讓我直接「爆炸」了。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情緒反應?
我後來回想,是因為我內心下意識地賦予了這個行為一個極大的負面意義——「否定」。
這份被否定的感受觸發了我的情緒,導致當天的心情整個崩掉,甚至讓我直接說出:「那以後還是不要叫我來幫忙好了。」
但這根本不是我真正的本意。其實我願意幫忙,願意支持她,但因為自己賦予事件的意義錯置,讓情緒走在前面,關係也因此受傷。
所以,影響我們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我們「如何詮釋這件事」。
這也是我在第二本書《解鎖升級版的自己》中,想深入探討的一個核心主題:情緒的理解與轉化。
Tony Robbins 曾說:「Emotion = Life(情緒等於生命)」。
如果我們無法掌控好情緒,就很容易因一時衝動做出錯誤決策,甚至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像是結束一段關係,甚至人生。
情緒的延伸也關係到人際互動。
當你處於強烈情緒狀態時,你能對家人、對伴侶展現出好的狀態嗎?那真的非常困難。情緒不只是個人的問題,它往往會波及到最親近的關係。
我也觀察到,有些名人或藝人能夠長期經營穩定的親密關係,背後一定有許多的智慧。
他們懂得怎麼面對問題、修復關係,甚至轉化情緒,這些能力都是經過練習與內在成長所累積出來的。
所以我想說的重點是:
我們不是被事件本身影響,而是被自己賦予事件的意義影響。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自我探索起點,也是內在修正的核心。
從認知出發,學會觀察與轉譯自己對事件的詮釋方式,是情緒成長的第一步。也是我們邁向「升級版的自己」的重要路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