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篇介紹申請赴德留學獎學金的管道有哪些後,這篇會接著介紹提供我獎學金的單位 Heinrich-Böll-Stiftung (Heinrich Böll Foundation)。但在深入了解這個「神秘」(?)基金會前,我想先簡單談一下德國的政治光譜。
德國政治生態與政黨基金會
不同於台灣的政治生態大多都是由兩大黨單獨執政,德國政壇因選舉制度的關係多由不同政黨組成聯合內閣共同執政。舉例而言,現在的德國政府就是由基民盟/基社盟(CDU/CSU)和社民黨(SPD)所組建成的「大聯合政府」(Große Koalition),而上屆德國政府則是由社民黨、聯盟90/綠黨(Bündnis 90/Die Grünen)和自民黨(FDP)所組成的「紅綠燈聯盟」(Ampelkoalition)。

圖一:德國政黨政治光譜(從左至右分別為左派到右派意識型態)
德國的主流政黨有上面提到的基民盟、基社盟、社民黨、綠黨、自民黨、左翼黨(Die Linke)等政黨。這些政黨分別有其「附屬」的基金會,德文稱兩者間的從屬關係為「parteinahe」,直接翻譯為「近政黨」、白話文可以解釋為理念相近的意思。這些附屬於政黨的基金會一方面走與其母政黨類似的意識形態路線,另一方面也協助政黨傳遞其價值觀、扮演著政黨智庫的角色。根據德國內政部的官網,目前共有六個基金會受到內政部所認可並資助,分別為:
- die Friedrich-Ebert-Stiftung (FES) - 隸屬於社民黨
- die Konrad-Adenauer-Stiftung (KAS) - 隸屬於基民盟
- die Hanns-Seidel-Stiftung (HSS)- 隸屬於基社盟
- die Friedrich-Naumann-Stiftung für die Freiheit (FNF) - 隸屬於自民黨
- die Heinrich-Böll-Stiftung (HBS) - 隸屬於綠黨
- die Rosa-Luxemburg-Stiftung (RLS) - 隸屬於左翼黨

圖二:德國內政部認可的主流政治基金會
順帶一提,如果稍微對德國政治或歷史有點研究的人,應該會發現這些基金會大多是以跟母政黨有直接關聯的人物命名,例如 FES 就是以威瑪共和國首任總統、時任社民黨領導人 Friedrich Ebert 命名;KAS則是以聯邦德國(西德)第一任總理、基民盟籍的 Konrad Adenauer 為冠名人物。大部分政黨基金會都是以這樣的邏輯命名、少數的例外就是今天的主角:Heinrich Böll 和 Heinrich-Böll-Stiftung。
海因里希‧波爾(Heinrich Böll)其人其事
Heinrich Böll(1917–1985)是德國戰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其反映德國戰後現實、反思納粹主義與戰爭經歷的「廢墟文學」聞名。他的代表作包括《小丑之見》(Ansichten eines Clowns)、《九點半的撞球》(Billard um halb zehn)、《女仕肖像群》(Gruppenbild mit Dame)等。
他的著作等身,1972年以其敏銳的人文關懷和對德國現實的批判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他的作品強調反戰、對社會公義的追求以及對自由的堅持。在文學世界以外,他也是積極的公民社會參與者,支持異見人士、人權和社會正義。

圖三:德國作家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Heinrich Böll
Heinrich-Böll-Stiftung 介紹
Heinrich-Böll-Stiftung 是德國聯盟90/綠黨(Bündnis 90/Die Grünen)附屬的政治基金會,創立於1997年。以推動生態、民主、性別平等與人權為核心使命。與許多其他政治基金會一樣,HBS 的任務包括國內外的公民社會培訓、政治教育、推動社會正義等。此外,由於基金會宗旨與綠黨緊密結合,因此HBS也致力於環保運動、促進多元文化和性別平權。
由於是全國性的政治基金會,HBS轄下還有許多附屬的地區性基金會(Landesstiftungen),例如在德國漢堡、巴符州、圖林根州等地都分別有其相對應的單位負責推動在地活動。

圖四:HBS16個地區性基金會
在國際層面上,基金會在全球擁有34個辦事處,舉辦各類活動、研究項目與獎學金,鼓勵青年與學者參與公共與政治議題。在亞洲地區則在中國北京、印度新德里、柬埔寨金邊、泰國曼谷、和韓國首爾等地有辦公室。
Heinrich Böll 與 Heinrich-Böll Stiftung
有趣的是,HBS並不是由Heinrich Böll 本人所成立的,而是在他過世後才創立的。記得之前去參加基金會活動的時候,主持人提到如果Böll本人還在世的話,很可能會反對基金會以他的名字命名。此外,Böll本人也並不是綠黨、甚至不是德國當時任何一個政黨的黨員。那麼,兩者之間到底有何關係呢?基金會為何會以他的名字命名呢?
簡單來說,基金會以Heinrich Böll的名字命名,主因是Böll的人格特質與價值觀體現了基金會「勇於捍衛自由與人權、市民勇氣、包容性辯論,以及重視藝術文化為自主思維領域」(die Verteidigung von Freiheit, Zivilcourage, streitbare Toleranz sowie die Wertschätzung von Kunst und Kultur als eigenständigen Sphären des Denkens und Handelns)的核心理念。
基金會以Böll的社會參與精神和民主價值為標竿,致力於以和平、反歧視、公平及永續環境為推動方向,彰顯Böll對德國與世界的正向影響,繼承並推動他畢生倡導的公民責任、自由、人權與社會正義理念。
既然是綠黨附屬基金會,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那麼基金會是不是就專注在生態保育和永續發展議題上?答案是不完全正確。事實上除了永續環境外,HBS也關注民主、少數族群、社會福利政策、外交及安全政策等不同領域,可以說是十分多元。我當初就是留意到HBS是唯一一個將「反暴力」(Gewalfreiheit)視為核心價值的政治基金會,與我的科系不謀而合,所以才遞出申請的,最後也順利申請成功。

圖五:HBS所關注的議題領域
結語
希望這篇文章有成功讓大家更加了解 Heinrich-Böll-Stiftung 和 Heinrich Böll 本人。之所以會想寫這篇文章是因為當初在申請這份獎學金時似乎沒有查到相關的中文資源,因此想拋磚引玉幫助更多想申請此獎學金的有緣人。
在這裡預祝大家順利申請到自己心儀的獎學金!如果我的文章有幫助你成功申請到獎學金,也歡迎跟我分享,我會很開心的!
那我們就下篇文章見囉,Tschüss!
參考資料:
https://www.dtv.de/autor/heinrich-boell-15474
https://de.wikipedia.org/wiki/Heinrich_B%C3%B6ll
https://www.deutsche-biographie.de/dbo015059.html#dbocontent
https://de.wikipedia.org/wiki/Heinrich-B%C3%B6ll-Stiftung
https://www.ecoi.net/de/quelle/11186.html
https://eu.boell.org/en/about-us
https://us.boell.org/en/who-we-are
https://www.boell.de/de/unser-namensgeber-heinrich-bo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