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值主張(頁3-4):昇陽半導體以技術、產能與成本領先業界,協助半導體製造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並實現永續目標。核心優勢包括規模效益與技術領先,客戶涵蓋全球一線晶圓代工與IDM廠。

- 公司概況:成立於1997年,昇陽是全球第一的再生晶圓廠及晶圓薄化服務廠,2024年營收35.5億台幣,市值240億台幣。專注於<5nm再生晶圓與12吋功率元件薄化技術。

- 財務表現:2025年Q1營收10.82億台幣,毛利率37.3%,營業利益率24.0%,每股盈餘1.34元,股東權益報酬率(年化)21.2%。晶圓出貨量持續增長,資本支出因擴產短期影響自由現金流。



- 市場趨勢與競爭分析:70-75%業務來自先進製程,<5nm再生晶圓需求快速增加,產能全球第一(2024年80萬片/月)。自動化技術導入降低人力需求,預計2027年全面自動化。晶圓薄化從功率半導體擴展至先進封裝應用。


- 技術發展亮點:2025年擴產支援2奈米量產,測試晶圓與GaN/SiC薄化認證進行中;2026年將提升2奈米以下再生晶圓與Carrier業務產能,支援高頻寬記憶體堆疊。

- 市場風險與因應):新台幣升值1%對毛利率影響低於0.3%,公司透過產能擴充與成本控制應對;美國關稅影響有限,與客戶合作調整商業模式,並評估當地供應鏈與擴產策略。
- 關鍵訊息與展望:再生晶圓業務出貨量年增超30%,2026年產能接近100萬片/月;進軍先進封裝Carrier業務與GaN/SiC薄化領域;ROE與EPS提升,匯率與關稅風險可控。

QA:
- 問題1:對半導體產業整體展望的看法? 答: 半導體產業長期年均成長率約12-13%,不同領域表現有差異。與先進製程、AI及HPC相關的業務成長速度更快。昇陽主要受益於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需求的增加,成長率高於業界平均的12.7%。
- 問題2:AI需求持續增加對公司的影響或動能? 答: AI與HPC是關注焦點,但先進製程與封裝也同樣重要。這些領域進入量產後,需求顯著增長,對公司發展非常正向。我們在技術與成本上全力支援客戶,抓住市場機會。
- 問題3:8028的可轉債(CB)現況、轉換時程及是否有籌資需求? 答: 未來有籌資需求,具體時間與方式待定,年底可能會有進一步更新。
重點記錄
- 公司在WCW技術上領先業界,且產能已是最大,並提供具競爭力的價格結構,這些是其市場份額持續提升的關鍵因素。
- 公司產品的成長動能與先進製程的擴產高度相關,尤其是在5.5奈米以下的製程。
- 再生晶圓在先進製程中的使用比例顯著提高:28奈米晶圓的再生晶圓需求比例約為1:0.8,而3奈米晶圓則高達1:2.3。公司預期2奈米製程的比例將更高,原因在於結構複雜性增加(從FinFET轉向GAA)和製程步驟增多。
- 公司在潔淨度(cleanliness)和顆粒尺寸(particle size)控制方面具有領先地位,這對於先進製程至關重要。
- 臺中工廠自2020年投產以來,因其經濟規模和高效率(自動化程度高,所需直接人力比例遠低於新竹廠,2022年降至15%),成為公司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持續提升的主要驅動力。
- 公司預計將提前達成2024年底12吋晶圓80萬片/月的產能目標,並長期目標是達到接近100萬片/月。
- 主要競爭對手日本IS Technology的2025年產能目標已從77萬片下修至68萬片,主要受其在中國擴產因市場內卷和產能過剩而減緩的影響。這將進一步拉開生洋半導體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 薄化業務正轉向高附加價值的應用領域,如先進封裝和光學應用,特別是12吋碳化矽(SiC)薄化,公司是該領域的首批切入者。
- HBM堆疊過程需要薄化技術,公司正與客戶進行驗證,這是一個新的成長點。
- 公司產品具有永續性,再生晶圓可重複使用,有助於降低客戶成本並減少資源消耗。
- 臺幣升值對公司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的短期影響會透過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措施來降低。
- 極端關稅情境(例如100%關稅)對公司影響甚微,因對美營收佔比低,且採用FOB條款,客戶會調整供應鏈以規避關稅影響。
- 半導體產業長期展望樂觀,整體年複合成長率約為12%-12.7%,而與先進製程、AI、HPC綁定的業務成長速度更快,生洋半導體將直接受益。
- 公司第二本可轉換公司債(CB)80282將於6月25日恢復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