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 清 納蘭性德
- 相逢不語gu2,一朵芙蓉著秋雨u2。
- 小暈紅潮tiau5,斜溜鬟心只鳳翹kiau5。
- 待將低喚huan3,直爲凝情恐人見kian3。
- 欲訴幽懷huai5,轉過回闌叩玉釵tshai。
這首詞格比較特殊,四聯,各自押韻,平仄相間。首聯,「語,雨」-u2 押仄韻!頷聯「潮,翹」-iau5 平韻;頸聯,「喚,見」-an3 仄韻;尾聯,「懷,釵」-ai 平韻!
- 翹,在現代音四聲,但在中古音是 kiau5 陰平調!
- 暈,破音 讀四聲!un7
- 溜,破音 讀四聲!liu3
- 為,破音 讀四聲!ui7
- 著, 現代音平聲,中古音,入聲字仄音!tiok8

關於納蘭性德《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的詮釋,存在「懷念初戀表妹」與「悼念亡妻盧氏」兩種觀點。這種分歧源於納蘭生平情感的複雜性與詞作意象的多義性。
清人筆記(如《飲水詞箋》附錄野史)記載:納蘭少年時曾與姑表妹情投意合,但表妹被選秀入宮成為康熙帝妃嬪(一說為惠妃納喇氏)。這段無疾而終的初戀,被認為是納蘭早期詞作中「深宮幽怨」意象的來源。
又,悼念其早逝的亡妻盧氏而作。盧氏是納蘭的結髮妻子,兩人感情極為深厚。盧氏在婚後三年(康熙十六年,1677年)因難產去世,年僅二十一歲。納蘭深受打擊,從此陷入無盡的哀思。他的悼亡詞情真意切,字字血淚,是中國文學史上悼亡題材的巔峰之作。
納蘭性德的《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以精煉的語言、傳神的細節(芙蓉著雨、鬟心鳳翹、叩玉釵)和深沉的意境,刻畫了一個情深卻壓抑的重逢瞬間。「不語」與「恐人見」深刻揭示了生死相隔的無奈、刻骨相思的痛苦以及這份情感在現實(或潛意識中)所受的壓抑。全詞意境淒美哀婉,情感真摯濃烈而表達含蓄蘊藉,生動體現了「哀感頑豔」的納蘭詞風。
無論懷念何人,此詞捕捉的「欲語還休的壓抑」「轉瞬即逝的相逢」「禮教與真情的衝突」,已觸及人類永恆的困境,因而具備多重解讀的生命力。納蘭心事已成謎,而詞心不朽。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評:「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來,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