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原生家庭中,難免會經歷傷害與挫折,想要療癒這些心靈創傷的第一步,往往是學會與那個充滿壓力的家庭保持距離。
但無論是心理上的獨立,還是實際生活的脫離,這樣的決定都不是輕鬆的,不僅背負著自責,還要背負著來自家人的沉重壓力。
離開那個曾經帶來情感忽視、控制,甚至言語與肢體暴力的家庭,只是為了保護自己、避免更多傷害。不理解的人往往會說:「畢竟都是一家人」、「你住在家裡就少了一大筆房租開銷,能省則省,反正都習慣了。」但實際上,即使生活基本條件無虞,一個氣氛緊繃、充滿冷嘲熱諷,或者冷漠疏離的家,就足以讓孩子心理受到難以癒合的創傷。這種看不見的心理傷害,往往比明顯的身體傷害更難復原。選擇離開這樣的家,其實是這些孩子還沒有放棄希望,依然努力尋找生命的出口。相反地,那些沒有離開的人,可能早已放棄了自我成長與幸福,默默接受了這座名為「家庭」的牢籠。
面對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時,我們應該學會正視那些不易被察覺的心理虐待--尤其是想要停止繼續內耗時,心中嚴厲批評自己的那個聲音。
家庭不應該是限制個人發展的籠子,而是支持成長的避風港。當無法成為避風港時,尋求距離和改變,反而是一條走向自我關懷和幸福的重要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