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午後1時30分,一聲防空警報劃破中台灣的夏日晴空。街道轉瞬空無一人,車輛停駛,店家關門,城市彷彿靜止。這並非災難片的場景,而是台灣「漢光41號」實兵演習的一部分——今年特別納入「城鎮韌性防空演習」,模擬中國空襲情境,測試地方政府與民眾應變能力。 這樣的場景,對許多年輕一代來說或許是首次親歷,然而對我而言,卻喚起了兒時記憶:那時的防空演習還需躲進防空洞,一種戰時備戰的緊張氣息仍猶在。隨著時間推移,台灣社會逐漸鬆懈於這類演練,和平成為習以為常的生活背景。但如今,在中國聲稱「2027武統台灣」的戰略風聲下,「漢光41號」不再只是例行公事,而是一場關乎生存的全民演練。 台灣距1949年以來,雖長期處在中國的武力威脅之下,卻也奇蹟地走過75個和平的年頭,恰與我自身的生命歷程相當。這份和平,既是歷史的恩典,更是人民不斷抗爭與選擇的結果。誠如歷年來的國防演習所展示的:不是台灣渴望戰爭,而是我們必須準備,維持一定的防衛戰力,才能確保台灣的國防安全。
或許常聽到中國的傳聲筒以「台獨」為其出兵的藉口,但台灣人應清楚認識:「台獨」早就是中國編造的虛假議題。真正令中國政權忌憚的,是台灣這個堅持民主、自由、人權與法治的社會制度。在中國專制體制的邏輯下,台灣的存在本身,就是對其合法性與統治正當性的巨大威脅。因此,不論台灣是否宣布「獨立」,中國都不會因此改變其根本敵意。 可惜的是,台灣內部仍有許多民眾未能警覺,今日的國民黨早已與昔日反共立場背道而馳,與中國政權眉來眼去,甚而在言論與政策路線上完全「共產化」,充當中國的代言人。他們以「反台獨」之名行「促統」之實,實為誤國誤民。 回首2019年,若非韓國瑜未能當選總統、若非台灣人民在關鍵時刻堅決抵制「貨貿」、「服貿」等對中國開放國門的協議,今天的台灣,恐怕早已成為一個遭到深度滲透、社會撕裂、內憂外患不斷的脆弱國度。這樣的局面,所幸我們躲過了。但未來的路,仍需我們共同守護。 感謝上帝,讓我們至今仍能自由選擇,安居樂業,傳揚真理,守護家園。面對中國愈趨強硬的威脅,台灣更應堅定走在民主憲政的路上,與世界自由陣營同心,成為全球華人社會中唯一真正實踐自由與人權的燈塔。 這份堅持,不僅是維護台灣自己享有的福分,也是一場歷史的召喚——一場對普世價值的見證與捍衛。


李建崑攝影

李建崑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