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當我從前婆婆家接兒子回板橋,孩子那句「手錶呢?」我的內心像是響起叮鈴一聲,怪了,這小子平時對手錶可沒什麼特別興趣,這次怎會主動提及? 那只百元購得的橘色手錶,已隨整理房子,物歸原主給長姊了。問長姊了回覆我:「我家小孩拿去用了。」
這下慌了,趕緊查閱更多評論,才見到有人寫道:「手錶三週就沒電了!」儘管手錶本身還能用,但這電力,瞬間讓我陷入掙扎。退貨,嫌麻煩;平時極少退貨的我,對於退款能否順利回到口袋,更是充滿疑慮。畢竟,上一次退貨已是兩三年前的事,當時是退到蝦皮錢包,我甚至還在2022年底用過它付款,如今卻已全然忘卻。現在退款直接退到銀行帳戶,透過手機摸索著輸入銀行的資料,心裡仍忐忑不安——這筆錢真能收到嗎?
然而,我還是踏上了超商退貨之路。這一次,我破天荒地沒有依賴店員,親手在機台上按出退貨單,完成這趟「退貨之旅」。兒子難得開口要手錶,而我這幾天,在網路世界裡,卻遍尋不著那隻符合兩預算,又能讓我滿意的素面手錶。
我不喜歡**「頭腦炸裂」**的感覺,更不喜歡學習、研究這些讓人費神的事。但讓我深刻體會到,在生活與人生的選擇中,這種逃避式的思考,某種程度真的對自己沒有好處。
我特地走進九乘九文具店、商圈文具店、寶雅,甚至鐘錶行,細看實體手錶,並仔細比價。這才猛然想到:兒子身形瘦小,或許讓他親自試戴,確認手圍是否合適,才是最準確的方式啊!五月底孩子提出需求,直到六月底我才想到這些,我這做媽媽的,真的是太不細心了。
然而,這次的經驗也讓我明白,母愛的力量,正是在這些看似不完美,甚至有點笨拙的摸索中,逐漸變得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