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此詞創作於南宋淳熙年間(約1180年代),辛棄疾遭彈劾罷官後,隱居江西上饒帶湖時期。博山位於上饒廣豐區,辛棄疾常往來於此,見山水而感時事。當時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主戰派屢受打壓,詞人壯志難酬,滿腔憂憤無處傾訴,遂將半生感悟凝於詞中,題寫於博山道旁石壁。
〈丑奴兒〉又名〈採桑子〉,雙調四十四字,上下闋各三平韻。此詞疊用「愛上層樓」「欲說還休」,形成迴環往復的節奏,強化情感張力。
上闋「強說愁」是浮於表象的表演,下闋「識盡愁」是血淚凝練的沈默。兩相對照,道出人生從輕狂到沉鬱的蛻變。少年登樓為附庸風雅,中年卻避談登高——只因望見破碎山河,更添切膚之痛。
詞人經歷抗金失利、諫言被貶、歸隱田園,滿腔忠憤積鬱成「識盡愁滋味」。然而「欲說還休」四字,既因愁緒龐雜無從訴起,更暗喻朝廷壓制下直言招禍的時代困境。這種壓抑至結句迸發為「天涼好個秋」的慨歎,以淡語寫濃愁。
此詞被譽為「宋詞中至淺至深之作」,其「天涼好個秋」已成中國文學中「無言之痛」的經典符號。清代陳廷焯評:「後半闋有無窮悲慨,卻只以尋常語道出,此稼軒獨絕處。」今人更可從中讀解知識分子在理想幻滅後,以反諷保持精神尊嚴的生命姿態。
醜,。《說文》可惡也。《詩·小雅》日有食之,亦孔之醜。《傳》醜,惡也。在閩南語用另外一個字! 語音氏bai2,這個是「美」bi2 的 -ai音變! 使用的字眼,可能是「秀」字的反義字!
秀:榮也,茂也,美也,禾吐華也。古時以農立國,民以食為天! 農作禾豐收,即是「美」! 反之,禾變黑變壞,為不美!
䆀:禾傷雨也。 又《博雅》敗也。一曰黑也。 切音bai6 -> ba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