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通過考驗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本文刊登於《新使者》雜誌196期)

效法亞伯拉罕的信心?

在創世記廿二章「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亞伯拉罕的順服與信心讓他得以通過這艱難的考驗;我們應效法這「激進的信心」獻上所有,即使是珍貴的事物。儘管上帝的要求有多麼「非理性」,我們都要學習用信心來接受祂對我們的引導。不過,讓我們直白一點,捫心自問:這種要求人獻上至親的上帝,信得下去嗎?

首先,上帝明確譴責迦南地獻人祭的習俗(申十二 31、利十八 21),祂為何在此要求亞伯拉罕獻以撒呢?其次,為何上帝要在這時候反對自己的應許,終結亞伯拉罕子嗣的未來?再者,獻上以撒真的能證明亞伯拉罕對上帝的愛嗎?

我發現,任何合理化亞伯拉罕的非理性行為之詮釋,都會帶來困境與危險。不問原因、不求目的、單純接受的信心與順服,往往會造就極殘暴的行動。那些教導你「不要問為什麼,只要接受」的極端政治或宗教意識形態,不就常常拿領導人的聖旨或經文,來合理化他們的暴行嗎?令我感到不安的還不只這些,我最想問的是:「亞伯拉罕,為什麼你在這時完全沉默?」


The Sacrifice of Isaac, 1602 by Caravaggio

The Sacrifice of Isaac, 1602 by Caravaggio


上帝到底要考驗什麼?

我在《亞伯拉罕的沉默:以撒的綑綁、約伯的受苦,以及如何向上帝回嘴》(Abraham's Silence: The Binding of Isaac, the Suffering of Job, and How to Talk Back to God,中文書名暫譯)中發現對此故事的嶄新詮釋,剛好解答許多的疑惑。本書作者米杜頓(J. Richard Middleton)是紐約衛斯理大學東北神學院的教授,他透過嚴謹的解經,做出一反傳統的出色神學詮釋。他指出:上帝考驗的目的根本不是叫亞伯拉罕真要獻以撒,而他也沒有通過上帝的考驗;亞伯拉罕的失敗之處在於:既沒有正確認識上帝慈愛的本性,也沒有真正愛他的孩子。

米杜頓指出:我們應該回到十八章亞伯拉罕與上帝的互動,才能看出廿二章的強大反差。在十八章,亞伯拉罕激動地為所多瑪求情,甚至挑戰上帝的行事方式:「你真的要把義人和惡人一同剿滅嗎?」(十八 23,和合本 2010 修訂版)。不過,到了廿二章,亞伯拉罕面對明顯不合理的要求,竟沒有質問上帝,甚至連展現一絲情緒也沒有。

這就帶領我們進一步問:上帝在廿二章到底要「考驗」亞伯拉罕什麼?傳統的解釋是:亞伯拉罕因為得了以撒,就愛他勝過愛上帝,所以上帝要考驗他的忠誠。然而,我們讀到:亞伯拉罕求上帝不要忘記以實瑪利(十七 18);再度假冒撒拉為他的妹妹,差一點讓亞比米勒與她親近(廿 1~7);為夏甲與以實瑪利被趕出家門感到「非常憂愁」(廿一 11)。從這些敘述來看,他不僅疼愛以實瑪利,也似乎不在意應許之子要從撒拉而出。

因此,上帝考驗亞伯拉罕,不是因為亞伯拉罕獨愛以撒,而是亞伯拉罕「不夠愛以撒」。米杜頓論道:考驗的目的不是亞伯拉罕無條件的順服,而是要測試他對以撒的愛與對上帝本性的正確認識。要如何測試?亞伯拉罕應該要跟上帝抗議這令人無法接受的命令!換言之,上帝希望亞伯拉罕像十八章那樣跟上帝吵架,以此來更深認識上帝的本性——祂不是真的要求活人獻祭,而是充滿正義與慈愛的上帝。

但亞伯拉罕沉默了。他真的要拿刀殺以撒。

raw-image



亞伯拉罕不夠愛以撒,也不夠認識上帝

此刻,上帝作何感想?

米杜頓觀察到,在考驗之前,上帝提醒亞伯拉罕:這是「你的兒子,就是你所愛的獨子」(廿二 2)。但在考驗之後,天使與上帝知道亞伯拉罕是「敬畏/害怕」神的人,且沒有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的獨子」(廿二 12、16)。同樣的片語,在考驗之後卻省略了「你所愛的」,這是否隱含亞伯拉罕對上帝的敬畏與順服不構成對以撒的愛呢?亞伯拉罕「沒有把以撒留下,不給上帝」,這並非考驗的「目的」,而是上帝在考驗中的「發現」(廿二 12、16)——上帝赫然發現:亞伯拉罕不僅沉默地服從,還真的要殺他「本該要愛」的獨生子。看來,亞伯拉罕還是沒有認識上帝的道,秉行公義,使耶和華的應許實現(十八 19),反而差一點親手終結應許。

當上帝說:「你既行了這事,……我指著自己起誓:我必多多賜福給你……。」(廿二 16~18)祂並非讚許亞伯拉罕的順服,而是上帝在「知道」亞伯拉罕缺乏信心的驚人舉動後,必須要親自持守這個應許。這個誓言沒有要肯定亞伯拉罕的行動,反而是要彌補他行動彰顯的信仰缺陷。


亞伯拉罕早就預料上帝會有預備?

有人認為,亞伯拉罕正是因為對上帝有信心,所以早就知道上帝會預備替代的祭物(廿二 8);他夠認識上帝,所以就「作勢」獻他的兒子,完成這艱難的考驗。然而,為什麼亞伯拉罕上山後,沒有先駐足觀察有沒有可替代的祭物呢?仔細看經文描述的動作,是如此「順暢地令人不安」(築壇、擺好柴、綁以撒、放在柴上、拿刀、殺)(廿二 9~10);天使甚至要呼喚他的名字兩次,才讓他停止動作(廿二 11)。

另外,公綿羊的雙角若要能長到被灌木叢纏住,應該是發育完全了。這麼大的動物掙扎時發出的劇烈聲響,亞伯拉罕怎麼會沒有聽見?亞伯拉罕似乎太專注獻以撒,導致他選擇性地忽略公綿羊發出的聲響。總之,我們很懷疑亞伯拉罕真的相信上帝有預備。

從上述討論,我們可以歸納出:第一,上帝考驗亞伯拉罕對以撒的愛與對祂本性的認識,而這份愛與認識理當透過「抗議」與「求情」來展現。要不然,他也有次好的選擇,即積極尋找替代的祭物。但亞伯拉罕沉默了,非但沒有跟上帝抗議,也毫不猶豫地要殺以撒。從這層意義來說,亞伯拉罕無疑沒有通過考驗。第二,儘管亞伯拉罕失敗了,但上帝仍持守祂的應許,賜福亞伯拉罕的後裔大大增多。就算在我們沒有信心的時候,上帝仍是信實的。


被忽略的角色:撒拉與以撒

讓我們將焦點轉向另外兩位常常被讀者忽略的角色——撒拉與以撒,他們在故事中也同樣沉默。

第一,亞伯拉罕下山後,與僕人一同起身前往別是巴時,經文中沒有包含以撒(廿二 19)。這意味著,下山後父子就分道揚鑣了。這些年來,他們如何面對這些痛苦?而他們再次「見面」時,已經是亞伯拉罕的喪禮(廿五 9)。

第二,撒拉也與亞伯拉罕分居了。亞伯拉罕下山後,就住在別是巴(廿二 19),而撒拉過世後,亞伯拉罕才「來到」希伯崙哀悼(廿三 2)。我們可以合理猜測,獻以撒事件極有可能讓撒拉精神崩潰(畢竟這是等了 25 年才有的兒子),也或許間接造成她的死亡(抑鬱而死?)。

第三,以撒在撒拉死後仍未婚,但他當時已經 37 歲了!身為「多年單身的成年男子」,這是一件相當不尋常的事,甚至亞伯拉罕還叫僕人回到故鄉為兒子娶妻。我們可以想像,以撒經歷被綑綁、差一點被刀殺的「童年創傷」後,他無法再跟父親建立關係,他唯一能倚賴的只有母親(撒拉死後,以撒仍留著「母親的帳篷」廿四 67)。這樣的陰影伴隨以撒,讓他難以信任其他人。如果他多年來都與母親住在一起,母親的死亡肯定對他造成很大的心理打擊。以撒因喪母悲慟了三年,直到利百加與他結婚,他才得了安慰(廿四 67)。

綜上所述,我不禁要問,亞伯拉罕的「順服」到底造就了什麼樣的家庭關係?我看到父子疏離、夫妻離異、孩子封閉自我的家庭悲劇。當我們從沉默的角色回過頭來看廿二章,不免為以撒與撒拉感到哀傷。


亞伯拉罕為何沉默?

說到底,亞伯拉罕為何沉默?為何他毫不遲疑地要獻上以撒?請容我提出一個大膽的詮釋:因為亞伯拉罕不喜歡以撒,而且對上帝有恨意

我們可以從一些經文細節來推敲(腦補),以撒似乎有智能障礙或發展遲緩的狀況。雖然我們要避免用現代醫學框架去解釋聖經人物的特質,但我們可以發現,相較於勇健的以實瑪利(廿一 20),以撒從誕生以來就顯得相當被動、退縮,甚至晚年還被雅各欺騙(廿七章)。有兩個敘述值得注意:第一,以撒在斷奶的那天,被以實瑪利「戲笑/取笑」(廿一 9),這詞帶有惡意的嘲諷或戲弄。然而,身為十五、六歲的哥哥,到底有什麼好取笑一個剛斷奶的兩、三歲幼兒?我們只能猜想,以實馬利或許是取笑以撒「不正常」的心智特質,就像有些青少年會惡意調侃或羞辱特殊兒。第二,以撒被亞伯拉罕綑綁時,竟沒有做出任何反抗。雖然經文沒有提到以撒的年紀,但要能背起燔祭的柴(廿二 6),他應該是個青少年。面對一個大他一百歲的老人,以撒理當有力氣去掙脫,除非他完全在「狀況外」。

若是如此,那我們可以想像,亞伯拉罕沒有為上帝賜下的應許感到開心,反而認為是沉重的負擔。他偏愛的「健全的兒子」被趕出家門,只能無奈養育一個「不健全的兒子」。所以,他對以撒的情感是矛盾的。身為父親,他理當要愛兒子,但他難以接受這應許充滿缺陷,且為原先的家庭帶來如此多的衝突。每當他看見以撒,也可能同時充滿對上帝的怨懟。

上帝隱約覺察亞伯拉罕沒有接納跟喜悅這應許,因此用極端的手法考驗亞伯拉罕;亞伯拉罕也猜到上帝要考驗他對兒子的愛,而刻意用沉默的順服來掩飾對上帝的恨,同時不帶猶豫地想終結以撒的性命。在此,我們窺見了亞伯拉罕的毀滅性,彷彿對上帝說:「好,都給你,都給你!這 25 年,我受盡折磨。我不玩了。我要毀掉一切。」

 走筆至此,我不免開始同情亞伯拉罕:早知道事情會如此,上帝,祢為什麼要賜下這麼沉重的應許呢?


結語:打破沉默,寫下新的故事

你可能會問,有需要用這麼「陰暗」的角度詮釋這故事嗎?當然,這些純屬經文縫隙間的猜想,不代表是唯一答案。然而,當我們越是把亞伯拉罕沉默的順服當成信仰美德來頌讚,就會越壓抑在信仰中的真實感受,包括對上帝的負面情緒。仔細想想,這對屬靈生命真的是健康的嗎?

上帝不需要機器人。祂渴望的是有血有肉的生命,願意認識祂的道路,與祂同行。願意掙扎、抗議、吐苦水、發怒,代表關係是真的,這都好過不發一語的服從與冷漠。

我的詮釋進路不將上帝的命令與亞伯拉罕的沉默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實,而是需要被提問的對象;不將以撒與撒拉的敘事視為補充,而是放在問題的核心。當我們進入經文,也就是進入懸疑的劇情、沉默的窒息與心碎的現實時,我們才能真正體會信仰之路的不易。上帝呼召亞伯拉罕絕非浪漫或愜意的故事,而是一連串的挑戰與苦難,直搗人心的破碎之處。

以撒不完美,但上帝提醒亞伯拉罕要愛他;亞伯拉罕沒有通過考驗,上帝仍憐憫他。讓我們勇敢想像吧!如果亞伯拉罕沒有沉默,故事會如何發展?就讓這些可能性,成為我們當今的信仰實踐吧!

關於各種書的心得與評論,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科學、神學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惡霸進入教會 教會時常發生醜聞。牧者濫用金錢或性騷擾/性侵害會友的爆料,每年層出不窮。但近幾年,美國有越來越多牧者不是因為性醜聞離開教會,而是因為「霸凌」(bully)。例如,在2020年全球知名的教會植堂網絡Acts 29董事會投票決定,開除執行長Steve Timmis,理由是他「濫用權力」
《時間的秩序》由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卡羅.羅維理(Carlo Rovelli)所寫,深入淺出地指出時間怪異的本質,以幽默又富文學性的筆觸指出,在宇宙中時間不是統一的、客觀的、標準的,時間並沒有過去與未來之分。透過熱力學、量子重力等概念,最後回到內在感知,探討人如何用記憶與預期來體驗生命。
要求做錯事的人反省,會讓他成為罪犯 「要求做錯事的人反省,會讓他成為罪犯。」  看到《教出殺人犯》正文的第一句話,令人不寒而慄,但接著是更多困惑。反省不是美德嗎?有反省,才不會誤入歧途,怎麼會成為罪犯呢?如果一個人不會反省,那他才有可能成為罪犯吧!  不過,作者岡本教授正是刻意用聳動的句子,來
前陣子偶然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翻開後令人愛不釋手! 愛,往往讓人想破頭也搞不明白,不同的人對愛的詮釋更是天差地遠。不過,讓我們腦洞大開一下。如果你可以穿越時空把一群哲人聚在一起暢聊愛情,你會選哪些人呢?他們會怎麼與對方爭論呢?又會如何看待我們現代的愛情觀呢? 《蘇格拉底談愛情》是本讓讀者一窺偉大的
《聆聽的力量》書評 沒有回答的回答 想像一下,你是安寧病房裡的工作人員,有一個患者突然問你說:「我是不是已經快不行了?」請問你會怎麼回答? (1)「不要說這種喪氣的話,繼續加油!」(鼓勵患者) (2)「這種事不需要擔心喔!」(回答患者) (3)「為什麼會這樣想?」(反問患者) (4)「痛成這個樣子,
精神分析是自我理解與自我解放的工具 佛洛姆(Erich Fromm)無疑是個多產的作家,大眾對佛洛姆的印象多半是出版至今快70年的經典之作《愛的藝術》。身為社會心理學家、哲學家、精神分析師,他總能用睿智且獨到的眼光為社會與個人的疾病作出診斷。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對人性的關懷與對社會的批判。他不
當惡霸進入教會 教會時常發生醜聞。牧者濫用金錢或性騷擾/性侵害會友的爆料,每年層出不窮。但近幾年,美國有越來越多牧者不是因為性醜聞離開教會,而是因為「霸凌」(bully)。例如,在2020年全球知名的教會植堂網絡Acts 29董事會投票決定,開除執行長Steve Timmis,理由是他「濫用權力」
《時間的秩序》由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卡羅.羅維理(Carlo Rovelli)所寫,深入淺出地指出時間怪異的本質,以幽默又富文學性的筆觸指出,在宇宙中時間不是統一的、客觀的、標準的,時間並沒有過去與未來之分。透過熱力學、量子重力等概念,最後回到內在感知,探討人如何用記憶與預期來體驗生命。
要求做錯事的人反省,會讓他成為罪犯 「要求做錯事的人反省,會讓他成為罪犯。」  看到《教出殺人犯》正文的第一句話,令人不寒而慄,但接著是更多困惑。反省不是美德嗎?有反省,才不會誤入歧途,怎麼會成為罪犯呢?如果一個人不會反省,那他才有可能成為罪犯吧!  不過,作者岡本教授正是刻意用聳動的句子,來
前陣子偶然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翻開後令人愛不釋手! 愛,往往讓人想破頭也搞不明白,不同的人對愛的詮釋更是天差地遠。不過,讓我們腦洞大開一下。如果你可以穿越時空把一群哲人聚在一起暢聊愛情,你會選哪些人呢?他們會怎麼與對方爭論呢?又會如何看待我們現代的愛情觀呢? 《蘇格拉底談愛情》是本讓讀者一窺偉大的
《聆聽的力量》書評 沒有回答的回答 想像一下,你是安寧病房裡的工作人員,有一個患者突然問你說:「我是不是已經快不行了?」請問你會怎麼回答? (1)「不要說這種喪氣的話,繼續加油!」(鼓勵患者) (2)「這種事不需要擔心喔!」(回答患者) (3)「為什麼會這樣想?」(反問患者) (4)「痛成這個樣子,
精神分析是自我理解與自我解放的工具 佛洛姆(Erich Fromm)無疑是個多產的作家,大眾對佛洛姆的印象多半是出版至今快70年的經典之作《愛的藝術》。身為社會心理學家、哲學家、精神分析師,他總能用睿智且獨到的眼光為社會與個人的疾病作出診斷。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對人性的關懷與對社會的批判。他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聖經《歷代志下》中亞撒王的故事,反映出信仰在面臨挑戰時的重要性。亞撒王依賴外在力量而忽略上主的指引,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與懲罰。通過這段經文,我們能反思信仰與生活的連結,以及在高峰時期如何保持謙卑與對上主的依賴。從中吸取教訓,以應對生活中的誘惑和挑戰,並警惕信仰的脆弱性。
Thumbnail
聖經經文:歷代志下15章1-7節「上帝的靈臨到俄德的兒子亞撒利雅。他出來迎接亞撒,對他說:「亞撒,猶大和便雅憫眾人哪,要聽我說:你們若順從耶和華,耶和華必與你們同在;你們若尋求他,就必尋見;你們若離棄他,他必離棄你們。以色列人不信真神,沒有訓誨的祭司,也沒有律法,已經許多日子了。但他們在急難的時候歸
Thumbnail
我們也時常碰到一個絕境,正是「究竟是要維持現狀,持續待在這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生活,還是要選擇跳出深淵,做出決斷?」 故事中,亞伯拉罕帶著兒子前往上帝指定的地點,但一路上兒子以撒詢問亞伯拉罕,怎麼帶了獻祭的工具,卻沒看到獻祭的牲畜呢?亞伯拉罕只能不發一語,他背負著是一個秘密....
Thumbnail
上一篇 見識到了亞伯拉罕用 318 名家僕戰勝四王軍隊,真是勇猛無比;得勝後無所求,又顯得何等尊貴超越!這難道就是經歷的高峰?神的祝福能達到怎樣的程度?還有更高嗎?當然有的。 請看神起初呼召時說了什麼?「成為大國」「你的名為大」「使別人得福」(創 12:2)。之後到了迦南地再度顯現,講得更明確
Thumbnail
稱為基督徒的我們,大部份都希望成為大有信心的男人或女人。但我們真的知道成為有信心的人是什麼意思嗎?
Thumbnail
亞伯拉罕犯錯了,神卻一味的祝福他,甚至成為鉅富!有這種事?絲毫不誇張,這就記錄在聖經中,這本在現今恩典時代隨手可得的書。 「因饑荒甚重,亞伯拉罕就下埃及去,要在那裡寄居。他將近埃及,就對妻子撒萊說,我知道你是容貌美麗的婦人。埃及人看見你,必說,這是他的妻子,他們就會殺我,卻叫你活著。求你說,你
Thumbnail
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 11:38) 亞伯拉罕帶著所有家當過了大河,遷移到了迦南,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 12:7) 這次真的是答對了,一百分,鼓勵鼓勵,再度以異象確認呼召,堅定盟約。不同於第一次顯現是為呼召,這
Thumbnail
創世紀才研讀到 11 章,其內容細節與含義已經多到令人讚嘆驚奇了!但那只是「序幕」而已,隨著亞伯拉罕的出現,重頭戲才剛剛開始。 那麼長的序幕,無非是要把故事背景好好的交代清楚,重要的事實都是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並且每次都揭露更多細節。 這黑色背景就是撒旦的背叛,因此「地變為空虛荒廢,
Thumbnail
荷西(Jose Luis Navajo):「上帝不會呼召已經裝備好的人,而是祂會裝備那些受祂呼召的人。」(《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48)
Thumbnail
從以賽亞的預言到耶穌來到這世界,這中間有七百年之久。神要滅掉所多瑪時,先知會亞伯拉罕,並接受亞伯拉罕的招待。亞伯拉罕忠心到底,順服到底,也苦到底。在神面前,要用誠懇的心,作真實的事,不幻想,不妄想,心常苦,事求妥,追求完美,最好你所作的能成為永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聖經《歷代志下》中亞撒王的故事,反映出信仰在面臨挑戰時的重要性。亞撒王依賴外在力量而忽略上主的指引,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與懲罰。通過這段經文,我們能反思信仰與生活的連結,以及在高峰時期如何保持謙卑與對上主的依賴。從中吸取教訓,以應對生活中的誘惑和挑戰,並警惕信仰的脆弱性。
Thumbnail
聖經經文:歷代志下15章1-7節「上帝的靈臨到俄德的兒子亞撒利雅。他出來迎接亞撒,對他說:「亞撒,猶大和便雅憫眾人哪,要聽我說:你們若順從耶和華,耶和華必與你們同在;你們若尋求他,就必尋見;你們若離棄他,他必離棄你們。以色列人不信真神,沒有訓誨的祭司,也沒有律法,已經許多日子了。但他們在急難的時候歸
Thumbnail
我們也時常碰到一個絕境,正是「究竟是要維持現狀,持續待在這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生活,還是要選擇跳出深淵,做出決斷?」 故事中,亞伯拉罕帶著兒子前往上帝指定的地點,但一路上兒子以撒詢問亞伯拉罕,怎麼帶了獻祭的工具,卻沒看到獻祭的牲畜呢?亞伯拉罕只能不發一語,他背負著是一個秘密....
Thumbnail
上一篇 見識到了亞伯拉罕用 318 名家僕戰勝四王軍隊,真是勇猛無比;得勝後無所求,又顯得何等尊貴超越!這難道就是經歷的高峰?神的祝福能達到怎樣的程度?還有更高嗎?當然有的。 請看神起初呼召時說了什麼?「成為大國」「你的名為大」「使別人得福」(創 12:2)。之後到了迦南地再度顯現,講得更明確
Thumbnail
稱為基督徒的我們,大部份都希望成為大有信心的男人或女人。但我們真的知道成為有信心的人是什麼意思嗎?
Thumbnail
亞伯拉罕犯錯了,神卻一味的祝福他,甚至成為鉅富!有這種事?絲毫不誇張,這就記錄在聖經中,這本在現今恩典時代隨手可得的書。 「因饑荒甚重,亞伯拉罕就下埃及去,要在那裡寄居。他將近埃及,就對妻子撒萊說,我知道你是容貌美麗的婦人。埃及人看見你,必說,這是他的妻子,他們就會殺我,卻叫你活著。求你說,你
Thumbnail
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 11:38) 亞伯拉罕帶著所有家當過了大河,遷移到了迦南,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 12:7) 這次真的是答對了,一百分,鼓勵鼓勵,再度以異象確認呼召,堅定盟約。不同於第一次顯現是為呼召,這
Thumbnail
創世紀才研讀到 11 章,其內容細節與含義已經多到令人讚嘆驚奇了!但那只是「序幕」而已,隨著亞伯拉罕的出現,重頭戲才剛剛開始。 那麼長的序幕,無非是要把故事背景好好的交代清楚,重要的事實都是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並且每次都揭露更多細節。 這黑色背景就是撒旦的背叛,因此「地變為空虛荒廢,
Thumbnail
荷西(Jose Luis Navajo):「上帝不會呼召已經裝備好的人,而是祂會裝備那些受祂呼召的人。」(《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48)
Thumbnail
從以賽亞的預言到耶穌來到這世界,這中間有七百年之久。神要滅掉所多瑪時,先知會亞伯拉罕,並接受亞伯拉罕的招待。亞伯拉罕忠心到底,順服到底,也苦到底。在神面前,要用誠懇的心,作真實的事,不幻想,不妄想,心常苦,事求妥,追求完美,最好你所作的能成為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