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提示詞:我在以下網址看到中國在倡議關於AI的全球合作組織,可否麻煩你幫忙找一下,現在全球有沒有相關的討論或已經有類似的組織了,請分析後給我簡要的答案。網址:https://news.cnyes.com/news/id/6077764
(看到新聞報導「李強週六(26 日)在上海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開幕式發表演說,提議建立一個全球人工智慧(AI)合作組織」,好奇目前是否已經有這類的組織了。個人認為AI超越人類是遲早的事,有些面向更是早就超越人類,因此各單位在發展持續AI時,若能協調討論出一些共同原則來保障人類的處境,目前看來是相當必要。)!
全球 AI 合作組織與中國倡議的比較分析
近年來,人工智慧(AI)發展快速,對經濟、社會、政治等層面產生深遠影響。然而,技術進步也帶來隱私保護、數據安全、倫理規範等問題,讓 AI 全球治理成為重要議題。國際間已建立若干合作機構與框架,旨在制定規則與標準,推動負責任的 AI 發展。同時,中國在 2024–2025 年提出全球 AI 合作組織倡議,期望主導相關治理架構。本文將從三方面分析:已存在的國際 AI 組織、主要國家立場,以及中國倡議與現有機構的比較。
一、全球主要 AI 合作組織
1. OECD AI 原則
2019 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通過《OECD AI 原則》,成為全球首個由政府間共同制定的 AI 治理標準。該原則提出五大核心價值:
- 以人為本與包容增長
- 尊重人權與民主價值
- 透明與可解釋性
- 穩健性、安全性
- 問責與責任制
目前 38 個 OECD 成員國及部分非成員夥伴(共 47 國)承諾遵守這些原則。全球已有超過 70 國、上千項 AI 政策參考此框架,使 OECD 原則成為各國政策制定的重要基準。
2. GPAI(全球夥伴關係人工智慧)
2020 年,G7 和多個合作國家共同創立 GPAI(Global Partnership on AI),專注於協調技術研究、政策交流與倫理實踐。2023 年起,GPAI 已納入 OECD 合作架構下運作。其成員國約 44 個,包括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印度、日本、韓國與澳洲等主要經濟體。
GPAI 以「安全、可信、以人為本」為核心理念,並設立涵蓋 AI 公平性、醫療 AI、可解釋 AI 等專業工作組。組織定期舉辦國際年會、發布研究報告,推動跨國交流與合作。
3. UNESCO AI 倫理推薦
2021 年 11 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通過《人工智慧倫理推薦》,為全球首個 AI 倫理框架,適用於其 194 個會員國。此框架強調人權、透明、公平、問責及人類監督,並關注數據治理、教育、環境與健康領域的倫理挑戰。
UNESCO 框架的出台鼓勵各國將倫理價值轉化為法律與標準,促進全球對 AI 倫理議題的共識。
二、主要國家對全球 AI 治理的立場
美國
美國是 OECD 和 GPAI 的創始成員,推動「開放、可信、安全」的 AI 發展戰略,並透過多邊合作維護其技術優勢。2025 年,美國發佈新的 AI 行動計畫,未對中國倡議發表支持聲明,仍傾向於維持由美國領導的多邊框架。
歐盟
歐盟全體成員國均採納 OECD AI 原則並參與 GPAI,同時制定了全球最嚴格的 AI 法規之一——《AI 法案》(AI Act)。歐盟雖重視國際合作,但目前對中國倡議未有公開支持,重點仍放在與美國、日本等國協調既有框架。
英國
英國積極參與 OECD 和 GPAI,並曾主辦全球 AI 峰會。英國偏向產業驅動的 AI 發展模式,對中國倡議態度謹慎,主要與西方盟國保持政策一致。
印度
印度雖非 OECD 成員,但自 GPAI 創立起便是核心成員,並在 2023–2024 年擔任輪值主席國。印度推動南南合作,重視發展中國家的需求,但目前未公開表態支持中國的倡議。
日本與加拿大
日本與加拿大同為 OECD 和 GPAI 的主要參與國,並以 AI 倫理與安全為政策重點。兩國仍支持現有西方框架,對中國新組織提案保持觀望。
三、中國倡議與現有機構的比較
中國於 2024–2025 年提出的全球 AI 合作組織倡議,核心理念包括「以人為本、安全可信、開放共享、尊重國家主權」,並特別強調全球南方國家的參與與技術公平性。這與 OECD AI 原則和 UNESCO 倫理框架在部分價值上有重疊,如可信、安全、負責任等要素。
然而,中國倡議也存在差異,特別是強調「國家主權」與「技術共享」,這與以西方國家主導、偏重市場與企業角色的框架不同。部分觀點認為,中國倡議試圖成為美國、歐盟所主導 AI 治理模式的替代方案。
在支持度方面,中國已邀請逾 30 個國家參與其倡議討論,包括俄羅斯、南非、卡塔爾、韓國、德國等。全球南方國家對中國提出的「公平受益」理念有一定興趣,但西方主要國家如美國、歐盟、日本仍未表態支持,並持續鞏固以 OECD 和 GPAI 為核心的框架。
未來可行性仍存在挑戰。中國倡議若能在技術開源、資金與政策支援上展現吸引力,有望補充現有機制在發展中國家的不足。然而,地緣政治與信任問題可能限制其影響力,短期內難以取代 OECD 和 GPAI 在全球治理中的主導地位。
結論
目前全球 AI 治理以 OECD AI 原則、GPAI 和 UNESCO 倫理框架為主要基礎,這些組織已形成初步共識與規範。中國的新倡議強調公平與南方國家參與,可能在部分國家間獲得響應,但在西方國家主導的框架下,其影響力尚待觀察。未來全球 AI 治理格局可能呈現多元並存的趨勢,而各國之間如何在標準、倫理與技術上尋求平衡,將決定 AI 發展的長期方向。
參考資料
- OECD AI 原則:https://oecd.ai/en/ai-principles
- GPAI 官方網站:https://gpai.ai/
- UNESCO 人工智慧倫理推薦: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81137
- 路透社報導(中國 AI 治理倡議):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china-ai-governance-initiative-2024
- 中國財經新聞(cnyes):https://news.cnyes.com/news/id/6077764

copilot。幫我畫張圖,表示:國際間已建立若干合作機構與框架,旨在制定規則與標準,推動負責任的 AI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