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討論了「館長」對中國的愛與台灣主流民意的分歧,以及其引發的爭議。館長在直播中表達對中國的正面情感,甚至提出「一個中國、兩個制度」的立場,但這與台灣多數民意追求自由民主與主權獨立的主張相悖。此外,館長的民生優先論被批評為忽視台灣主權與安全的重要性,可能削弱對抗專制的集體意識。文章也提到台灣民眾黨在這些爭議中的模糊態度,可能對其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館長的「我愛中國」與台灣主流民意分歧
館長在直播中多次表達「我愛中國」,強調個人對中國人民與文化的正面情感,甚至表達自己有任務要讓台灣人願意說「我們也是中國人」。然而,這與大多數台灣人的立場相左。根據近年民調,超過六成台灣民眾自認是台灣人,甚至對中國其專制政權的壓迫與對台威脅感到反感。館長的「愛中國」易被解讀為忽視專制體制的問題,與台灣主流民意追求自由民主與主權獨立的情感形成對比,凸顯其立場在台灣社會的爭議性,甚至連館長自己也不喜歡別人把他貼上紅色標籤而大嗆黃光芹。
館長的民生優先論卻對中華民國Taiwan(台灣)主權與主體性的忽視
館長認為「主體性、意識形態,老百姓不是靠這個吃飯的」,強調民生經濟重於意識形態爭論。這反映部分民眾對政治對立疲憊的心態,渴望聚焦實際生活。然而,這種觀點忽略了主權與意識形態對台灣安全的關鍵性。專制中國的威脅不僅是意識形態問題,更涉及台灣的生存空間。館長淡化主體性的論述,可能迎合部分對政治冷漠只關乎自身經濟優先的聲音,但也可能被視為間接削弱台灣對抗極權的集體意識。
館長的「一個中國、兩個制度」與台民黨的爭議角色
2025年館長公開提到「一個中國、兩個制度」,明確表達對中國立場的傾向與認同,這與台民黨及中國黨部分意見領袖的論述相呼應。這種立場在台灣被視為向專制政權妥協,與反對極權的民意相悖。台民黨雖利用館長聲量吸引支持,卻未有效回應其爭議性言論,顯示其在主權議題上的模糊態度。人民可輕易選擇支持自由民主,而非擁抱專制極權的論述,這也凸顯台民黨擁抱館長時會造成自身立場偏向紅色的窘境。
南爸講の政治觀點
- 我並不討厭館長陳之漢把話講清楚的風格,我們只是立場不同而已。但若他是接受任務來對台灣進行統戰,那就不只是立場問題,而是涉及是非與違法的嚴重議題。
- 但我不能接受鼓吹「中國很安全」的錯誤言論。明顯地,台灣有許多人在中國政府遭到無理逮捕,甚至有多項證據顯示中國活摘器官、誘捕孩童的案例層出不窮。身為意見領袖卻無視這些現實而宣導錯誤訊息,讓我感到心寒。
- 當政黨邀請任何講者助講時,應審慎評估該講者的意識形態是否與政黨立場一致。不明確表達自身意識形態的政黨本質上是在進行政治投機。面對媒體質疑,政黨應清楚表明立場,並在實際行動中落實其宣稱的意識形態。