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經亞洲」報導指出,鴻海(Foxconn)、華德動能、成運汽車等台灣業者積極搶進日本電動巴士市場,並獲得日本政府補助補貼資格,引發媒體密切關注 。尤其鴻海推的 Model T(大巴)與 Model U(小巴)明確鎖定 2027 年在日本市場推出,成為投資觀察焦點,今天我們詳細解析這波布局策略! --- 1️⃣ 日本補助環境+在地需求成為催化劑 日本政府為推動碳減排及都市運輸電動化,2027 年起將推出相關購車與營運補貼,補貼可達新台幣 530 萬元/輛 鴻海、華德動能、成運汽車等已有機型通過補貼資格,代表市場與政策已預留空間給台灣業者競爭 在「需求+政策雙重加持」下,電動巴士成為推動台日綠能合作的重要新方向。 --- 2️⃣ 鴻海 Model T / U 與三菱 Fuso 合作進度 根據日媒與 Reuters 報導,鴻海已接近與三菱 Fuso(Mitsubishi Fuso Truck and Bus)簽署合作協議,屆時 Model T 與 U 將掛 Fuso 車標,在日本推出 雙方計畫成立合資公司管理在日巴士業務,預計 2027 年正式上市 Mitsubishi Fuso 過去與 Hino 合併,背後有 Daimler Truck 技術支援,新業務將與其都市接駁與商用車策略整合 這意味著台灣技術深度結合日系品牌通路,是進軍右駕市場的重要一步。 ---
--- 3️⃣ 台日從「製造」到「服務與品牌」進化 Model T 已於 2022 年在高雄投入運營,作為實路驗證 台灣廠商如華德動能與成運汽車先後布局日本與南美,證明台灣電動巴士已有全球化布局能力 補貼款項與當地合夥人加入,有助於鴻海從硬體製造延伸至車隊營運、後勤維保等服務面 這代表鴻海不再只是做車,而是做整體「移動解決方案」。 --- 4️⃣ 最快 2027 年日本市場商業化啟動 鴻海預計 2027 年推出 Model T 和 U,對應日本都市巴士與商業接駁市場 若順利導入補貼與地方訂單,最快在都市如東京、大阪、小田原出現示範路線 成運也計劃在巴拉圭、歐洲等地設立組裝基地,顯示台製巴士的全球野心 短中期將是技術與通路驗證勝負關鍵。 --- 5️⃣ 投資人角度:跨國布局值得注意的風險與機會 機會面 日本文件補貼與在地認證成功後,將為鴻海帶來高單價商用車營收 配合三菱 Fuso 通路,將迅速取得市場份額與品牌信任 成為東南亞與日本出口中的佈局範本,有利集團 EV 生態圈擴張 風險面 日本車輛認證流程複雜,若 delay 將拖延上市時程 BYD、EV Motors Japan 等競爭者已先啟動布局 日本巴士採購相對保守,須消彌對台灣電動巴士的信任問題 --- 🌷 粉色小結 台灣廠商布局日本電動巴士,是產業升級與國際市場佈局的重要里程碑。鴻海 Model T 和 U 若順利透過三菱 Fuso 通路進入日本,將為台灣供應鏈創造大量商機,同時鞏固鴻海 EV⋯⋯續航燃料不會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