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 VS 此世課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之前「認識自己(續)」

這篇文章中,

我們學習覺察

腦海裡浮現的念想和情緒。

被「小我」控制的念想有,

「我不夠好?」、

「明天要去的那家餐廳,菜會不好吃嗎?」

靈媒Rouwen Huang在她的書中提到,

「小我」在腦中總是喋喋不休,

「小我」甚至喜歡舒適圈。

我也發現「小我」總對現狀不滿意。


但以佛教的觀點來切入,

人人皆可成佛。

所以我們最終一定能保任「大我」的境界,

不會老是被「小我」控制。


在「愛與微細身」書中,

該措尼仁波切教導,

在「小我」出現時,

比方說「小我」會說

「我今天肥了一圈」。

我們看到「小我」,

要覺得很開心看到它,

並拍拍它,給它擁抱。

愈不排斥「小我」,

終有一日我們會不受「小我」影響。

有時同一個「小我」的念想

會時不時就反覆出現,

自己仍得非常有耐心,

面對它每一次的出現。



反之,若愈壓抑「小我」

它的反作用則會愈強。

所以重點在於「看到」小我

愈能看到「小我」,

如此練習愈加熟悉。

「看到」的力量,

自然而然會削弱小我。

經年累月的練習下來,

最後自然諸多「小我」出現時,

如同我上師所說,

它會像是在水面上作畫般,

一下子就不見了。


「大我」的境界裡

沒有期望與恐懼。

一件事「成」或「不成」都會很好。

不會老是想控制局面,

願事情照著自己的盤算進行。


但如果這境界對你來說太難。

我喜歡Rouwen Huang說的,

每人此生都有特定的課題。

不同的課題,都是來幫助我們學習

如感受愛、勇敢、自信、無畏等。


Rouwen Huang說,

從「獸性」(以只求生存)

需要被開發,

但最後又要學會「理性」,

因不可為達目標而不擇手段,

需要50世的努力。


再從理性進入到

「擁有慈悲心」,

願自己能利他,

需要再50世的時間。


最後再需要至少25世,

希望自己在利他的同時,

又能使自己不斷昇華。


當我們已沒有獸性,

不會為了生存不擇手段,

表示我們已努力至少50世,

值得嘉獎自己。


自己可決定此生的個人課題,

是想以一輩子或好幾輩子來完成。

不管你如何決定快或慢,

都沒有對錯之分。

而最後每人的目標是達成「一」

(我覺得就是如同成佛的境界)。


不管你的靈魂進化旅程已走到哪一步。

祈願我們能不斷地挑戰自已最害怕的部份!

很喜歡我的大學同學和我聊到,

她說她很怕痛。

其實我也有20年的時間超怕痛。

因為怕撕開內心的傷口,

所以以前會把生命中的過錯

都推給我的母親。

在經過數十年的努力,

終於在去年

母親能感受到我心裡的愛。

雖然成長的每一步都是用血淚換來的,極為艱苦。

但最終一定會享有

超乎意料之外的美好成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合一Oneness
4會員
20內容數
願這世界能擁有更多愛 Exude positivity with small stories.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人生無常,把握人生剩下的時光,還有努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總有一天會成功,所以我要相信我未來一定也會有成功的一天,但我還是必須先改變自己面對人生的態度比較好,這對我未來也健康對我夢想也好)
Thumbnail
(人生無常,把握人生剩下的時光,還有努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總有一天會成功,所以我要相信我未來一定也會有成功的一天,但我還是必須先改變自己面對人生的態度比較好,這對我未來也健康對我夢想也好)
Thumbnail
用人生終點為目的,下去規劃自己的人生,每日寫筆記,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有一天你<妳>會發現,真正能讓自己滿意的那個人,永遠是自己。 我們現在的社會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但是,大家必須謹記著:"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我們很多時候,只想聽好聽的話,卻忘了真正有用
Thumbnail
用人生終點為目的,下去規劃自己的人生,每日寫筆記,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有一天你<妳>會發現,真正能讓自己滿意的那個人,永遠是自己。 我們現在的社會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但是,大家必須謹記著:"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我們很多時候,只想聽好聽的話,卻忘了真正有用
Thumbnail
世堅無奇不有,如果以一種單一的方式存活,豈不是錯過很多種可能性?
Thumbnail
世堅無奇不有,如果以一種單一的方式存活,豈不是錯過很多種可能性?
Thumbnail
自我成長核心- 就是創造自己想要的改變 兩種常見的「沒選擇」思維是什麼? 只有完美的機會才是機會 這不是我的責任,只好等待環境改變 缺一不可的成長模組 建立思維 - 掌握自己內心想法,並讓這些想法引導你往想要的成長方向前進。 展開行動 - 將你腦袋中的思維,利用決策與行動,帶到現實生活中
Thumbnail
自我成長核心- 就是創造自己想要的改變 兩種常見的「沒選擇」思維是什麼? 只有完美的機會才是機會 這不是我的責任,只好等待環境改變 缺一不可的成長模組 建立思維 - 掌握自己內心想法,並讓這些想法引導你往想要的成長方向前進。 展開行動 - 將你腦袋中的思維,利用決策與行動,帶到現實生活中
Thumbnail
每個人窮極一生都在追求、尋找自己能做些什麼,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幸運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並早已付諸行動去實現。 有些人跌跌撞撞仍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看見自己的長處及短板不是為了持續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朝自己的長處加強。 我想多數人會選擇加強自己的優點,並讓
Thumbnail
每個人窮極一生都在追求、尋找自己能做些什麼,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幸運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並早已付諸行動去實現。 有些人跌跌撞撞仍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看見自己的長處及短板不是為了持續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朝自己的長處加強。 我想多數人會選擇加強自己的優點,並讓
Thumbnail
試著去回答:世界上人這麼多,為什麼是你來做這件事。
Thumbnail
試著去回答:世界上人這麼多,為什麼是你來做這件事。
Thumbnail
如何從自己的命運中逃脫?認清自己所處的時空背景。了解自己有什麼強項及弱點。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出生的環境,卻可以選擇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當成就不如預期習慣性的責怪自己不夠努力,甚至怪罪無法出生在一個優厚的環境。 究竟是自己不夠努力,還是一直用「社會價值」、「別人的成就」來鞭打自己呢? 因為沒有
Thumbnail
如何從自己的命運中逃脫?認清自己所處的時空背景。了解自己有什麼強項及弱點。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出生的環境,卻可以選擇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當成就不如預期習慣性的責怪自己不夠努力,甚至怪罪無法出生在一個優厚的環境。 究竟是自己不夠努力,還是一直用「社會價值」、「別人的成就」來鞭打自己呢? 因為沒有
Thumbnail
這篇寫給以前的自己,還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們🫶🏻 人生從出生到結束,事實上會永遠陪伴你的人,都是自己,請凡事以自己想活出的人生為主。 為什麼這麼說呢? 1、每個人有其條件與特質 有些人在社會框架下非常有優勢,成為社會上的風雲人物,有些人在小領域中闖出一片天,發展其重視的領域並自給自足,
Thumbnail
這篇寫給以前的自己,還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們🫶🏻 人生從出生到結束,事實上會永遠陪伴你的人,都是自己,請凡事以自己想活出的人生為主。 為什麼這麼說呢? 1、每個人有其條件與特質 有些人在社會框架下非常有優勢,成為社會上的風雲人物,有些人在小領域中闖出一片天,發展其重視的領域並自給自足,
Thumbnail
再大的挫折,也要努力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Thumbnail
再大的挫折,也要努力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