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備工程師日常 #半導體機台運作原理
在半導體製程中,大多數關鍵步驟都必須在真空環境下進行,以確保微觀製程的純淨度與穩定性。除了少數如 CMP(化學機械研磨) 和 光照(曝光) 等製程採用常壓操作外,像是:
🔹 CVD(化學氣相沉積)
🔹 PVD(物理氣相沉積)
🔹 Etch(蝕刻)
🔹 EPI(外延生長)
這些步驟都仰賴真空環境才能運作。
🔄 整體流程簡介:

1️⃣ FOUP 運送:
製程開始前,晶圓會由天車(OHT)自動將 FOUP(裝載晶圓的盒子)送到機台的前端模組(EFEM)。
2️⃣ 晶圓傳送:
機台內部會使用 Robot Arm(機械手臂)將 wafer 一片片送往製程腔體。
3️⃣ 轉換壓力的 Loadlock 區:
在 wafer 進入製程腔體前,需經過一個稱為 Loadlock 的區域,負責將「大氣環境」與「真空腔體」做壓力轉換。這個區域體積通常設計得很小,以利:
✅ 快速抽真空/充氣
⚠️ 減少晶圓熱衝擊(尤其製程溫度高時,若降壓太快可能造成晶圓碎裂,俗稱“pizza”)
4️⃣ 製程腔體運作:
製程腔是整台機台最關鍵的部位,真正進行鍍膜、蝕刻、成長等加工。這裡通常會有多個腔體(稱為 multi-chamber 結構),可同時運作,提升整體機台使用效率。
🧠 工程師小提醒:
- Loadlock 是晶圓容易破片的高風險區,要特別留意製程溫度與氣壓變化速度。
- 一台機台內建多個製程腔體,有助於平衡 Cycle Time 和提升生產效率。
- 雖然每種製程機台在細節上略有差異,但只要掌握上述主體架構與邏輯,對初學者理解整體運作將有極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