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飛天法寶》上映,這個彈跳的綠色史萊姆成為我最愛的電影,而其中飾演博士的羅賓·威廉斯更是成為我的偶像,當時的我認為他可能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而在這之後,我也看了他很多的作品,如哲學意義深厚《變人》、展現內在衝突的《心靈捕手》、充滿視覺震撼的《美夢成真》、根本是來亂的《RV休旅任務》等等等等...。然而,這個微笑總是帶著一絲暖意的他,在2014年選擇離去。
過去曾聽過一句話:「要注意你身邊笑得最燦爛的朋友,有時候他們是最憂鬱的那個人。」這句話流行的時候我時常被人關心,因為從過去到現在,我總是團體當中的開心果,在聚會的場所裡扮演著炒熱氣氛的角色,而我也確實能夠深深地了解這句話,因為那些總是帶給別人歡笑的人,通常都是想最多的。

不笑會死
老實說,笑是一個很好的武器,他能夠讓所有的敵意瞬間變成彩色的氣球,歧視的言論、不當的肢體接觸、錯誤的價值觀,只要加上笑聲,就變成了幽默風趣的表演舞台,所以說「笑」到底是什麼?國小的時候我因為胖胖的身材被嘲笑,當時的教育風氣對霸凌並沒有什麼明確的意象,我也不知道自己或許正在被霸凌,所以我能做的就是讓大家繼續笑,畢竟大家都笑了不是嗎?即便只是因為存在,就被大家拱上台,只是因為長相,就讓大家歡天喜地,這都是無可奈何的,至少當時的我是這麼想的。
但說實在的,被笑也是有好處的,當你看大家笑久,自然就能掌握到大家的笑點,而我從國小到出社會不斷地累積,變成一個善於言辭、幽默風趣的人格特質,同時,我又是個心思細膩、思考多慮的人,這讓我練就了一身觀察他人的能力,我可以在短短的互動時間,就掌握這個人的大致個性以及在意的價值觀,當然了,還有他喜歡的笑點,這或許是個很棒的業務能力,但所付出的代價是-極度的自卑與自我懷疑,因為不管我怎麼進步與改變,我永遠是台上的那個死胖子。

舞台的聚光燈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站在聚光燈下的經驗,當你在舞台上時,聚光燈打到你的瞬間你什麼都看不到,台下的人們只剩下一個個的人影,他們的表情、年紀、長相全部都看不見,你只能透過聲音來知道他們是否滿意,這個狀態讓我非常安心,因為我不需要做我自己,我只需要讓他們「笑」就好,畢竟我已經這麼做一輩子了。
我高中、大學時期有很多的活動與表演機會,在大學時,也擔任外部團隊的活動主持人,每個週末都會協助主持活動,有些人問我為什麼會有自信站在台上,與這麼多人互動,我想這是因為舞台上的孤獨帶給我的安全感。
舞台的距離感讓我能抽離自我,在台上的我是為了這個舞台設計出來的角色,他可以是個嚴肅的司令官、青春洋溢的大哥哥,或是專業盡責的會場司儀,反正不論是誰他都不是「我」,只要知道這點我就安心了,因為即便我內心有多麼地自卑,在舞台上我都不是「我」,這樣我就有十足的自信可以讓觀眾滿意。
我不討厭我的工作,我也不討厭舞台上的我,我甚至擔心真正的我搞砸了這些我所塑造、呈現出來的「完美的我」,我常常希望有一天可以出現一個長得跟我一模一樣的人,取代我去滿足所有認識我的人,因為這才能讓我從恐懼中擺脫。
我真的不擅長做我自己,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不是我。

我畫的。
原來,可以不好。
過了幾年,我淡出了原本的工作、遠離人群,開始專心於自己想做的事,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過去的狀態是這麼的痛苦,我必須活在別人的眼中才有生存的動力,活在別人的歡笑中才覺得自己有價值,當我刻意遠離這些時,我發現自己正在快速的墜落,落到無人能及的深淵中。
我知道我想消失,但,為什麼?
為什麼?這是我第一次問自己這個問題,我寫下了好幾個自己必須消失的原因,但我還是無法回答自己-為什麼要消失?這時我才真正發現,我過去的所有思維都站在他人看我的角度思考,我還在那個講台上,我還是那個被同學取笑的胖子,我想消失,我真正想消失的地方是那個講台,不!該消失的是那個該死的講台,與那些笑我的該死的同學們一樣,我真正想要的是他們不再出現在我的生命中,那些該死的笑聲、該死的喧鬧。
我他媽不是生來給你們笑的。
我在腦中的講台喊著,教室瞬間安靜,我想像自己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出喧鬧的街頭,走出這些模擬現場的佈幕之外。此刻的我才發現,我過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為自己偽裝,我在舞台上的自信只是我用來保護自己的盔甲。
原來,真正的我,根本不想要很好。
原來,我可以不好。

我辦的畫展,我真他媽酷。
發自內心的笑
當我真正了解核心,我開始能夠理解自己過去各種行為的意義,說白的,我只是不想再次受傷而已,透過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之後,我理出了我認為與自己相處的幾個重點。
1. 你永遠可以保持懷疑,但你最不能做的,就是懷疑自己。
人類是主觀的動物,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會隨著自己的生活背景有所不同,所以不要過度相信別人,因為他們的話語只是從他們的角度所看出去的事實,不是事情的全貌,所以不要用別人的話語懷疑自己,因為只有你自己可以看見真正的自己。
2. 沒有所謂的「做自己」,因為不管是怎樣的你,都是你。
不要陷入我不夠「像」自己的漩渦,很多時候那都是我們想像中最理想的自己,這不只會讓我們陷入不夠好的陷阱當中,更會抹滅自己的人格特質。要知道,你就是你,從來不會有人比你更像你,現在的狀態就夠了。
3. 別人的建議始終只是建議,他們不可能幫你走人生的路。
我不反對聽從建議,但要記得不要讓建議凌駕於自己的人生之上,生命的旅程不是工廠的模板,我們都是獨特的生命個體,不需要將別人的建議概括全收,因為只有你才能為你的下一步負責。
4. 永遠為自己做第一選擇,因為沒有人需要為你的需求負責。
委曲求全的「全」是成全他人的「全」,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自我傷害過程,有需求就需要適時表達,再與相關的人進行討論,不委屈也不強求,只有做到這樣,才能真的對自己負責。
5. 多花時間在真心對你的人身上,因為他們值得你更多的時間。
不要花太多時間在無效的社交上,人生的時間有限,與其花時間在你不在乎的人身上,不如多與愛你與你愛的人相處。
6. 人是獨立的,要學習照顧自己;人也是合作的,要學會與人互動。
我們都是獨立的,但同時我們也都需要別人,人類的社會是藉由合作才得以存在的,但在與人互動之前,永遠要記得先照顧好自己,再與他人互動。
7. 不需要因為害怕而止步不前,因為通常腦中最糟的情況都不會發生。
我們時常會在腦中預想別人會怎樣看自已,但事實上,所有人關心的都只是他們自己,不需要太害怕與人相處的過程,因為大多數時候他們並不在乎,所以你也不用太過在意。
我們最害怕的往往是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樣子,就像當年在講台上的我,以及世界上某個角落的你,但說到底,我們都在害怕一個不存在的東西罷了。自我相處的能力是需要一輩子學習與實踐的,不論你從何時開始,這都是你了不起的一步,不要忘了,不管狀況如何,永遠有一個人會陪在你身邊不離不棄,那就是-你自己。
要記得,自己永遠可以真心地笑著。

我只是放我的帥照,不是「過往」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