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體鍊魂】第六十一回 水之惡-死-(三)臭皮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水之惡-死-(三)臭皮囊

  靈性修行的領域,有句話由來已久,大家多少都聽過。

  ——肉體不過臭皮囊。

  在許多修行語境中,「肉體不過臭皮囊」如咒語般廣為流傳。

  這句話的意涵,在宗教、靈修、哲學與詩歌中反覆出現。

  它象徵著一種對感官世界的懷疑、對身體存在的否定,以及對靈性超越的渴望。

  《奧義書》與吠檀多哲學中,認為「身體為幻」。

  「真我(ātman)」與「梵(Brahman)」合一,身體只是臨時外衣;身體與感官被視為「摩耶」(幻象),會使人迷失真我。

  「如人脫去舊衣而著新衣,靈魂捨此身亦然。」

  「身體會老朽,但真我不死。」——《薄伽梵歌》

  印度思想認為,身體為「幻象」或「業報」。

  身體是摩耶(幻象),是靈魂受限於因果律的容器;修行重點是出離五欲,而非滋養肉體。

  身體被視為靈魂的載具,最終目的為超越輪迴,回歸梵我合一。

  此觀點影響印度教苦行派、瑜伽修持觀,以及佛教初期「出離世間」的基本動機。

 

印度教苦行派的肉體觀

  在印度教苦行思想中,身體(śarīra)是靈魂的容器,但也是輪迴(saṁsāra)之根。因此,苦行不是為了毀滅身體,而是「訓練、轉化、超越它」。

  苦行派認為:

  ●身體是業力的場域:身體承載過去生的業報,亦製造新的輪迴因果。

  ●身體不是目標,而是工具:修行的目標是超脫輪迴(mokṣa),而非增強肉體享樂。

  ●透過身體克制實踐「tapasyā」(熱力修煉):產生屬靈之火(tapas),燒盡無明與業障。

  苦行派強調完全禁慾,包括性行為、性思維與情感依附的克制。

  「性」被視為身體最大的慾望源,也是靈性散失的出口。

  「保存種子」是一種升華性力為神性之力(ojas)的實踐。

  而常見的苦行方式有:

  ●斷食(upavāsa)。

  ●赤身裸體長期曝曬、寒凍(如那迦派 Nagā sādhu)。

  ●單腳站立多年、手舉不下數十年(urdhvabāhu sādhu)。

  ●臥於釘床、遁入洞穴、焚火圍繞中冥想

  他們相信:苦行即是逆轉輪迴的熾焰,透過痛苦摧毀執著,轉化業力,觸及超越意識。

  他們的目的,是刻苦身體以脫離幻相。

  以文化心理分析為何以「苦」修身的理由,可以看見苦行派的三種基礎觀點:

  (1)身體=慾望與業力之源:苦行是一種對身體的「文化不信任」:擔心肉體帶來快樂、貪欲、情感依附,阻礙靈魂解脫。

  (2)苦=聖性與能量的積累:在傳統觀念中,刻意的痛苦能「積蓄靈性功德」(tapas),如同神祇創世前的煉金過程。

  (3)身體苦行是與神對話的語言:許多神祇(濕婆、毗濕奴的化身等)都曾苦行百年、千年,因此苦行者透過模仿神明來接近神明的頻率。

  所以,印度教苦行派的肉體觀,並非單純厭棄或否定身體,而是將身體視為一個「需要被征服的世界」,其目的是為了讓靈魂脫離輪迴的牢籠。

  苦行,是對自我與宇宙的挑戰、對慾望與執著的抗議,更是對「存在意義」的極端探索。

  不過,他們的理念雖是如此,但傳下來的通俗想法卻是如何呢?

 

瑜伽修持觀的肉體觀

  同出於印度的瑜伽修持觀也有相似的問題。

  瑜伽修持觀中的「肉體觀念」是一個多層次、深具哲學與實踐意涵的主題,它既非單純斷絕身體,也非單純肯定肉體,而是在「靈性解脫」的脈絡下,將身體視為修持的工具、業力的場域、與意識解放的橋梁。

  瑜伽哲學根源於薩姆迦哲學(Sāṃkhya),認為身體是由 prakṛti(物質)組成,需經由 puruṣa(純淨意識)的辨識與分離,達致解脫(kaivalya)。

  瑜伽修持觀認為,肉體不等於罪惡,而是未被淨化的潛能。

  瑜伽非如某些基督教派般斷然否定肉體,而是主張「轉化」。

  肉體可以培養 sattva(清明性)、減少 tamas(惰性)、rajas(躁性)而成為靈性載體。

  他們認為,修行過程無法跳過身體——它是「苦難的場域」,也是「修證的門戶」。

  可惜,多數人都沒到達那個境界,在一些不入流又一知半解的修行者宣傳下,通俗認知則剩下「苦難的場域」、「業力的場域」與「修持的工具」,以及「需要被淨化的容器」。

  也因為是「需要被淨化的容器」,不少起歪念的修行人便以此理由延伸,去實現自己私慾,例如「上師體液的接觸與注入可以淨化身心」之類的。

 

佛教初期「出離世間」的肉體觀

  佛教初期的「出離世間」思想,是佛陀教法的核心之一,也是一種深刻的人生哲學與修行實踐觀。這一思想不僅體現於佛陀的親身經歷(從王子到修行者),也奠定了佛教早期修行者的核心目標與精神取向。

  「出離」意指離開世俗的束縛與染著,追求脫離生死輪迴(saṁsāra)的解脫境界(nibbāna,涅槃)。

  世間(lokiya):指貪、瞋、癡所構成的染污現象世界,包含欲望、權力、情感依附、家庭、財富等。

  出離(nekkhamma):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從「對現實的執著」中解脫,是對慾望鏈條的超越。

  《法句經》有云:「人為愛欲纏縛,如同小魚落網,欲求出離極苦,當棄愛欲無餘。」

  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釋迦族的王子,生活富足。三出城門見老、病、死,第四次遇見苦行僧,深受震撼,決意出家。

  這一過程象徵:

  ●世間無常與苦是共相:即使最富貴也無法免除老病死。

  ●唯有透過出離、修行,才能真正面對人生問題的本質。

  ●對世間情愛與親情的割捨,並非冷酷,而是為了更深的慈悲與智慧。

  而依此過程,則可分出「出離世間」實踐的三個層次:

  (1)心理上的出離【離染】:修行的第一步是「離貪」,即放下對感官慾樂的依附。如《增支部》所說:「遠離欲樂,是善法的基礎。」

  (2)行動上的出離【離俗】:出家、持戒、遠離塵囂,是物理空間上的實踐。

  (3)心智上的出離【觀慧】:修習止觀(samatha-vipassanā),照見「五蘊皆空」、「無我」。出離的根本,是從無明中解脫,而非單靠離群索居。

  在此基礎上,佛教初期「出離世間」的肉體觀,是一套極其深刻且富有反思性的身體哲學。

  它既非全然否定身體、也非崇拜身體,而是透過對「身體」本質的如實觀察,作為修行與解脫的重要起點。

  而佛教初期的身體觀核心是:身為苦本,亦為修行所依。

  佛教認為:身體是「苦聚」的表現。

  佛陀教導:「此身乃眾苦之聚集」。人身由「四大」(地、水、火、風)構成,終將朽壞、不淨、無常。

  《大念處經》指出觀身不淨的方法,包括觀髮、毛、爪、齒、皮、內臟、血液、腦漿等,目的不是厭世,而是破除對肉體的執戀。

  因肉身是「受苦之器」,包括生、老、病、死、痛、渴、飢等無法避免的現象。過於執戀於肉體,終為生、老、病、死、痛、渴、飢所困。

  在初期佛教中,這種「身不淨觀」是修行者斷欲離愛的核心工具。

  佛教亦強調「五蘊非我」——色、受、想、行、識皆無常、無我。

  即身體不是我。

  色蘊(物質)=身體,若執身為「我」即陷入無明。

  《相應部》有云:「此非我、非我所有、非我本質」,是對身體的徹底鬆綁。

  這種非主體化身體的觀法,與西方當代以身體為個人自由與主權的象徵相異,是一種「脫執」的心靈策略。

  然佛教初期雖觀身不淨,但也不認為應極端壓抑或懲罰肉體,而是將之視為:「解脫的筏」(船),用以渡苦海。

  佛教是否定苦行的。

  佛陀曾實踐過極端苦行(幾乎餓死),最終認為這非解脫之道,轉而提倡中道。

  《中阿含經》云:「以苦為道,不得涅槃。」

  佛教認為,肉體應被照護,使其能支持正念與禪定,而非被虐待。

  而且,應該觀身如身,不加以美化或污蔑,而是清明覺照,如實而觀之。

  觀呼吸(入出息念)、觀行住坐臥、觀身朽壞(九想觀)、觀身無常等。

  這些實踐旨在讓修行者「不以身為我」,進而「出離」對身體美醜、健康、老化的執念。

  從現代心理觀點來看,初期佛教對身體的態度是一種「去客體化的練習」。

  我們多半將身體視為「自我延伸」:美醜、能力、吸引力等。

  佛教則訓練我們從身體抽離自我投射,並面對其如實:它會老、會爛、會變,並非「我能控制」的本體。

  這不是否定身體,而是將身體視為無常現象,從而培養出心靈的「非依附性」。

  而在當時,婆羅門教強調身體潔淨與祭祀之用,身體是階級、種姓的表現與延續。

  佛教則反之,強調「身體」終將腐爛、變異、不值貪著,並且開放平等觀:身體是業報之果,不以種姓或性別定高下。

  這代表一種「去神聖化」的革命觀點——身體不再是社會秩序的象徵,而是生死輪迴的現場。

  不過,雖然早期佛教在修行平等上給予女性「比丘尼地位」,但經典中對女性身體有更多的「不淨觀」,如《增支部》記載,男性修行者觀女性屍體腐爛,以破除色欲。

  當然,這同樣適用於男性身體——佛陀強調「色身皆不淨」,男女皆不應執戀。

  然而,後世會如何理解,終究不是佛陀所能控制。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四念處經》

  這一切色身,皆為無常。

  佛教將肉體視為「色身」,最後終將敗壞

  色(身體)無我、無常、無淨;觀身為「不淨」,旨在破除執著。

  然佛教亦肯定「藉身修道」,強調身心調和(如戒、定、慧三學)。

  佛教觀點不是全然否定身體,而是提醒人不可執著於身體為「永恆實我」。

  但「肉體不過臭皮囊」還是比較好懂,較容易宣傳,也較廣為人知。

  比起「出離世間」的深度思想——身體為受苦之器,眾苦所聚,肉體不過臭皮囊一個,終究會腐爛敗壞,是生、老、病、死、痛、渴、飢等困境的源頭,是「不凈」的執著所在——還要更深入民間為人所接受。

  多數人們與修行者難以理解佛陀的思想高度,但能理解他所感受到的生、老、病、死的「眾苦所聚」,亦能直觀地體會肉身終就會腐爛敗壞的證據。

  於是乎「肉體不過臭皮囊」的傳統思想就這麼一代一代傳了下去。

raw-image


道教的肉體觀

  至於道教的部分。

  道教重視肉體的修煉與延壽,更視人體為一座「小宇宙」,是通往天地、神明與長生的神聖通道。

  這與佛教「觀身不淨」、「身為苦本」的出離思想不同,道教的身體觀強調「養命」、「煉形」、「合道」,是一種積極入世、修身養性的宇宙觀。

  「形不壞則神不散」——人體不朽,神明長存;許多道教神仙皆「白日飛升」,不需死而靈魂升天,而是肉體轉化成「陽神」、「仙體」。

  道教的身體觀不是壓抑、不是控制,而是順應天道、轉化肉身,使之成為靈性升華的階梯。它不怕身體,而是尊重、鍛鍊、與之對話。

  道教相信:「形體者,神之宅也」。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有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這句話的基礎是身體的淨化與調和,道教不將身體視為罪惡的根源,反而認為身體是通達大道的根本。

  身體不是束縛靈魂的枷鎖,而是靈性實踐的容器;煉身即煉道:修行不離身體,須透過呼吸、導引、氣功、服氣、守中、靜坐等方式實踐。

  不過,道教在歷史變遷下也融合了不少其他宗教的觀念。

  雖然當前道教也講「形神」,但也認為形軀乃暫居之器。

  民間信仰亦常見「肉體是累贅」的說法,例如:「脫胎換骨」、「舍報投胎」等語言,皆有「離形歸真」的含義。

  當前道教雖強調「形神兼修」,但也有「形軀敗壞」的觀念。

  但這些尚未對道教的根本肉體觀有太大的影響。

  身體是修道的場域,「精氣神」之轉化關鍵;真正的長生不老之道,不是逃離身體,而是精煉其質;修鍊講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一步一步的身體轉化過程。

  肉身可修、可煉,身體即道的顯化場。

  這使道教在亞洲宗教中最強調身體為靈性的媒介,而非單純「障礙」。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鍊魂師-認識、確立、實現自我的靈魂升級旅程。
21會員
372內容數
人工智能普及的未來,靈魂自我的呈現將越來越重要! 靈魂強大的人,一舉手一投足一開口一下筆均氣勢非凡,怎麼鍊成的? 看過雙眼有靈魂智慧的人嗎?內在世界是如何呢? 充滿靈魂力量的商品呢? 歡迎參觀鍊魂師養成工房,找到屬於你的靈魂解答,練成你的靈魂未來!
2025/07/27
你是否曾渴望「消失」?不是因為痛苦,而是一種莫名的向內沉落之感? 這是死之本能最純粹的靈性訊號:渴望與整體合一、渴望消融在愛裡、渴望從孤立中醒來。 在靈性導師眼中,那不是毀滅的力量,而是靈魂的召喚——回歸源頭、歸屬永恆、進入無限的渴望。
Thumbnail
2025/07/27
你是否曾渴望「消失」?不是因為痛苦,而是一種莫名的向內沉落之感? 這是死之本能最純粹的靈性訊號:渴望與整體合一、渴望消融在愛裡、渴望從孤立中醒來。 在靈性導師眼中,那不是毀滅的力量,而是靈魂的召喚——回歸源頭、歸屬永恆、進入無限的渴望。
Thumbnail
2025/07/26
水,自古以來雖象徵著生命、孕育與純淨,但在心理學的深層視野中,它也藏有另一面:死亡、解構與遁入潛意識的引力。
Thumbnail
2025/07/26
水,自古以來雖象徵著生命、孕育與純淨,但在心理學的深層視野中,它也藏有另一面:死亡、解構與遁入潛意識的引力。
Thumbnail
2025/07/25
雖然水的意象有純淨的一面,但我們可能忽略了,水質是如何輕易就會產生劣化的質變。
Thumbnail
2025/07/25
雖然水的意象有純淨的一面,但我們可能忽略了,水質是如何輕易就會產生劣化的質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床底下的怪物到哪去了?
Thumbnail
床底下的怪物到哪去了?
Thumbnail
  每位處刑者「看」到的都不一樣。   拉娜是內臟腥臭,奇可是某種藥劑燃燒的味道。魯休是類似瘴氣的黑煙,非常簡潔易懂,也很符合他伊爾德維人的身份。
Thumbnail
  每位處刑者「看」到的都不一樣。   拉娜是內臟腥臭,奇可是某種藥劑燃燒的味道。魯休是類似瘴氣的黑煙,非常簡潔易懂,也很符合他伊爾德維人的身份。
Thumbnail
2024.07.22 霧氣散去之時,人影映在獸的身上只剩輪廓。
Thumbnail
2024.07.22 霧氣散去之時,人影映在獸的身上只剩輪廓。
Thumbnail
陌生的環境,撲鼻而來的血腥氣息… 為何我會在此處? 怎麼來此處的? 不…這些好像不是很重要… 求生的本能告訴我…現在……..只要逃出去…..
Thumbnail
陌生的環境,撲鼻而來的血腥氣息… 為何我會在此處? 怎麼來此處的? 不…這些好像不是很重要… 求生的本能告訴我…現在……..只要逃出去…..
Thumbnail
某天醒來,我發現家裡多了一具屍體。
Thumbnail
某天醒來,我發現家裡多了一具屍體。
Thumbnail
書名:契約鬼夫 作者:啞幾 閱讀管道:iReader 發文日:2019年8月(舊文重發) 文案: 總裁?高幹?富二代?弱爆!我老公是僵屍好不好? 千年古屍,統領兩界三生,顏值高、功夫強、身體好!尤其晚上格外好! 「蘇天淺,你從生下來那一刻就屬於我。」 「對不起我對屍體過敏!」 「這世間天
Thumbnail
書名:契約鬼夫 作者:啞幾 閱讀管道:iReader 發文日:2019年8月(舊文重發) 文案: 總裁?高幹?富二代?弱爆!我老公是僵屍好不好? 千年古屍,統領兩界三生,顏值高、功夫強、身體好!尤其晚上格外好! 「蘇天淺,你從生下來那一刻就屬於我。」 「對不起我對屍體過敏!」 「這世間天
Thumbnail
魚 白骨樹林,蒼白之骨,灰暗之地。 惡魔棲息,蒼白之語,葬身之地。 一片湖畔始沉寂,他身姿挺拔,披肩金絲。 一縷陽光將跳躍,無聲過水面,白了青絲。 一池金魚忽隱現,絢爛著衣裳,越了風姿。 噹、噹、噹 白骨震顫,晨鐘鳴響,奏鳴。 他守護土地,他是惡魔。 風徐徐過往,他
Thumbnail
魚 白骨樹林,蒼白之骨,灰暗之地。 惡魔棲息,蒼白之語,葬身之地。 一片湖畔始沉寂,他身姿挺拔,披肩金絲。 一縷陽光將跳躍,無聲過水面,白了青絲。 一池金魚忽隱現,絢爛著衣裳,越了風姿。 噹、噹、噹 白骨震顫,晨鐘鳴響,奏鳴。 他守護土地,他是惡魔。 風徐徐過往,他
Thumbnail
萬物生靈,皆有靈性, 雖無造下惡業,但驚擾也算是侵犯
Thumbnail
萬物生靈,皆有靈性, 雖無造下惡業,但驚擾也算是侵犯
Thumbnail
書名:這坑爹的人蔘 作者:打僵屍 版區:耽美小說 世界背景【自分類】:異界 主題分類【自分類】:修真界 關鍵字【自分類】:穿越、輕鬆、強強、中二爽文 評分【滿分5顆星】:3.5顆星 心得: 小攻是白虎聖獸和朱雀魔獸的混血,小受是三至寶之一的鬼王仙參,攻受的身世很坑爹,小受的性情很坑爹
Thumbnail
書名:這坑爹的人蔘 作者:打僵屍 版區:耽美小說 世界背景【自分類】:異界 主題分類【自分類】:修真界 關鍵字【自分類】:穿越、輕鬆、強強、中二爽文 評分【滿分5顆星】:3.5顆星 心得: 小攻是白虎聖獸和朱雀魔獸的混血,小受是三至寶之一的鬼王仙參,攻受的身世很坑爹,小受的性情很坑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