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輕忽新冠確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ChatGPT生成

ChatGPT生成

二次確診後,我的身體變了樣:那些長新冠的後遺症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新冠二次確診後,我身體出現的變化。

下面這份內容是我請 ChatGPT 小叮噹依我的實際狀況整理出來的,關於「長新冠後遺症」的分類說明。也希望能幫助你或你身邊的人提早察覺、提早照顧。





長新冠常見症狀分類(Long COVID)

(下方為通用整理,槓掉的是我目前沒有的症狀


神經與認知系統

  • 極度疲倦(疲勞)
  • 腦霧(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
  • 睡眠困難(失眠)
  • 情緒低落、憂鬱或焦慮
  • 頭暈、頭痛

呼吸與循環系統

  • 呼吸急促、氣喘
  • 胸痛或胸部緊縮感
  • 心悸(心跳快、心跳不規律)

感官與耳鼻喉系統

  • 耳鳴、耳痛、聽力下降
  • 嗅覺改變或喪失(嗅覺異常)
  • 味覺改變或喪失(食物變苦、無味)
  • 喉嚨痛或間歇性咳嗽

骨骼肌肉系統

  • 肌肉痠痛
  • 關節痛
  • 四肢刺痛或如坐針氈感

🧍‍♀️ 消化與感覺系統

  • 感覺噁心
  • 腹瀉
  • 胃痛
  • 食慾不振

其他系統或症狀

  • 發燒或反覆發燒
  • 皮疹
  • 身體多處莫名疼痛
  • 體力明顯下滑,無法正常工作或日常活動

這些症狀可能單獨出現,也可能多重疊加。有些人持續幾週,有些人則拖上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


我目前的六大症狀面向(身體失控的感覺)

這一年來,我深刻感受到,這不只是「生病」,而是整個健康系統被擊潰──原本熟悉的身體變得陌生、脆弱,連起身走幾步路都需要衡量體力。

以下是 ChatGPT 小叮噹幫我統整的六大影響面向,以及背後可能的原因:


❶ 維生素D缺乏

  • 骨質流失(與骨鬆有關)
  • 免疫力下降
  • 慢性疲勞
  • 情緒低落(甚至憂鬱)
    👉 許多確診者會出現 D 值過低,與病毒影響腸道吸收、肝腎代謝功能有關。

❷ 血糖變化/糖尿病惡化

  • 確診後血糖波動劇烈
  • 即使原本非糖尿病,也可能出現高血糖
  • 長新冠會影響胰島素敏感性,導致血糖難控

❸ 骨質疏鬆加劇

  • 缺乏維生素D與活動量下降
  • 疲勞感嚴重時,連日常移動都變少
  • 若曾使用類固醇治療,會加速骨流失

❹ 耳鳴與感官異常

  • 耳壓異常/耳鳴
  • 內耳神經發炎或循環不佳
  • 聲音變得過度敏感,甚至干擾睡眠與情緒

❺ 眼睛問題與免疫紊亂

  • 視力模糊、眼壓改變
  • 黃斑部病變與視網膜血管問題
  • 過敏體質變嚴重,甚至影響荷爾蒙與內分泌

❻ 心臟不適與胸痛

  • 胸悶、胸痛,偶爾伴隨心悸或暈眩
  • 有時只是散步、吃完飯,就出現心臟區域的壓迫感
  • 自律神經混亂與心肌發炎可能相關,需長期追蹤

ChatGPT 小叮噹說得很貼切:

「你不是得了一種病,而是被整體系統性失衡所牽動。」這是許多長新冠患者的共通經歷。 你不是懶惰,不是玻璃心,更不是沒照顧好自己。


為什麼我想寫下這篇?

因為我就是在二次確診後,身體整個走樣的其中一人。我有朋友確診後,狀況嚴重到必須洗腎、輸血、放人工血管,歷經多次手術。

而我雖然沒有那麼嚴重,但也曾在吃完火鍋走出店門就暈倒。胸口痛到以為自己要死了。 現在我不會單獨出門,一切行動都得有家人陪伴。


最近又有朋友確診後出現類似狀況,有慢性病體質的朋友,真的要特別小心。這不是危言聳聽,是我們正在經歷的現實。

請不要以為「現在確診都只是小感冒」。輕症,是在你體質允許的範圍內; 一旦體內有潛在慢性病或發炎反應, 它就可能成為壓垮你健康系統的最後一根稻草。


願你平安,願你健康

這不是一篇「勸世文」,只是我在日復一日修復自己時的一點記錄。若這篇文能提醒你,也提醒你身邊的人──那就值得了。

💬 歡迎你留言跟我分享,也願彼此陪伴彼此復原。

🫶🏻 願我們都還能好起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thena的沙龍
33會員
79內容數
文字內容多半來自於生活上的點滴,與自以為是的美學。
Athen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9
前些日子看到 陽台觀察者寫了篇「No. 36 執念:等一隻蝴蝶的時間」讓我想起許多孩子們小時候可愛的小事。當時我要照顧臥床婆婆與三個男孩,除了菜市場、超市、學校,幾乎是與世隔絕。為了不想讓自己像木頭人似得過日子,在當時部落格蔚成風潮,便試著紀錄那些平凡的小日子。
Thumbnail
2025/07/19
前些日子看到 陽台觀察者寫了篇「No. 36 執念:等一隻蝴蝶的時間」讓我想起許多孩子們小時候可愛的小事。當時我要照顧臥床婆婆與三個男孩,除了菜市場、超市、學校,幾乎是與世隔絕。為了不想讓自己像木頭人似得過日子,在當時部落格蔚成風潮,便試著紀錄那些平凡的小日子。
Thumbnail
2025/07/13
醫學隨著科技的蓬勃發展進步,常常會有很多覺得以前沒有辦法辦到的,現在的醫學科技都可以辦到。但總是難免會有幾家歡樂幾家愁的事情。 我的貓因為心肺功能缺陷無法結紮(打麻醉後呼吸不正常胸腔塌陷,獸醫說如果手術他離開的可能性會很高)可是不結紮的母貓就很容易子宮蓄膿的現象。 我們透過原本獸醫的推薦找到了一
Thumbnail
2025/07/13
醫學隨著科技的蓬勃發展進步,常常會有很多覺得以前沒有辦法辦到的,現在的醫學科技都可以辦到。但總是難免會有幾家歡樂幾家愁的事情。 我的貓因為心肺功能缺陷無法結紮(打麻醉後呼吸不正常胸腔塌陷,獸醫說如果手術他離開的可能性會很高)可是不結紮的母貓就很容易子宮蓄膿的現象。 我們透過原本獸醫的推薦找到了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分享2022年3月開始的身體改變。從一開始的暈眩到後續生病,康復的極度緩慢,身體很不對勁,於是對生活進行調整,以及找尋原因。
Thumbnail
分享2022年3月開始的身體改變。從一開始的暈眩到後續生病,康復的極度緩慢,身體很不對勁,於是對生活進行調整,以及找尋原因。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長新冠或稱新冠急性後遺症 (PASC),在2024年初科學告訴我們: 新冠確診患者在急性感染 24 個月後(2年後)仍會出現長新冠症狀。現在,《自然醫學》5月30日針對超過 130,000 名患者的最新研究說: 在3年後仍然會遇到與感染相關的新健康問題,這些症狀。。。
Thumbnail
長新冠或稱新冠急性後遺症 (PASC),在2024年初科學告訴我們: 新冠確診患者在急性感染 24 個月後(2年後)仍會出現長新冠症狀。現在,《自然醫學》5月30日針對超過 130,000 名患者的最新研究說: 在3年後仍然會遇到與感染相關的新健康問題,這些症狀。。。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經歷了放療副作用後,我如何與「新的身體」共處生活,包括與放療副作用的共處、口水減少、處理膿鼻涕、肌肉纖維化等問題以及改變的健康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
Thumbnail
經歷了放療副作用後,我如何與「新的身體」共處生活,包括與放療副作用的共處、口水減少、處理膿鼻涕、肌肉纖維化等問題以及改變的健康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
Thumbnail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Thumbnail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Thumbnail
(1)後疫情時代之健康促進 (2)辦理各式身心健康講座 (3)線上心理健檢
Thumbnail
(1)後疫情時代之健康促進 (2)辦理各式身心健康講座 (3)線上心理健檢
Thumbnail
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的到了今年2024年,仍持續的有確診,因為仍有一堆民眾在問這類相關問題,我把去年至今年的流感/新冠肺炎的做成一個FAQ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常遇到的,已及分享經驗的)
Thumbnail
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的到了今年2024年,仍持續的有確診,因為仍有一堆民眾在問這類相關問題,我把去年至今年的流感/新冠肺炎的做成一個FAQ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常遇到的,已及分享經驗的)
Thumbnail
我們常聽到新冠(SARS-CoV-2)的再感染(reinfections, RI)、持續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s, PI)、長新冠(long COVID, LC)其實是三個不同的專有名詞,但也經常被混淆。牛津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表在《自然》上發現,普通人群中高比例。。。
Thumbnail
我們常聽到新冠(SARS-CoV-2)的再感染(reinfections, RI)、持續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s, PI)、長新冠(long COVID, LC)其實是三個不同的專有名詞,但也經常被混淆。牛津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表在《自然》上發現,普通人群中高比例。。。
Thumbnail
大規模研究發現,長新冠Long Covid 有 200 多種症狀已經兩年多了。科學家們一邊努力尋找造成長新冠的原因,另一邊則努力尋找治療長新冠的方法。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長新冠研究經費增加了近 50%...
Thumbnail
大規模研究發現,長新冠Long Covid 有 200 多種症狀已經兩年多了。科學家們一邊努力尋找造成長新冠的原因,另一邊則努力尋找治療長新冠的方法。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長新冠研究經費增加了近 50%...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