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勝二敗
比賽結束,沒有預期裡的成功,於是在每一個環節有了抱怨,有了指責,有了自責,有了不得已,有了委屈,有了難過。
成功固然欣喜,但失敗的復盤,更是重要,因為那會是前往下一次成功的動力。

復盤小結
1.有所選擇,就必須承擔部分風險。雖說不得已,但事實就是全體都做了一個選擇,如今風險無從避免,那麼就要一起承擔,而非咎責單一個人。
2.縱有方法打怪,也要認清想要成為贏家,就應該要有長期策略。若已感知團隊能力不足,短期積極訓練是必然,長期規劃磨練是應然,否則面臨風險機率的提高,即是本然。
3.你「盡力」了嗎?對於一個人是否「盡力」的模樣,我們有著一般人的期待。但,眾人的期待是你我個人的期待嗎?有球員說:「我覺得自己盡力了」然後,你嗤之以鼻地想「慢慢跑、漏接」,這樣也算是盡力嗎?對方回應:「我已經努力的想接球也努力的在跑了。」…再多的指責都不能改變失敗的結果,需要反思的是:每個人對於「盡力」的定義不同,如同師長探問「你在學習上盡力了嗎?」當我們大聲地回應:「我盡力了」師長卻無法從成績上看出你的盡力時,當下對於你盡力與否的質疑,是否也讓你覺得委屈不平?接下來的指責,肯定也會令你不悅!
那麼現在,團隊所產生的抱怨與委屈,不就是因為彼此對「盡力」定義的差異所造成,將心比心後,想想除了指責與自責,自己還能為團隊做些什麼?
後記:
這個班有一種愛抱怨.愛批評.愛指責他人的天生特質,互助的情況不多,扯他人後腿的情形不少,一場球賽只是放大了更多人有類似的互動,也就不能想像平日處理各種課堂之間衝突,有多麼的讓人覺得身心俱疲了(是有多愛寫「行為自述表」,到目前為止,一天可以處理2-3件負面事,究竟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